見張昭進來,妻妾、丫鬟們紛紛打著招呼。坐著的李婉、方晶、王絮雪都站起來,秋月、瑤琴兩個俏丫鬟盈盈的行禮。一時間鶯啼燕語,如同春暖花開。
“二哥。”
“相公。”
“夫君。”
“少爺。”
張昭嘴角浮起溫柔的笑意,和她們一一說著話,閑話片刻,這才挨著婉兒坐下來,問道:“你們都在聊什么?”
婉兒介紹道:“正在說報紙的事呢。絮雪妹妹打算用她的嫁妝辦報。二哥,這辦一份報紙預估要花多少銀子啊?”明亮的杏眼詢問的看著張昭。
張昭失笑道:“婉兒,這我哪里估算的出來啊?技術都是宮中的,應該花費不了多少錢。”
王絮雪的嫁妝當時有十里,折合起來一萬兩銀子是有的。她愁眉不展的道:“姐姐,家里的銀錢都在美食街上,我就不添亂了。夫君,現在的難題是沒有足夠的文章。”
張昭笑著道:“絮雪,創辦報紙的本錢用你的私房錢也行。虧本了我養你。賺了算是一個產業。當然,賺錢的概率很大。這是新興產業,獨占鰲頭。
不過,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回頭發展起來,股份肯定要分出去。
文章的事情好說。我剛才和梁儲梁學士約了一篇文章。李閣老那里可以期待一篇。社論我來寫。老泰山那里肯定有一篇,你回頭去催他交稿。我再去找翰林學士王華寫一篇。
第一期基本就有了。我和宮里的蕭公公打過招呼,雇傭幾個書手到六科直房摘抄奏章。
萬事開頭難。目前籌備工作還只是剛剛起步。各種相關的人員、產業都沒有興起,所以想要做到每日出一期,還是有難度。大約三天一期是可以的。
另外,報紙名稱、售賣價格,銷售渠道,你們都想好了嗎?”
張昭把文章難題瞬間解決,接著又拋出一連串的問題來。搞得有點想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問題解決新問題又冒出來。方晶美眸看著他,笑顏如花,目光中帶著驕傲。
王絮雪有點發懵,她畢竟還是沒經驗,懊惱的拍一下自己的腦袋,“哎呀,夫君,我還沒想到這些呢。名字倒是想了幾個。”說著,叫秋月去西廂房里將這幾天里想好的報紙名字拿來,“夫君,姐姐,方姐姐,你們幫我看看。”
幾個人都湊到案幾邊。紙面上的字筆畫端莊、飄逸。王小娘子寫的一筆好字。要說自成一家,那有點吹捧過頭,但是確實看的非常舒服,很有特點。
婉兒壓根沒看報紙的名字,而是驚嘆道:“絮雪妹妹,你的字真漂亮。”她是書法愛好者,喜歡臨摹顏真卿的字帖。主要是開始練字時,張昭是這么教她的。她練習顏體之后便鉆研進去。她現在每日處理完府里的雜事后,會寫一百個大字。
王絮雪清瘦、白皙的俏臉上浮起笑容,自謙的道:“姐姐過譽。我不敢當。”
張昭笑著摸摸婉兒的頭,安慰明麗、嬌美的嬌妻,“書法的事急不得,不寫十年都難入門。你慢慢練,將來也能寫出漂亮的字來。”
目光掃過“大明新軍日報”、“大明新報”、“張氏日報”等等幾個名字,微微一笑,道:“絮雪,這幾個名字都不好,改為真理報。”
這個梗,估計沒人懂。這是網文里的報紙常用名啊!大名鼎鼎。
王絮雪不大理解“真理報”這個名詞,不過既然是張昭想出來的,她也不想反駁。主要是她來來回回也沒想出什么好名字。妙筆生花的王小娘子在新生事物上,還是無法把握其精髓。
她清聲道:“那便依夫君的意思。叫真理報。”
事情敲定,張昭舒服的伸個懶腰,看看外面的天色。不知道何時,丫鬟們已經將油燈點上。
“咱們來研究晚上吃什么吧。韓娘子把我教的那幾道菜練好沒有?”
至于張昭晚上睡在那里,這倒不用研究。
三月二十六日,張昭帶著王絮雪在朝陽門外的廂中買好占地一畝的大院。這之前是一個揚州富商的住處。現在掛上真理報社的牌子。
又進宮一趟,給蕭敬送上一份日常的小禮物,把宮里的印刷設備、人才給弄到真理報幫忙。
宮中經常要刊印佛經、四書五經等書籍,有一套專門負責印刷的班子。就掛在司禮監名下。
張昭再讓馮無忌將新軍營初級學堂二年級的男女學生調來十幾個,跟著后面學。同時,在京中發動人脈,招募印刷技術工人,待遇從優。
活字印刷術有北宋是畢昇發明,發展到明弘治年間,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印刷流程大同小異。技術發展主要表現在活字材料的改變上。由泥字,演變為木字,銅字。
木字和銅字印刷各有優缺點。明朝中期時大規模應用的是銅字。而木字印刷在清代時得到大力的推廣,影響深遠。
鉛字印刷機,張昭不會。暫時采取木字活字印刷術。他手里沒錢去買銅。銅很貴的。
二十八日,張昭到國子監中拜會國子監祭酒董恢,這個職位號稱明朝小九卿。
張昭順便把入學手續辦理了一下。三月初他回京面見弘治皇帝時,請求弘治皇帝允許他入國子監讀書。他這段時間一直在休假,并沒有辦理入學手續。
其實辦理不辦理入學手續,張昭都不可能在國子監中苦逼的坐監讀書。
這個入學手續先要去禮部辦理學籍,再到國子監中登記、讀書。
張昭和董祭酒聊的還不錯,他一個伯爵親自來辦理入學,這點臉面還是有的。
而一切不合規之處,有弘治皇帝的口諭在前,禮部尚書張升也沒給反對意見,國子監這里反正是將就著來,含糊著處理。反正,也沒人指望著張昭能拿到畢業證!
如今,監生這個名頭又不值錢。
張昭順利的招募到一批便宜的文科生到報社中充當編輯。國子監監生的來源很多,有權貴子弟蔭庇來讀書的,但是秀才么,大部分還是窮的。
張昭開的出價錢,沒人會介意去真理報幫一下忙。
如此忙碌數天,搞定硬件上的難題后,張昭向幾個大佬約稿的文章也陸續拿到手。翰林,叫做清流華選,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自不比說。而王承裕官職雖然低,但其人是名儒,在士林中頗有名望。
讓張昭頗感以為的意外的是,禮部右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焦芳主動叫他兒子給送了一篇文章來。
至四月一日,真理報如期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