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明的南都,曾經的京城,金陵城內人口兩百余萬,且高官巨賈眾多。
因此,自報業大興以來,金陵城中也是報紙眾多。日銷售份數達到3000份以上的報紙有11家。
這11家報社都是金陵報業協會的成員。例行的下午茶會自然也是這11家的總編來參加。
此時,集賢樓二樓的雅間中熱情的迎著湯玄策的便是這樣些人。
所謂“今時不同往日”并非是指的魏國公向張昭服軟。這事和他們這些文人關系不大。雙方是兩條線上的。頂多魏國公府算一份報紙的金主。
而是指的揚州發生的事。張伯爺派兵直接接管了揚州城內的六家報紙。
這事對他們的震動非常大。正當報業協會里的“約法三章”他們不知道?不過是仗著天高皇帝遠,且江南士風開放,所以報紙肆無忌憚。但張昭現在就在揚州坐鎮,這樣的狠人,他們還是非常忌憚的。
更別說,有一些人心中有鬼。
真理報、明理報目前是金陵城中的兩大報紙。自然是有人見不得同行好。七月十五日真理報被打砸時,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
售價一萬元的印刷機,說砸就砸了。
真理報昨日重新恢復開工,還是從揚州城內調來的三臺印刷機。
湯玄策看著一眾編輯,冷淡的拱拱手。他的分社社長烏文康離職以及停刊這一周以來,大部分的編輯離開,背后少不了這些人在蠱惑、運作。
明理報的主編回一禮,笑呵呵的看著湯玄策在雅間的主位上坐下,道:“湯兄,不知道你對于魏國公徐俌的奏章怎么看?”
明理報才是真正的江南第一大報。據聞其報刊名都是如今的南京吏部尚書王軾寫的。
王老大人是大明江南半壁江山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文臣中的第一人。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王軾沒有這個高度。一般來說致仕的“宰相”聲望會更高。
奈何成化朝、弘治朝的閣臣們都非常穩定。君不見,李東陽這樣小時候都被皇帝接見的神童硬生生的在翰林院坐了十八年的冷板凳?
成化朝前期的閣臣如李賢、商輅,這都是名臣。至弘治末年,他們早就去世。之后的閣臣如萬安、劉吉、彭時等名聲狼藉。
而本朝的閣老,徐溥、邱濬都已經去世。自然而然,江南文臣第一人是文能安民,武能安邦的能臣王軾!
湯玄策坐在主位上看一眾編輯,有一種看小丑般的心態,反正就是非常暢快,出一口惡氣啊!這時,姿態狂傲的道:“我今日來此,并非要談什么魏國公的文章。而是要提醒諸位,尊重報業內的約法三章。諸位若是不守,此乃取禍之道!”
明理報主編感到蛋疼。
一幫編輯更是有一種如同吃了屎一般的感覺。
小小一個監生口氣太狂!但他們無可奈何。還得老老實實的聽著。因為張昭已經在揚州做了一個示范,不聽的報社是什么結果。
湯玄策再道:“我還有一個建議,金陵報業協會可以把名字改一改,改為江南報業協會。”
剛剛還在吹捧湯玄策的一幫總編被惡心到了,他這個提議說出來,應者寥寥。
改不改都是那么回事。江南這一帶,除了揚州、蘇州、杭州能有報紙可以和他們抗衡之外,其余的地方基本都“淪陷”,都受金陵報社的影響。
冷場了,湯玄策也不介意,繼續道:“我還要通知諸位一聲,按照大明律,無故侵犯他人財產,需要賠償,杖責。真理報將在明天的報紙上譴責、聲討打砸者。不僅僅是要求這些人投案自首,還要求他們賠償。”
說著,環顧眾人一眼,轉身離去。
集賢樓里,一幫編輯紛紛抱怨,“太狂了。此子太狂!”
“就是!滿招損,謙受益。此人如此做派,好日子長不了。”
明理報主編道:“諸位,魏國公本人咱們還是別亂議論。確實取禍之道。白紙黑字的寫著,將來以此為由來查,咱們跑不掉。”
“不知道劉兄對湯玄策所說的追究打砸者責任一事如何看?據我所知,真理報早就報案,只是應天府府衙一直拖著。但隨著魏國公服軟,再在報紙上造勢。恐怕會引起士林動蕩。我們的報道要謹慎。”
劉主編搖搖頭,道:“明日的報紙,恐怕就是我們的表態。絕對會被張使相盯著。所以,我是建議跟著真理報一起報道的。私下里怎么做再說。”
“也是。”
一眾編輯紛紛應聲下來。
金陵城,王府。
王軾,字用敬,湖廣人。天順八年進士,時年六十六歲。弘治十七年秋,他的身體已經非常差。屢屢上書請求致仕,希望能返回老家頤養天年,歸于故里。
但弘治皇帝和朝廷屢屢不批準。蓋因,他于大明而言太重要。就像三邊總督秦纮屢屢請求致仕,一概不批。
大明朝就有這樣的特色,但凡是能臣,一般都是往
死里用。特別是知兵的能臣。王陽明因去平叛,平定后死在歸鄉途中,不得不說是他的遺憾。
一名文士在王軾幼子的帶領下,抵達臥室,面見王軾。
文士躬身行禮,然后畢恭畢敬的道:“老大人,魏國公被張使相拿住把柄,公開支持江南衛所改革,并言兵部管轄軍隊有違祖制。學生敢問老大人何意?”
王軾平臥著,讓兒子將他扶起來,緩緩的道:“此事是大勢所趨,老夫有何話可說?但我輩圣人子弟,便帶不得兵么?”
文士欣喜的道:“有老大人這一句話,勝過十萬句。”
王軾知道此人誤解了他的話。他并不反對張昭對大明軍隊的改革。他是知兵的人,深刻的知道大明南邊的一些叛亂,在九邊而言算個什么?
韃靼人才是大敵。而張昭能把韃靼人打得哭爹喊娘,指派一個“跟班”出去就能打出斬首萬余的大捷,這本事能差得了?
他是希望日后要給文人帶兵的機會,而不是由武臣壟斷。
但是,他如今病入膏肓,不得不讓此人“誤解”。他畢竟是要站在文臣的角度,去支持兵部掌控一部分軍隊。他還有門生、子弟將來要在大明官場上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