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哈哈大笑起來,甚至眼睛里還是帶上了淚水!
勝利了啊!
勝利了!
多少年了啊,荷蘭人就像是一根刺一樣,卡在了鄭家的喉嚨上。
現在,終于是被他們拿開了啊!
臺灣,全部都是他們的了!
竹溪。
竹溪乃是鄖陽撫治下面的一個縣,正是與漢中交界。
此地有河流直通漢水,雖然不能容納大船行進,但是,鄖陽營的小船,卻是暢通無阻的。
甚至,就連商路都是早早便以設置了過來。
張書堂帶著人上了岸。
北方的危機他已經是看到了,更是上疏了無數封的奏折,闡明大清的陰謀。
只是……奈何——沒有人相信他啊!
“伯爺,陜西急報!”
身后忽然傳來了張得焦急的聲音!
張書堂的腳剛剛踏上了岸邊,聞言不由得一個趔扯,還是身邊的李陵一把扶住了他。
張得將手中代表最為緊急消息的紅色信奉遞給了張書堂。
一看到信封的式樣,張書堂就知道這是設置在鄖西的中轉站,轉送過來的!
他深吸一口氣,然后打開了信紙。
張書堂的手,頓時顫抖起來!
就在昨天,鄖西情報局得到了消息,自己那個還沒成事的準堂岳父陳奇瑜,就在昨天早上,被傳來了失敗的消息……
崇禎任命陳奇瑜為兵部右侍郎兼右簽都御史,總督陜西、陜邊、山西等省軍務,調各路官軍自陜邊南下。
陳奇瑜率兵與都御史盧象升會師于上津、旬陽等地,追剿活動于漢北旬陽的賊首高迎祥。
此時的高迎祥,雖然沒有正式的建府立衙。
但是,高迎祥的名頭,卻是要比李自成、張獻忠大了很多!
他可是流民全部都承認的闖王!
此時,大半的流民已經是到了山西,而高迎祥因為之前的時候,不愿意與大清合作,于是反倒是返回了陜西。
在陳奇瑜、盧象升的聯合進攻下,高迎祥南北兩股義軍皆遭重創,潰散義軍會合后,即朝西方的紫陽而去,攻下了這個山城。
但是,至此,陜西的府城已經是全部收回,就連被流民占據的縣城,也是十不存一!
阿奇瑜眼見義軍西遁,一時心中得意,所以,他于是上言朝廷:“楚中屢捷,一時大盜幾盡,其潛伏深山者,臣督鄉兵為向導,無穴不搜,陜中也漸有寧宇”。
這一封奏疏,頓時讓朝廷上下都是高興起來。
占據了楚地鄖陽的張書堂,威名實在是太大了,甚至,這時候已經是掩蓋住了其他將領的風光!
北方大勝就算了,錦衣衛的密探,前不久的臺灣光復,可是這廝去了江南,遙控指揮的!
天可憐見,張書堂只是去玩的而已,他將攻克臺灣,趕走荷蘭人的重任,完全的交給了水軍。
只是朝廷不相信啊!
此時,見到陳奇瑜竟然如此的威武!
崇禎皇帝甚感欣慰,急忙遣使嘉勞他。
陳奇瑜以為陜義軍已盡,便鼓行而西屯于興安。
但是,沒有多久,之前逃向了甘肅武威的流民軍,因為在哪邊找不到吃得,于是復自甘入秦。
半月之間,他們越兩當,襲破鳳縣,遂分為二路,一向漢中,取小路犯城固、洋縣;一由鳳縣奔寶雞、汗陽(今千陽)。
又有從四川入秦土司殘軍軍二三萬人,也是到了陜西。
這些土司的殘兵敗卒,正是沙普之亂的再次爆發后失敗的軍隊。
當初普名聲死后,他的妻子萬氏任然帶著部眾,繼續為亂滇南,然后在大明西南官兵的圍攻下,萬氏敗退。
但是,沒有多久之后萬氏招安南土司沙定洲為婿,沙普合流,勢力越加壯大,只是這時候,他們卻是安定下來。
沒有多久,元謀土司吾必奎造反,黔國公沐天波調剛剛安穩的沙定洲前去平叛,沙定洲乘機入省城發動叛亂。
當初萬氏改嫁沙定洲,兩土司合而為一,勢力大增。
他們以萬氏的妹夫臨安府生員湯嘉賓為謀主,暗中籌劃利用沐府同云南巡撫和三司官之間的矛盾、各土司的向背不一,發動一場奪取云南權力的政變。
于是,沙定洲夫婦統率的土司軍,在吾必奎叛亂已經平息后,仍滯留于省會昆明。
沐天波則是因為沙定洲之父沙源一貫表現忠貞,不疑有他,在黔國公府內多次設宴招待。
沐府二百多年積累的財富使沙定洲垂涎欲滴,昆明守備力量單薄、漢族統治集團內部的摩擦,更使他感到有可乘之機。
未幾,沙定洲部署已定,以告辭為名,親自趕往黔國公府上辭別沐天波。
實際上沙定洲卻是親自率領士卒攻入黔國公府,同時分派部眾占領省城各門。
由于變生意外,沐天波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在幾名心腹衛士保護下帶著官印、世襲鐵券等物逃往西寧,途中由龍在田、祿永命保護來到楚雄,。
這里有金滄兵備道楊畏知鎮守,到了這里,沐天波才暫時安頓下來。
但是,沐天波的母親陳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隨行,倉卒中逃入尼庵自盡。
沙普之亂的再次爆發,使得大明西南劇震,此時,在沒有接到朝廷任命的情況下,石砫營只得出兵云南。
沙浦兵卻是打不過白桿兵的,更何況是得到了張書堂贈送了兩千余桿獵槍的白桿兵。
沙浦殘軍一路頹敗,卻是沒有想到竟然橫穿四川,然后被趕到了陜西秦地!
陜西大地,剛剛安穩了不到兩個月,竟然再次迎來了巨變!
因為鄖陽營守死了南下的通道,使得流民大軍只能禍害本已民不聊生,百姓大量逃亡的山陜大地!
甚至,此時的山陜,已經是到了百里無人煙,雞犬不相聞,縣城若空域的程度了!
見到危機的到來,陳奇瑜立刻屯軍洋縣,遣手下大將唐通防漢中以護藩王常浩;遣賀人龍、劉遷、夏鎬扼略陽、沔縣以防義軍西遁;遭副將楊正芳、余世任扼褒城以防義軍北進。
又檄盧象升、元默各守要害堵截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