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前662年
威武的將軍,他的盔甲被風塵留下太多痕跡,使得他飽讀詩書的臉更加氣質非凡。將軍的年紀并不很大,看上去只有三十來歲,與他所統領的軍隊相比,他的履歷顯得微不足道。
但是將軍自己清楚,并不是自己身負絕世之才,只是,這個國家還堪一用的人真的不多了。將軍現在正率領著大軍守衛著關口——蜀中門戶“綿竹關”。一旦這個關口失陷,那整個國家都將淪陷。他望向敵軍在關外的旌旗——一眼望不到邊緣。將軍心里清楚,再指望那個天水人來搭救自己已經不可能了,雖然自己有些討厭他。但不可否認,他終究還是個人才。
他叫來自己的一名心腹,吩咐道:“有一樣重要的東西要交托給你,你聽好了。”
“謹遵將軍指令。”那名心腹面上微微出汗,因為在他的印象里,將軍是一個和善溫柔的長官,很少用這么嚴肅的口吻與部下說話。他在知道事關重大的同時,隱隱又有一些不祥的預感。
將軍掏出一副畫,繼續道:“往后這戰,無論是勝是敗,無論我們是滅國還是一統天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你一定要將這幅畫保存好,世代相傳,終有一天,這幅畫的主人會回來取,你是否明白?”
手下不免有些好奇,大戰前夕,將軍叫自己前來委托的重要任務竟然是保全一副畫,他不禁帶著疑惑,朝那幅畫看去。只見素雅的房間里端坐著一名男子,黑衣黑劍,氣度不凡。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在畫面的左上角,那個男子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幅畫——就是這幅畫本身!畫上也是一個黑衣黑劍的男子,畫面的左上角還是掛著一幅同樣的畫。這名心腹有些頭暈“畫中畫中畫……”這畫有著一種說不出的詭異,單憑這一點,他也知道此事絕不簡單。他不敢多問,慎重地接過那幅畫,小心翼翼地收好,便起身告退。他知道,自己已經與接下來的大戰沒有關系了,他現在需要做的,僅僅是找到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隱姓埋名地活下去,并世世代代將這幅畫妥善保管。他感謝將軍給了他一個活下去的機會,同時,亦感謝他的信任,愿意把如此重要的責任交給自己。
將畫的事情安排好了,將軍長長地舒了口氣,仿佛是心里最后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其實……他也不知道這幅畫是干什么的,只是這是父親臨終前交代給他的最后一件事情,父親只是說,畫上是他以前的一位朋友。
想起父親,他不禁思緒萬千。父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在世的時候官居丞相。想起父親走了以后,陛下漸漸被小人迷惑,國力頹廢,以至于有了今天的局面。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他的記憶回到了父親臨終的那天,那時自己只有八歲……
他被人帶著穿過重重的軍帳,來到父親榻前,父親便交給了自己那幅奇怪的畫,吩咐一番,末了,父親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兒,你始終是太聰明了。”
他不明白父親為什么嘆氣,聰明不是好事嗎?
“你聰明的過于早了一點,將來不免驕傲自負,荒廢學業,我有幾句話想規勸你。”
接著,父親說了幾句規勸的話語。最后,父親指著帳內燃燒著的七盞明燈說道“這些燈若是滅了,那我也就不再能指點你了,以后你要好好努力,為國盡忠。你可明白?”
他鄭重地點了點頭。
如今想起來,父親是十分正確的,自己確實沒有力挽狂瀾的才能。但他已經問心無愧了,因為他按照父親的要求好好努力過了。但是有一點他十分清楚,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他也無法擁有父親那樣的經天緯地之才。
這時,幾位參軍來到了將軍身后,將軍回頭望著這些人——這些人多半是父親生前朋友們的后代,如今自己也與他們成為了同僚。想起父輩們叱咤風云的一生,作為他們的兒孫,如今卻淪落至此,眼看要國破家亡,要他們坐以待斃是絕不可能的。
“為今之計,我們可以死守綿竹關,待大將軍從劍門關前來增援,我們里應外合,定能擊破敵軍。”其中一人說道。
另一人表示贊同:“不錯,綿竹關城高糧足,后方又有成都支援,敵軍長途奔襲,蜀道艱險,運糧不便,必定不能長久。”
其余幾人雖未明確表態,但是面上的神情非常明顯的贊同前面兩位的意見。確實,無論從什么角度看固守待援都是最好的辦法。大家都在等著他這個統帥做出最后的決斷。
他還在猶豫,因為有一點他想不明白。敵軍是如此的強大,若是不利用蜀道的艱險,根本無法抵御,而父親如此明智,不會不明白這一點。即使每次都無功而返,他生前為什么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到敵人的地盤征討敵軍呢?
看著兵臨城下的敵軍,將軍忽然想通了,因為如果不去進攻敵人,敵人就會來進攻我們,而敵人一旦進攻,就會是今天的結果——滅國的邊緣。父親正是用了這樣以攻為守的方式,使得國家茍延殘喘了數十年。他知道敵方的統帥十分精明,難以應付;他也知道對方的軍隊的數量數倍于己,并且訓練有素。但是,他還是宣布了最后的決定:“全軍出關迎敵。”
很多人震驚于他的決定,很多人不解他的決定,但是依然有人愿意跟隨他,踏上那條終究無法回來的路。
將軍看著隨自己出關的將士,他清楚,很多女人今天將會因為自己的這個決定失去丈夫,很多年幼的孩子會失去父親,很多可憐的老人又會失去自己的兒子。他抬頭望天,長嘆一聲,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戰爭啊。
這一刻,將軍的心中卻無比平靜,仿佛早就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他只是按照命運的劇本演完這最后一出罷了。他想起了父親臨終前告誡自己的話:
夫君子之行也,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漢.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