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看著手里這份賬簿,嘴皮子不住的哆嗦著。
臥槽尼瑪啊!朕忙生忙死,跟朝堂那些個老狗犢子們斗智斗勇十多年才積攢下來那么二百來萬兩銀子。
癡虎兒直接一日而已,就掙了朕積攢下來的十分之一啊!
而且這掙的是正大光明、有理有據、合情合理,眾人感激!!
豪門貴戚們都覺著自己漲了面子,那御駕堂的訂制車可謂是物超所值。
官宦商賈們雖然開始有些肉疼,但真的坐上了車子卻也感嘆。
真真是一分錢一分貨啊,這可比自己的老馬車舒適多了!
還能一家老小都在車子上齊齊享受天倫,這車子回頭還得再買一輛出行接親友、貴客用。
平民老百姓們也是感恩戴德,這五十兩起步的馬車可比從前的馬車更好卻更便宜。
用料也扎實,還說能幫著保養四次、保修一年。
老百姓可非常的看重這個,車子若是壞了找人來修這價錢可不低啊!
人家敢說一年內壞了幫你修,這說明人家對自己車子的牢靠有信心啊!
一些個小戶人家咬咬牙,湊了銀子買了一輛稍大的準備自己跑跑生意用。
比如那能載人的進寶祿甲型客運馬車,現在據說已經有數十輛開始往碼頭、渡口去了。
專門是去接送來往客商、士子的,東廠的調查回報說收益都還很不錯。
雖然因為去的人多了導致車資下降,但卻也因為載客量大所以實際上車夫也是掙錢了的。
車資下降則更多人選擇了乘車而非自己走路,亦或是自己租一輛馬車。
來百財貨運馬車的生意就更好了,因為載重量更大所以更受親睞。
而且雖然車資增加了,但同時這重量也增加了、速度也提升了反而每次的貨量都增加了。
后來的幾日雖然銷量都沒有如同開業第一天那般火爆,三大車行陸陸續續卻也掙了不少。
最多的一日有十萬兩之多,最少的一日亦有三四萬兩。
官宦商賈們買了簪纓坊的車一坐,覺著確實不錯有些心動的則是又往車行里跑。
這次他們直接到御駕堂去看車了,或是為了面子又或是為了舒適總之部分咬著牙訂了車。
御駕堂的車打底一千八百多兩,訂金就得一千兩。
工造期從十日到一個月不等,具體看車型配置和用料。
而那些買了御駕堂車駕的豪門貴戚們是暫時提不著車的,可他們又想舒坦。
于是干脆先買上一輛幾百兩的簪纓坊車子先坐著,到時候自己的訂制車回來再換上。
哆哆嗦嗦的拿著賬本,弘治皇帝這真是內牛滿面啊!
臥槽尼瑪的狗逼朝臣,一個勁兒的跟朕說什么帝國貧困……
這這尼瑪能叫貧困么?!看看那些個官宦商賈,一氣兒買車都特么買兩輛的!
七百兩一輛的車子下去就是一千四百兩,還有特么去御駕堂買訂制車的。
最低一輛一千八百多兩,要的最好的也得三四千兩絲毫不比那些豪門貴戚差啊!
那些豪門貴戚也都是特么的狗犢子,那平日里跟朕哭窮那叫一個哭的凄慘。
臥槽尼瑪,平日里給朕說的好像日日稀粥就要揭不開鍋的德行。
結果訂制的馬車一輛就尼瑪三四千兩,最豪華的一輛特么六千八百多兩啊!
“蕭伴伴,懋公說后日讓朕到新校場去檢驗新式戰車是么?!”
站在一旁伺候的蕭敬聞言躬身應道:“回陛下的話,懋公與小公爺所造戰車已然成型……”
“據熊烈山、陳侗二人回報,此戰車配合新式武器堪稱為國之利器!若是用于九邊,韃靼之患可除也!”
弘治皇帝聞言不由得豁然起身,不敢置信的望著蕭敬。
后者躬身大禮拜下:“懋公先帝時便多次出入九邊為國殺敵,又有張小公爺赤膽忠心才華橫溢!”
“祖孫二人所造之利器,必是不同凡響!陳侗、熊烈山二人亦是往九邊鏖戰的悍卒,他們所言當是不虛!”
卻見蕭敬的話語中,竟是帶著些許哽咽:“內臣……為陛下賀!”
弘治皇帝緩緩的突出一口氣,九邊之患每年國朝要燒掉數百萬兩去處理。
即便是如此韃靼依舊反復來襲,國朝根本就沒有余糧出動反擊!
果然還是張家才是我皇家的心腹啊,先祖們給張家的榮耀那是一點兒也沒給錯。
看看人家懋公,雖然是有統御將才卻兢兢業業的為朕守護京師。
看看人家癡虎兒,三番幾次的想方設法為朕收回兵權、加強皇家在行伍中的影響。
“蕭伴伴且起來!”弘治皇帝說著,竟然是離開了桌子親自走到了重要疏奏擺放的柜子旁。
蕭敬見狀趕緊小跑過去,拿出鑰匙來核對打開躬身退后的幾步。
弘治皇帝則是在柜子里翻找了一下,根據標簽找出了張小公爺之前的一篇疏奏。
將疏奏拿到了桌子上打開來,便見得上面當頭便寫著《諫大明帝國皇家國防軍建軍疏》。
“軍務之重,猶重于政!唯握軍務,方可保皇家萬年……”
“新軍要務便是皇家威儀,恩出于上為要。韜略之學、升貶、俸祿……皆須由皇家予之……”
如今這一字一句的讀來,弘治皇帝真覺著是字字珠璣、針針見血!
什么叫老成謀國、什么叫赤膽忠心?!這就是啊!
可惜弘治皇帝不知道,那赤膽忠心、老成謀國的張小公爺現在正在為難他兒子。
“虎哥兒……你不帶這樣的啊!!”可憐的小正德發出了凄厲的慘叫,哆嗦的指著遠處的靶子。
眼淚汪汪的嚷嚷:“我已經打了三十發了,三十發啊!肩膀都要掉了!”
“我打了五十發,肩膀也沒掉。”張小公爺一瞪那丹鳳桃花,哼哼的道:“你今兒躲懶以為我不知道?!”
小正德被抓住了痛腳頓時漲紅了臉皮,惡狠狠的瞪著邊上的劉瑾。
隨即又想到今天劉瑾沒跟著自己啊,他還得管著車行呢!
“殿下莫怪老劉,是我張永給小公爺告的狀!”卻見今日隨侍的張永站出來,跪下諫道。
“殿下若怪便怪我,莫怪老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