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成靜靜聽完王樊的講述,并未馬上給出答案,只是詢問了些其他事后就讓兩人離開了。
等廖煥之和王樊走后,朱怡成若有所思地想了會兒,站起了身。
資本的力量是強大的,強大到放出這個怪獸的朱怡成也未想到會來的如此之快。王樊對于戶部的清楚陳述的確是事實,朱怡成也知道隨著廣東拿下后,如今大明的支出急劇上升,許多地方都需要資金,但從整體來講,總支出并未超過收入,更重要的是財政運轉還是比較良好的。
可王樊所顧慮的也沒錯,以目前戶部運轉方式來看有著不少弊端,最關鍵就在于實收和支出的時間差,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接下來會導致撥款延遲,從而影響一系列的布局。
對于這個問題,王樊提出了解決方案,他的方案有些出乎朱怡成意料之外。方案一共有兩個,第一個方案是以一家或者幾家銀行替代朝廷地方藩庫和海關進行收支,以減少運轉時間。至于第二個方案是同樣通過銀行,以戶部作為擔保以拆借方式從銀行借款,然后給予銀行一定的便利或利益。
這兩個方案說實話,都屬于基本的資本運作,作為本就是一個商人的王樊能想出這些其實并不算意外,但是王樊這么做卻只看到了一點,卻未看到全局,這也是朱怡成沒有直接答應的原因。
以銀行替代朝廷藩庫進行收支,這種方式在后世并不罕見,而在歷史上清末時期常有出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巖了。胡雪巖先通過浙江巡撫王有齡,后又攀上了閩浙總督左宗棠,利用其關系使其阜康錢莊壟斷了地方的糧械、軍餉、綜理漕運等等,甚至還把持了大部分稅賦運轉。
最輝煌的時候,阜康錢莊幾乎完全替代了浙江藩庫,成了左宗棠的錢袋子,更幫助左宗棠向西洋各國以稅賦和海關為抵押借得大批資金,從而使左宗棠依靠這些錢建起了他的常捷軍……。
從表面看,這是一件兩利的事,可實際上等于把朝廷的財政權作為私用,進而使得胡雪巖在其中大發其財,使其在短短時間內就一躍成為當時“首富”。
至于向銀行借款,這在西方國家也是常見的事,以商業立國的歐洲各國銀行業操縱甚至掌握一國財政不在少數,雖然能夠在一定情況下緩解國家財政問題,但帶來的后果也是極其嚴重的。
中國和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歷來就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這些權利全歸于中央。歷史上,也只有在春秋戰國時期,豪商大賈才有類似的特權,但在其后就再也沒有這種情況了。
朱怡成扶持商業,首建皇家銀行以行使中央銀行職權,他的目的是要讓大明改變之前的國策,從而向資本主義開始轉變,但這個轉變不是無序的,更不是隨意性的。朱怡成不是普通人,他非常清楚資本的力量會有多強大,一旦放開了這個口子,朝廷以后就會完全失去對財政的掌控,一旦財政掌控丟失,那么地方控制權必然削弱,而同樣也會使得一大批依附資本的力量從而興起,這些不確定的結果同樣也會導致不穩定的因素產品。
到那時候,大明還會是自己所想象的大明么?這一點是朱怡成絕對不允許的。他要的是循序漸進的改革,而不是盲目地突變,這種自己無法掌握的變化,朱怡成心中頓時起了深深防備。
王樊之所以這樣提出方案,也不能說王樊藏有私心,一來王樊本就是商人,商人考慮的問題和政治家有所不同,商人更多的只是看重利益。二來,戶部如今的運轉情況也是逼迫王樊做如此選擇的原因之一,但王樊卻不清楚,朱怡成雖然對于商業比較開放,也大力扶持資本的出現,但他卻有自己的底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這絕不能讓步。
皇家銀行的建立從一開始就帶有中央銀行的形式,但實際上目前皇家銀行還遠遠達不到真正中央銀行的職權和能力。畢竟,成立的時間太短,再加上現在只擁有貨幣發行權和兌換權的皇家銀行還遠不能進行真正的銀行存在。
假如過個幾年或者十幾年,等皇家銀行不斷完善后,朱怡成自然不會如此憂慮,但眼下卻絕對不行。
思索良久,朱怡成否決了王樊的建議,絕對不能開這個口子。可眼下的情況又必須要盡快解決,思來想去朱怡成拿出了一個最終方案,那就是以皇家銀行向戶部進行借款,同時再以戶部替皇家銀行背書,以其資本進行擔保,向各銀行、銀號進行債券發行。
這說白了就是國債的一種,以國家的名義發行債券,然后以銀行的方式進行認購和推銷,使其在短時間內籌集到大量款項以滿足國家財政需求。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一來可使國家財政不被資本所完全掌握,使得資本和財政中形成緩沖,同時利用資本的力量獲得資金的支持。其次,這種債券的信用度極高,因為它代表了國家的背書和承諾,只要大明存在,債券的利益就能保證。另外,債券是有利潤的,而且利潤不低,以一百元面額的債券為例,實際包銷的比例為九成至九成五,也就是一百元以九十元到九十五元進行包銷,隨后以三月、半年、一年等為期,給予一定的年息,皇家銀行在債券到期后可根據債券的數額、比例等各項條件進行兌現,這樣一來,足以可以保證各方面的利益。
把這個方案拿出后,朱怡成招來王樊商討,王樊聽完后方案后愣了半天,這才恍然大悟。相比他之前的方案,發行債券的確可以解決目前戶部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國家財政控制權。
對此,王樊毫無異議,當即表示戶部全力支持債券發行。而隨著戶部對初步方案的完善后,大明債券的發行也通過各種渠道散布了出去,寧波商行那邊,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踴躍響應,畢竟寧波商行就是靠著朱怡成起家的,可以說沒有如今的大明就是沒如今站在商界頂端的寧波商行。
至于其他各地商界也不甘落后,通過渠道表示要購買債券的強烈欲望。更令讓意外的是,就連清廷控制區內的一些商界,甚至包括清廷那邊的某些勢力也通過各自渠道要搶購大明債券,使其皇家銀行第一期原本預計發行的二千萬半年債券和三千萬一年期債券在還未正式發行之前就被一搶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