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寒一手拿著薛亮的尸體,一手揮舞盤龍锏,連殺十數兵卒,這才闖到金堤關之下,高聲喝道:“我乃秦寒,單五哥家眷在此,速速開門。”
此時駐守金堤關的是尤俊達,他的武功一般,可是智商不俗。
瓦崗缺糧,楊林擺下一字長蛇陣,就是為了斷絕瓦崗的一切援助,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他率兵去救援過一次,可他的武功實在是一般,而且兵卒也沒有靠山王的大軍精銳,被薛亮給打了回去。
方才外面的動靜,也被他安排的觀察崗哨給發現了,見到秦寒殺了薛亮,立刻點起兵馬,開門出來。
“九弟,我現在沒時間給你解釋,速速隨我去救援瓦崗。”尤俊達快速的說道。
“七哥(尤俊達在大結義里面排老七),這里還有五哥的家眷,怎么辦?”秦寒指著馬車說道。
尤俊達思索半秒,說道:“九弟,你武功高強,帶著這些人去救援瓦崗,我帶五哥的家眷回金堤關,城中就我一個主將守衛,我走了,這里八成會被攻破。”
“好!”秦寒也知道情況是多么的緊急,只要薛亮的死訊傳到楊林那里,楊林必然會變陣,那可就沒機會沖進瓦崗了。
金堤的兵卒也大多知道了秦寒的事跡,再加上秦寒方才一招秒殺薛亮,更是被人佩服,秦寒指揮這些人,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些人馬是尤俊達早就準備好的,除了可以增援,馬匹之上還附帶了糧草,足夠把糧食危機緩解幾日。
秦寒還是老辦法,一手拿著薛亮的尸體嚇唬那些士兵,一手拿著盤龍锏左右劈殺。
楊林的反應還算迅速,在秦寒靠近瓦崗的時候,他已經變了陣勢,親自帶人阻攔秦寒,可他的動作快,徐茂公的動作也不慢,發現援兵來了之后,立刻把秦瓊,單雄信,王伯當等猛將全部都給派了出去,接應秦寒。
看著身前的楊林,秦寒不由得感到蛋疼,這楊林的武功可是遠在自己之上,再加上身體已經極為疲憊,自己可撐不了幾招。
“就是你殺了我的二太保?拿命來吧!”楊林一揮手中囚龍棒,一招“鋪天蓋地”狠狠地打了下來。
知道自己接不了這招,秦寒左手猛地用力,把薛亮的尸體扔了出去,這一手可謂卑鄙無恥,楊林不可能在眾將士面前一棍把自己的義子的尸體打的四分五裂,只能收回這一招。
趁著這個機會,秦寒拿出一把自己改良的手弩,連發三箭,隨即快速閃避,打不過,當然要跑。
此時此刻秦寒也暗恨自己瞎了心了,早知如此,就該直接兌換一把沙鷹,或者AK47,一萬魂點的秘籍不能讓自己在這個世界橫著走,但是一萬魂點換一把沙鷹,早就把楊林打成篩子了。
科技武器在沒有什么護體真氣之類的世界,還是有明顯的優勢的,拿著一支狙擊槍,李元霸也能一槍狙死,拿著AK47或者沙鷹,楊林又算得了什么。
現代人看到槍械會躲避,憑借著武者的敏捷,槍械還是可以對付的,但是古人可不認識什么沖鋒槍,就算有危險感知,面對近距離掃射也來不及閃避。
潛力和實力這兩者,暫時很難共同選擇,秦寒選擇了潛力,所以暫時實力不足,但如果選擇了實力,那萬一到了一個槍械沒什么作用的世界,那就完犢子了。
楊林身經百戰,躲避箭失的能力極為精湛,這么短的距離,三發弩箭,都被他以囚龍棒打飛,看著秦寒遠去的背影,楊林不屑的冷笑一聲,策馬追逐。
秦寒的馬自然是比不了楊林的西域大宛良駒,看著楊林越來越近,秦寒不得不放慢速度,以手弩攻擊,好在自己此前存了不少的箭矢,現在還可以揮霍一陣。
又跑了三十多米,秦寒最終還是被楊林追到了,心下一橫,拿出剩余的回氣丹倒入口中,感受著逐步恢復的真氣,一锏向著后方打去,楊林一橫囚龍棒,擋住這一招。
秦瓊等人已經越來越近,只要他們到了,自己估計就安全了,所以秦寒不計后果的催動真氣,借助混元功真氣那種出手之時帶有獨特力道的特點,和楊林拼了十幾招,眼看就要招架不住,單雄信已經沖到了近前。
秦寒千里走單騎護送他的家眷,他非常感激,看到秦寒有了危險,他玩命的沖了過來,一槊攔住楊林的囚龍棒,說道:“九弟快走,我攔住他。”
秦寒此時真的沒什么力氣了,留在這里也是添亂,打馬就走,楊林想要追,但是被單雄信拼死攔住,再加上王伯當的連珠快箭狙擊,只能恨恨的看著秦寒進了瓦崗。
不多時,金堤的援軍和瓦崗的接應人也都退入到了瓦崗寨。
楊林害怕瓦崗的“萬箭穿心”,沒有追擊,這也是他的情報不準,萬箭穿心已經被程咬金給毀了,他要是強攻,瓦崗早就守不住了。
到了瓦崗之后,秦寒的體力和意志都到了極限,一連這么多天的緊繃精神,若不是有魔星真身淬煉神魂的效果,早就堅持不住了。
此時已經完全安全,任務也完成了,心思一放松,立刻倒地不起。
秦寒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兩天之后了,十幾天的連續消耗讓秦寒的身體極為虛弱,一路之上全靠丹藥維持,就連治傷用的黃芽丹都給吃了一半,畢竟這丹藥能治內傷,也有一部分恢復體力的效果。
剛剛醒來,單雄信就到了,拉著秦寒的手說道:“好兄弟,好兄弟,從此之后,你我就是生死之交,誰敢動你,必須先殺了我!”
隨行而來的援軍已經把單夫人在金堤的消息告訴了單雄信,單雄信也徹底的安下心來,此時剩下的,就是對于秦寒的感激和對于宇文化及的仇恨。
“五哥客氣了,我等結義兄弟,本就該肝膽相照,這是我應該做的。”
(輪回者得到單雄信感激,得到地級下品人物道具“征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