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醒來之后,想的不是如何破敵,而是如何推卸責任,不得不說,張叔夜很倒霉,此時高俅身邊就他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物,他不背黑鍋,誰背?
不過張叔夜在濟州極有威望,且很多地方都需要張叔夜提點,高俅也不敢做的過分,只是暫時收了張叔夜的權力,讓張叔夜在家閉門思過,碰到這種豬隊友,別說張叔夜,就算是諸葛亮也帶不動啊。
此后一連數日,秦寒帶兵征伐,擴大地盤,把濟州逐步包圍,高俅每日里則是醉生夢死,他從京城帶來三十多個歌姬,這些時日連遭兩敗,高俅無心軍務,便每日飲酒作樂消磨時光。
當然,高俅不是在麻痹消遣,而是另有安排,早在第一次大戰之前,上黨節度使徐京向他舉薦了一個人才,名為聞煥章,此人深通韜略,善曉兵機,只不過運數差了一些,如今正在東京城外安仁村教學。
高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差首將一員,赍帶緞匹鞍馬,星夜回東京,禮請這教村學秀才聞煥章來,為軍前參謀。
原本聞煥章早就該到了,可聞煥章也是有傲氣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花了數日時間說服了兩員大將前來助陣,這才晚了一些。
不僅如此,在來濟州的路上,聞煥章又遇到了一位大才,商議一日,帶著這位大才一同投靠了高俅。
且不提兩員大將,單說這位大才,此人姓葉名春,原是泗州人氏,善會造船,原著由于被梁山劫掠而怨恨梁山,投靠高俅,由于秦寒早早占了梁山,禁止梁山人馬劫掠行人,葉春逃過一劫,可天有不測風云,此時天下大亂,盜匪橫生,葉春還是難逃劫掠之苦。
聞煥章遇到葉春之后,商討一日,確認葉春才華不凡,舉薦給了高俅,葉春也不辜負聞煥章的期望,拿著圖紙面見高俅,說道:“前者恩相以船征進,為何不能取勝蓋因船只皆是各處拘刷將來的,使風搖櫓,俱不得法,更兼船小底尖,難以用武。
葉春今獻一計,若要收伏梁山賊寇,必須先造大船數百艘,最大者名為大海鰍船,兩邊置二十四部水車,船中可容數百人,每車用十二個人踏動,外用竹笆遮護,可避箭矢,船面上豎立弩樓,另造投石車擺布放于船上。
如要進發,垛樓上一聲梆子響,二十四部水車,一齊用力踏動,大船風飛電走,梁山水軍便是有通天之能,也萬難抵御!若是遇著敵軍,船面上伏弩齊發,梁山水軍來多少死多少!
其第二等船,名為小海鰍船。兩邊只用十二部水車,船中可容百十人,前面后尾,都釘長釘,兩邊亦立弩樓,仍設遮洋笆片。這船卻行梁山泊小港,抵御梁山私路伏兵,若依此計,梁山之寇,唾手可平。”
高俅聽的眼冒精光,看了圖樣,心中大喜,立刻命人取了金銀絲綢賞了葉春,認命葉春為監造戰船都作頭,連日曉夜催并,砍伐木植,限日定時,要到濟州交納。
各路府州縣,均派合用造船物料,如若違限二日,笞四十,每一日加一等,若違限五日外者,定依軍令處斬,各處逼迫守令催督,百姓亡者數多,眾民嗟怨。
造船需要時間,為了防止這些時日秦寒來搗亂,高俅命令聞煥章請來的兩位高手去挑戰梁山兵馬。
按照高俅的想法,這是個送死的命令,畢竟聞煥章雖然有舉薦之功,可舉薦完了,葉春收入麾下,就該追究他遲到之過了,高俅深知梁山軍中高手如云,命這兩人去挑戰,不是送死還能是什么。
卻不想,這兩人無有半點畏懼,提了長槍帶了兵馬到了兩軍陣前,高聲叫陣。
為何如此?藝高人膽大,這兩人都是當世絕頂高手,每一人都是超越梁山五虎的大將。
一人名為楊再興,乃是楊家槍傳人,楊家當代第一高手,雖然年輕,可以武藝而言,楊志楊溫聯手也不是他三十合之敵,當世用槍高手,除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周侗,楊再興再無敵手。
一人名為盧俊義,乃是當世絕頂的大高手,昔日盧俊義去考取武狀元,自信武功天下無敵,沒有給主考官童貫送錢,結果名落孫山。
盧俊義惱怒之下,單槍匹馬挨個挑戰,把排在他之前的武舉人盡數挑落馬下,得了“丈二鋼槍無敵手,棍棒天下世無雙”的名號。
這件事大大打了童貫的臉,盧俊義因此不得出仕,每日里除了打熬筋骨,修行武藝,再無其余事物。
可盧俊義手中長槍厲害,下半身的不怎么樣,冷落了嬌妻,嬌妻出軌,和管家李固好上了,想要害死盧俊義謀財害命。
好在盧俊義還養了一個通透伶俐的燕青,及時發現了奸情,并且設計告知盧俊義,盧俊義盛怒之下殺了奸夫,本打算投案自首,可聞煥章拿著高俅手令到此,盧俊義思索一番,便投靠過來。
至于賈氏和李固,自然無人在意,賈氏不守婦道,李固更是背主之徒,按照大宋律例,盧俊義便是投案,也不過是充軍發配的罪過,有高俅的手令在,這點罪過自然是輕松揭過。
接到楊再興和盧俊義前來挑戰的情報,秦寒大為無語,楊再興不說,秦寒由于不想用吳用的歹毒計策,沒有算計盧俊義,沒想到今日竟然兵戎相見。
這兩人的武藝,梁山之上除了自己,無人可以匹敵,自己和人打賭不能出手,想要取勝,說不得要施展一些手段了。
不等秦寒帶人出來打探虛實,最為性急的索超便出陣御敵,索超的武藝和兩人相差甚多,不過二十回合,便被盧俊義一槍掃落馬下,秦寒出來的時候,只見到了索超被繩捆索綁的憋屈樣子。
看著兩位氣勢沖天威武不凡的大將,秦寒笑道:“二位本是天下英才,和該為百姓謀利,為何投靠昏君,助紂為虐?不若來我梁山,替天行道,懲奸除惡,還天下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