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大軍破了田虎,除了一路反王,趙佶本該高興,可秦寒卻趁機把河東牢牢占據,雖然送來一個田虎表示名義稱臣,可即便是趙佶,也萬萬不信什么狗屁“破軍星”了。
皇宮之中,趙佶緊急召見蔡攸,破口大罵道:“這就是你給朕招安的好臣子,大宋二十四路,他一個人就占了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河東路,此等逆賊,竟敢妄稱破軍星,你還有何話說!”
看到這就有人要問了,明明聲稱秦寒是破軍星的是林靈素,這些事情也都是林靈素操辦,蔡攸不過是個幫腔的,趙佶怎么怪罪在蔡攸身上了。
卻原來林靈素得了秦寒指點,早就已經逃之夭夭,在青州輔佐吳用治理大梁五路州縣,不過為了不刺激趙佶的神經,林靈素化名“白鶴道人”,趙佶只當林靈素畏罪潛逃,卻不知被如此愚弄。
如今林靈素跑了,趙佶自然不會認錯,便只能找蔡攸撒火,趙佶早就知道林靈素和蔡攸有勾結,就他們那一唱一和比坑神和于皇后配合的都好的默契,怎能瞞過趙佶。
蔡攸連連磕頭,求饒道:“陛下,臣識人不明,悟信奸徒,罪無可赦,臣本該為陛下肝腦涂地,可若是這么死了,臣心有不甘,愿為陛下做最后一件事情,無論成敗,雖死無悔。”
趙佶冷笑道:“何事?你不會覺得假扮戲子朕就會饒了你吧!”
事關趙家江山,區區一個寵臣算得了什么,便是十個寵臣,趙佶也殺得。
蔡攸趕忙說道:“臣自招安秦寒那奸賊之后,日夜思量,總覺得不妥,可一直被妖道蒙蔽,這才沒有上報,不過在此期間,臣費盡心力,又為陛下招安了一伙反賊,這些人心懷忠義,只不過被奸人陷害,不得已落草,只要陛下一封詔書,這些人必然會為陛下肝腦涂地。”
招安?聽到這兩個字,趙佶一股火又冒出來了,喝道:“一賊,何來忠義,朕倒是要看看,你能招安得誰來?淮西王慶還是江南方臘?”
蔡攸信心十足的說道:“回陛下,臣愿為陛下招安王慶,如若失敗,愿受千刀萬剮之苦。”
“王慶?你且說,你為何有信心招安王慶!”趙佶聽蔡攸神情不似作偽,語氣不由得軟了下來。
蔡攸笑道:“容臣為陛下詳細解釋一番!”
王慶,水滸系列四大寇之一,占據淮西地界,造反作亂,最終被李俊生擒,押赴京城千刀萬剮。
王慶原來是東京汴梁城內一個副排軍,他父親王砉,是東京大富戶,專一打點衙門,教唆結訟,放刁把濫,排陷良善,因此很多百姓都懼怕他。
王砉聽信了一個風水先生的話,看中了一塊陰地,與風水先生設計陷害原主人,奪了那塊墳地,王砉把父母葬在那里之后,妻子便懷孕了,后王砉夢虎入室,蹲踞堂西,忽被獅獸突入,將虎銜去,一覺醒來,王慶便出生了。
王慶從小浮浪,到十六七歲,生得身雄力大,不去讀書,專好斗雞走馬,使槍掄棒,王砉兩口子就這么一個兒子,自然是溺愛無比。
待到王慶長大,更是無法無天,賭的是錢兒,宿的是娼兒,吃的是酒兒,王砉夫婦有時訓誨他,王慶逆性發作,將父母詈罵,王砉無可奈何,只得由他。
敗光了家產之后,王慶借助家里關系,在軍中當了一個副排軍,也就是在此時,惹下了禍患,他看上了一個女子,借助浮浪子弟的手段勾引過來,這等事情他干的多了,本以為沒啥事,可上得山多終遇虎,這一次卻惹了大禍。
被他綠了這家人可不簡單,正是蔡攸,這女子是童貫之弟童貰之女,楊戩的外孫女,童貫撫養為己女,已經和蔡攸的兒子定了親,只是還未婚配。
王慶這一下得罪的可是三家頂級大權貴,自然少不得被栽贓陷害,只不過他運氣好,沒被害死,又娶了段三娘,借助段家勢力,火并了房山廖立,以此為根基,開始了造反生涯。
按照原本的路徑,王慶最多不過占據八州八十六縣就會被剿滅,可不巧的是,這個世界有一個秦寒,秦寒不僅沒有挖他墻角拐走他的重臣,還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使得他更加輕松的發展地盤。
不僅如此,在秦寒被封王之后,蔡攸主動聯系上了王慶,兩人開始了一系列的合作,王慶給蔡攸兒子戴綠帽子,蔡攸怎會聯系這等“賊寇”,會!蔡攸的權術比不得蔡京等老狐貍,可行事最是果決,眼力非同小可。
蔡攸二十多歲的時候,就看出還是端王的趙佶有帝王之相,當時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時都能趕上朝臣退朝,他就算計好時辰出來,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趙佶相遇。
于是,趙佶每次下朝都能看見一個比自己略長幾歲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馬拱手立在一邊,謙恭有禮,觀之可親,趙佶登基之后,自然少不得蔡攸好處,否則,就憑扮戲子,哪來的這等恩寵。
秦寒封王,讓蔡攸看到了別的希望,作為權臣,他也知道大宋是何等情況,怎能不找一條后路,于是乎,蔡攸聯系上了王慶,不僅聯系上了,還把當年王慶勾搭的嬌秀送過去了,為了保住權勢地位,一個兒媳婦算不得什么。
王慶的性格和蔡攸差不多,能屈能伸,行事果決,他一表人才,玉面小生,段三娘卻“眼露兇光,眉橫殺氣。膘肢坌蠢,全無娜風情;面皮頑厚,惟賴粉脂鋪翳”,丑的一筆,可王慶就睡得下去,還睡的香,睡得好,為啥,段家有勢力,他需要這股勢力。
雖然蔡攸當年差點害死他,可時過境遷,為了利益,什么都可以放下,王慶甚至認了蔡攸為義父,以此維系關系。
有蔡攸提供情報,大開綠燈,陷害良臣,又有秦寒吸引目光,就在秦寒滅了田虎的時候,王慶已經占據了淮南西路和大半個淮南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