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書庫是李世民親自主持建造的,內有儒道墨名法諸子百家千般典籍,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更有上千種珍貴的武功秘籍,可以說是大唐最大的圖書館。
如此浩如煙海的典籍,若是讓一位天資卓絕之輩通讀十年,必然可以領悟出一門天上地下絕無僅有的神通,可秦寒的知識水平也就那樣,即便讀一百年,也領悟不出什么高深武學,畢竟,秦寒的武道是斗戰殺伐,不是包羅萬象。
秦寒和李治提了一嘴,自此之后,皇家書庫對秦寒完全開放,當然,這個“完全”并不絕對,至少書庫之內的秘籍頂多算是江湖一流,對于如今的秦寒來說,比之雞肋還要不如,只要秦寒愿意,隨隨便便便能創出三二十門這種水平的武技。
不僅沒有高深武功,關于宮闈秘事的記載也不存在,畢竟,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人,以輩分來說,相當于李治后媽,雖然這個后媽不受寵,可也是后媽,娶自己的后媽當皇后,怎么說也不好聽。
好在,秦寒需要的記載都在這其中,也就是關于江湖大事件的記載,秦寒等人圍毆石之軒,雄闊海擊殺傅采林,任盈盈單挑師妃暄等赫然在列,其中更有實行江湖管控之后的一系列大事。
在這些人之中,最為要緊的便是獨孤鳳,由于秦寒的參與,獨孤鳳得了不少好處,尤其是和氏璧洗筋伐髓,大大增加了她的潛力,最終突破成為大宗師,后出家入了道門,創立薊山符隱派,根據書卷記載,如今的獨孤鳳還活著,且實力深不可測。
其次便是雙龍,寇仲自和李唐終極決戰之后不知所蹤,徐子陵隨玄奘西游同樣沒有回來,可秦寒不信這兩個小強會這么容易就死了,他們肯定還活著,并且各有各的算計。
看完了江湖記事,秦寒對于封魔族的來歷確認了七八成,剩下的,便是去親自試一試了。
秦寒出門去逛大街,順便找封魔族的蹤跡,另一頭,幻天真人則是帶著尉遲真金去搜查大理寺,查找亢龍锏。
幻天志大才疏,愚不可及,即便有武則天拉偏架,比起狄仁杰也差了不止一籌,被狄仁杰耍的團團轉,最終無功而返。
狄仁杰覺得這么下去討不了好,名偵探人設是后世演繹,狄仁杰真正擅長的是做官,他曾經寫下《宦書》來描述為官之道,該退就退,該讓就讓,只要不觸及底線,那就什么都好說。
歷史上狄仁杰被來俊臣誣陷造反,為了防止被來俊臣酷刑折磨致死,狄仁杰咬牙認了供狀,可只認自己,讓他攀咬別人卻是寧死不從,一邊認罪,一邊上血書陳明冤屈,最終得以保全。
都是清官,狄仁杰和包拯是完全不同的類型,包拯鐵面無私,看到貪官心里想的是鍘了你丫的臉上也是冷冰冰的,狄仁杰則是臉上笑嘻嘻心里琢磨一百種整死你的辦法。
貪官奸,清官更要奸,要不怎么和他們斗。狄仁杰就是這句話最完美的詮釋者。
幻天真人等人走了之后,狄仁杰給了尉遲真金一幅畫,畫上寫了“持國四大天,旌善在人間。幽幽君所覓,琉璃掌中劍。”
詩句寫的明明白白,奈何尉遲真金腦子里都是肌肉,智商實在不怎么樣,想了半天才想明白,還大大咧咧的嚷嚷出去了。
“持國四大天,旌善在人間”指的是旌善坊的四大天王廟,“幽幽君所覓,琉璃掌中劍”說的是你想要的亢龍锏我放在毗琉璃手上了。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
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兩義:一、弦樂器松緊要適中,太緊則易斷,太松則聲不響,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有兩義:一、寶劍象征智慧,慧劍斬煩惱;二、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胄,手纏一條龍或是蛇,有兩義:一、表世間多變之意,二、是龍神的首領。另一手上拿著寶珠,表內心不變之意。
北方多聞天王,“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于四方,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左手臥銀鼠,右持寶傘(或作寶幡),有兩義:一: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面環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持人民財富。
由于增長天王住在須彌山琉璃埵,也稱為毗琉璃,亢龍锏就在增長天王手中,秦寒溜達幾步,見到尉遲真金大喊大叫,覺得有趣,便跟了上來,然后就看到了狄仁杰的那把亢龍锏。
有真武在,秦寒不需要任何武器,對于這把亢龍锏沒什么心思,可秦寒沒心思,別人有,就在尉遲真金把亢龍锏背在背上的時候,幽冥霸刀走了進來。
幽冥霸刀被端木菱打成重傷,為了爭功,服下了祖傳的靈藥,壓住了傷勢,可以發揮出九成實力,這貨看似五大三粗,實則有幾分智計,一直盯著尉遲真金,這下,終于有了收獲。
“來來來,把亢龍锏給我,讓我交給天后領賞,本來就沒把你當個東西,沒想到你真不是個東西。”對于尉遲真金,幽冥霸刀除了鄙視還是鄙視。
“來得好,本座早就想要除掉你們幾個妖人了,看招!”尉遲真金的武功不怎么樣,可武器真心帥的驚人,一長一短兩把極為精致的唐橫刀,刀柄尾部可連接,短刀實際上兩片組合,可彈出第三把“脫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