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十二月二十。
在這一日密云守軍來報,建奴已經全部撤出關口后,大明朝野紛紛松了口氣。
這一場聲勢極為浩大的入寇,前后持續了五個多月,可謂極其慘烈的洗劫。
在長達千多里的戰線上,建奴縱橫往來,破城十數座,擄掠百姓丁口不計其數,其他錢糧更是多不勝數。
五個月來,除了山西三總兵孤守堅城,給建奴帶來巨大的傷亡,還有盧象升一個漂亮的迂回攻擊拿下蔚州,給大明找回一點臉面外,大明上下可謂是顏面盡失。
其他當面的明軍,或潰或只能坐困愁城,別說殺敵了,就算自保都是戰戰兢兢的,只能坐視建奴在其治下縣城和鄉鎮間肆虐。
至于各地明軍,更是給了大明朝廷一個當頭棒喝,勤王令已經下達了一月有余,而且還是連續兩道勤王令。
但是如今只有陜西洪承疇與孫傳庭所領的陜西明軍響應命令,帶著兩萬余陜西大軍向著京畿而來,其他各地明軍甚至連象征性的集結都沒有完成。
這一切大明中樞內閣以及六部都看在眼中,在憤怒之余,他們更是恐懼的發現一個事實,那便是武夫不知不覺之間,竟然已經有了抗命自保的心理!
但是他們卻是沒有任何的辦法可言,如今大明處處流寇民亂,正是武夫用武之地,若是真的嚴懲這些武夫,一旦引起其他武夫的兔死狐悲,那大明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好在如今聚集在京城之下的數萬明軍,還是可以放心的軍隊。
尤其是這一支軍隊是文官統率的,更是令他們得意不已。果然關鍵時候,還是文官帶兵靠的住,那些丘八,一旦脫離了文官的束縛,就離天下大亂不遠了。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支軍隊原本就不多的士氣,在文官們拙劣的表演下,更是早就剩下不了多少了。
尤其是山西兵,因為這次勤王還是沒有任何的糧餉賞下,早就牢騷滿腹了,只是在各級軍官的彈壓以及軍糧并不缺乏的情況下,勉強還能穩住而已。
起碼如李征這樣的高級將領,早就在心中罵娘了,自掏腰包養軍,又自掏腰包來勤王,又TND的自找羞辱,怎么看怎么象一個二傻子一樣。
軍中的這些情況,高高在上的官僚老爺們是看不到的,就算隱隱猜到他們也不當回事。
在他們看來,只要將統兵的將領籠絡到了,正面的丘八再鬧騰也鬧騰不出什么花樣來。
籠絡將領,這個他們就在行了。
臘月二十三,北地小年。
在反復確認建奴真的出塞了,而且頭也不回的向遼東返回,并沒有來一個回馬槍的意思后,滿朝大佬們意見一致的上表請皇帝告祭太廟,籌京觀,外懾遠敵內震不臣。
雖然損失慘重,但這一次大明也并非沒有拿的出手的東西,起碼這數千首級,以及無數繳獲的旗幟,足以顯示這一次是不容置疑的大捷。
這個時候才筑京觀,當然是為了安全考慮,這好不容易得來的首級,若是再被建奴回馬槍奪走,那朝廷就真的完全顏面全無了。
這種高規格的獻祭太廟,自然是不可能有李征這種粗鄙無識的丘八什么事,也不可能有什么人來詢問他什么事情。
有的只是一群小太監,一遍又一遍的教授著李征三人,在獻俘之時需要注意的種種禮節,并且監視著李征三人反復的練習。
這個情況對于極為厭惡繁文縟節的李征來言,完全就是地獄級別的災難,但他卻沒有選擇,只能麻木的按照要求一遍遍的進行著。
唯一的好消息是,謝文舉期間來過一次,告知李征,崇禎皇帝對此次他們的戰功極為欣喜,甚至已經在著內閣商議賜爵的票擬了。
這個消息令虎大威與曹文詔分外振奮,連本來有幾分抵制的各類禮儀,居然又上心了幾分。
李征倒是沒什么特別興奮的,在他看來,這是他應當的功勞兌換。他更感興趣的是,謝文舉還真是個人精。
自己從山西被迫前來勤王之時,曾命人快馬告之謝文舉此事,沒想到這廝竟然當機立斷,毫不遲疑的快馬趕往還在動蕩難安的京畿,并于勤王大軍抵達京城之前便與李征匯合。
只是簡單的問清楚了李征單獨在外征戰的細節之后,這家伙就馬不停蹄直接入城請功了。
這種操作也令李征有些一愣一愣的,這個點到達軍中,給人的感覺就好象這謝文舉一直就在軍中監軍一般,估計留給崇禎的印象肯定是非同尋常。
雖然不知道這廝這次撈到多少好處,但是只看這家伙來報喜之時,那副合不攏嘴的模樣,肯定是前途似錦。
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屁事不干,功勞不空的高度了吧。李征雖然有些不爽,但謝文舉從來到潞州以后,就從來沒有找過李征任何麻煩,更是在某些方面一直鼎立支持。
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已經完全可以算是半個自己人,對自己人占占便宜的事情,李征還是不會計較什么的。
日子還是這么平常的過,除了每日間的禮儀練習,虎大威與曹文詔對于封爵的事情也明顯上了心,開始在朝堂之中不斷的打探著。
如今大明朝堂之上,不說是到處露風的篩子,也差不了多少。
因此對于虎大威二人來說,朝堂之上的動向根本無需花費太大力氣,甚至可以說是輕松寫意,甚至只要錢到位,朝堂之上,哪位大佬如何發言,都可以原封不動的給你送到手中。
不過他們打聽來的消息卻始終都是壞消息,崇禎試探性讓一個小官當廷提出這個提議,卻是遭到幾乎所有文官的一致反對。
理由五花八門,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他們不會允許一個可以凌駕于他們之上的超品武夫出現,畢竟這個武夫還不是勛貴,是有帶兵權的。
若是這個武夫再立戰功之后,是不是要重啟大都督府?到時置兵部于何處?文官們百多年才爭取來的權力,就這般直接拱手相讓,怎么可能?!
這個小官承擔了最多的攻擊,崇禎最后為了不將滿朝洶洶的怒火引至自身,更是被其直接當成替罪羊扔了出去。
文官們得了面子,也不得不接受崇禎的最后底線,那便是最少定下一個爵位,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對于這個小官,虎大威二人覺得可惜,但李征卻是心中冷笑,崇禎這一手看似將自己摘清了,但是卻也造成了另一個嚴重的后果。
不全力保護站在他這邊的人,更是愚蠢的犧牲選他這邊站之人,后來者必然寒心,帶來的后果便是他越來越孤家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