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軍連夜猛攻,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繼,雖然他們的戰斗力比不上黃巾兵,但人數實在太多了,輪番進攻,無止無休。給波才等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眾人勉強吃了點東西,便再次投入了戰斗。
堅守到后半夜,波才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只剩下了兩百多人。
越來越多的黑山軍登上關墻,跟黃巾兵展開了貼身的白刃戰。
徐峰一槍刺穿了一個敵人的心臟,可是下一刻三把鋼刀從不同方向劈在他的身上,徐峰再也站立不穩,倒在了地上。
一個黑山軍奮力的跳起來,大刀奔著徐峰的胸口猛劈了下來。
徐峰拼命最后的力氣,把槍頭直直朝上,咬牙用力的刺進了黑山軍的胸口。
很快,他也被四五個敵兵砍的血肉模糊。
不下數百人登上了關墻,形勢一片大好,于毒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
“哼!虎牢關馬上就要落在我們的手里了。”
波才一次次用力的揮舞著熟銅棍,不知砸死砸傷了多少敵人,他的身上早已染滿了鮮血,有敵人的,也有自己的。
四五個黑山軍沖到近前,混戰當中,波才砸死了兩個,也被一名黑山軍抓住機會,一槍扎進了腹部。
波才怒吼著,虎目圓睜,高高舉起熟銅棍,把那個自鳴得意的黑山軍砸的腦漿迸裂,當場慘死。
剛把這四五個敵人干掉,又沖過來七八個,波才繼續奮戰,沒多久,腿上又中了一槍,幾乎站立不穩。
波才把身子靠在了垛口,狀如瘋魔,銅棍上下翻飛,機械似的舞動著,靠近的敵兵一個個的倒在地上,可波才身上的傷勢也越來越多。
很快,兩條長槍同時扎進了波才的胸口,波才的動作明顯慢了下來,又砸倒了兩個,十幾個黑山軍一擁而上,刀槍并舉,齊齊的落在波才的身上。
波才再也支撐不住,熟銅棍無力的掉在了地上,身上被七八條長槍一起刺穿,扎的像刺猬一樣,連腸子都流了出來。
那些向他出手的黑山軍,臉上無不帶著驚恐畏懼的表情,即便他們在波才身上留下了這么多傷口,可他們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眼前這個男人太可怕了,受了這么多傷,竟然還活著,簡直就是一個怪物!
波才的身體逐漸變冷,意識卻越來越清醒,往事一幕幕不斷在腦海中閃現,隨即如山的黑暗重重的壓來。
臨死前,他艱難的扭頭往周圍看了一眼,還剩下幾十名同伴,都淹沒在敵人的包圍之中,可這些人依然奮不顧身,在玩命的戰斗著。
波才想到了長社的那場慘敗,那時的黃巾兵,即便遭遇大火,可畢竟還剩下數萬人,面對人數遠不如他們的漢軍,卻毫無斗志,只知道亡命奔逃。可此時此刻面對數不清的黑山軍,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主將不在了,他們依然在奮戰。
有一個黑山軍的校尉,得意洋洋的走到黃巾大旗的旗桿近前,不屑的冷笑道:“你們已經徹底完蛋了,現在該換上我們黑山軍的大旗了。”
他的手剛碰在旗子上面,突然,內城中射來一支冷箭,箭如流星,來勢洶洶,校尉慘叫一聲,當場摔到了城下。
“殺啊,弟兄們,我來了。”
楊凡飛快的把弓箭丟在地上,抄起鐵槍從馬上跳了下來,徑直朝著關墻狂奔了上去。
太史慈、黃忠、周倉、何曼……眾人緊隨其后,迅速登上了關墻。
登上關墻的黑山軍頓時遭遇了最頑強的阻擊,楊凡二話沒說,槍如疾風暴雨,一次次兇狠的刺出,根本就不講什么招式,只要能把敵人殺死,就行!
長槍狂舞,伴隨著槍影閃爍,卷起陣陣狂風,帶起無數腥風血雨,靠近的黑山軍相繼倒地,這些只能打順風仗的烏合之眾哪里是楊凡的對手,一槍一個,一掃一片,一砸一群,一挑一串。
空中殘肢亂飛,血雨四濺,地上死尸遍地,血流成河。
宛如殺神一般的楊凡,一會的功夫被敵人的血濺的渾身是血,面目更顯猙獰,殺紅眼的模樣,跟鬼神修羅沒啥兩樣。
楊凡勇不可擋,太史慈等人也不含糊,眾人大開殺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瞬間便把擠滿黑山軍的關墻殺出了一片真空地帶。
僥幸還活著的十幾個黃巾兵,見楊凡帶人來了,頓時精神大振,有的即便被敵人隨后殺死,也死的瞑目,死的坦然。
“怎么回事?”
黑山軍一片片的從上面被挑飛了下來,于毒大吃一驚,“莫非他們來了援軍?”
他并不知道楊凡在之前去追擊董卓了,所以對城里突然出現了大量的援軍,感到難以理解。
就在這時后面的隊伍突然一陣大亂,夜空下,身后響起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
即便黑山軍手里有火把,可這畢竟是深夜,他們并不知道究竟來了多少黃巾兵,頓時亂了套。
虎牢關來了援軍,背后也有人偷襲,黑山軍愈發混亂,像退潮的潮水一樣,沒等于毒下令,便開始向后急速后退。
狹窄的山道人擠得滿滿的,一時間自相踩踏,死傷不計其數。
楊凡帶人殺光了登上關墻的黑山軍,往下面飛快的看了一眼,果斷的擺手下令,“太史慈、黃忠你二人馬上帶人殺出虎牢關,趁機把黑山軍殺退。”
“交給我們吧!”
兩人轟然領命,顧不得喘口氣,馬上提著滴血的刀槍下了關墻。
關墻上面堆滿了血淋淋的尸體,有自己人的,更多的卻是敵人的,之前的留守的將士,一個也沒有活下來,楊凡心如刀絞一般,沉著臉,站在關墻上久久一動不動。
在死人堆里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發現身上插滿鐵槍的波才。
波才雄壯的身軀緊靠在墻上,雙眼圓睜,目視正前方,躺在他身邊的尸體明顯比別處高出一大截。
楊凡眼圈有些發紅,波才投奔自己時間并不長,他和別人不一樣,他不是為了建功立業,而是從楊凡身上看到了黃巾振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