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里,除了展康文,其他人都不說話。
皇帝已經表明了態度,玻璃新技術是一定要研發的。
現在的情況是,清韻齋不具備這個能力。再看皇帝那鐵了心的樣子,這大宗買賣的一半收益,皇帝是一定要拿到的。
就算如展康文所說,再加入一家商賈合作,他們的合作依然沒有可用的人手。
這根本就是無解。
展康文知道無解,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但是,他能和稀泥啊。
展康文煞有介事的說道:“玻璃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陛下獨具慧眼,看出若大力開發,更新技術,于國于民極有好處。”
這幾句話說的,展康文自己都要相信,他剛出口的話,就是皇帝自己的英明決策。
他接著說道:“故,陛下責令選一家皇商提供財力,由清韻齋進行技術指導,將作監提供頂級工匠,合力開發玻璃新技術,以期平板玻璃能在民間得到廣泛應用。并且,玻璃行業是新興產業,有著比較大的獨家利潤,所以投入運營之后,將以高賦稅形式上繳國庫。”
這就是展康文和出來的稀泥。多了一個合作者,把朝廷和商人合作的關注點大大降低,著眼在利國利民這個根本上。
價格降低,百姓都能用得起,這是利民。拿出一部分利潤上繳國庫,這是利國。
別人還在反應中,曲江那里已經被自己的口水嗆了。大為失態的連聲咳嗽著,差點就喘不過氣了。
他本來是很用心的想聽聽,一向以油滑著稱的展相爺是怎么解決這事兒的。
哪知道,這么一番話說下來,這件事情的格局和結構完全一樣,只是換了個說法。然后,不明真相群眾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樣了。
好熟悉的感覺啊!
他之前在清韻齋窯場,已經被夏氏女子這樣教育過一次。沒想到才過了不一會兒,就讓展相爺又給他復習了一遍。
這檔子事兒由不得他印象不深刻。
這不,一個不小心就被口水嗆了。他側身遮著臉,上氣不接下氣咳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而御書房其他人,則一臉不解的看著他,不明白他何以會如此失態。
就算展相爺今日這稀泥和的水平比往日差了很多,但也不至于讓他如此吃驚吧?
相比之下,人家皇帝就淡定多了,一點兒沒覺得曲江被驚到有什么不對,完全就是風輕云淡般的不在意。
別人都以為皇帝定力好,卻哪里知道,只是因為展康文的這個法子,已經被夏晏清用過一次了。
一個民間作坊的女子和當朝次輔,面對此事,給出的解決方法居然一樣……皇帝完全理解曲江的心情。
雖然經過展康文解釋的這項合作,連換湯不換藥都說不上,但聽起來就很高大上了。
這項合作的重點已經不是賺錢分銀子,而是突出了皇上的睿智和憂國憂民。
難得的是,其他皇帝僅僅是憂國憂民,大多就是做個表示,沒有具體舉措。
而慶元皇帝就不一樣了,經過展相爺的分析,皇上那是有辦法解決的。
皇帝看向何守禮,淡淡問道:“此事,何大人是否還有補充?”
何守禮抹了把汗,感覺自己又一次敗在展康文手下。
同樣覺得皇帝說的事情不妥,他這里頭鐵的和皇帝叫板,直述不同意,讓皇帝收回成命。
而展康文把皇帝的意思拆開,之后重新排列一番,就合情合理了。
人和人果然不能比啊!
“陛下英明,此事經展相一番講解,果然很有實施的必要。”何守禮咬著后槽牙,附議了展康文的意見。
隨著何守禮表示贊同,高啟和劉敏也一迭聲的稱贊皇帝英明。
明顯的馬后炮、拍馬屁,但皇帝還是捏著鼻子接受了。
這事兒的初衷,他的確是為了百姓。但其他那些,則是夏氏女子和展康文替他演繹出來的。但好聽的話,還是不要拒絕了。
曲江見事情已經定下,而剛才那一通咳嗽更是讓他呆不下去,借機需要及早調整將作監事務,連忙告辭去了。
而事實上,如果這件事定下來,將作監的確要重新調配用工,以便在不耽誤將作監正常運作的情況下,能隨時抽調夏晏清需要的人手。
曲江走了,皇帝和四位相爺也開始正經討論此事的具體安排、以及朝廷詔令的詳細行文。
對于夏晏清,皇帝很有些愧疚的。
原本和將作監合作,清韻齋就會失去一半的收益。再加入一個皇商,如果在同等技術下,皇商的財力絕不是剛剛起步的清韻齋能比的。
怕是兩家拿到技術后同時生產,清韻齋在玻璃行中所占份額也將縮水,一定會低于強行加進來的皇商。
皇帝嘆息一聲,說道:“如此,夏氏的清韻齋就有些虧了。”
這時,四位相爺已經各自落座。
展康文聽皇帝如此感嘆,忙欠身說道:“夏家本就不是生意人,在生意場上根基甚淺,如果短短時間就坐擁巨資,定會被天下人嫉恨。及早讓出一部分利益,甚至做個不出頭的第二人,一定能少很多紛爭。最后所得利益,不見得比第一人少。”
悶頭發大財就是這個意思。
皇帝點了點頭,起碼在他這里,夏家就能因此多一份安全。夏氏如果不會成為天下首富,夏家一文一武的兩個官員,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能讓他更放心一些。
“那好,那就勞展愛卿找夏珂,和他談談此事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選定參與此事的皇商了。
皇商雖然在民間、在商賈之中有著很超然的地位,但還看不到皇帝眼里。
皇宮所需,小宗的、精致一些的物品、器具,都由將作監制作。其余大宗的需要,類似于絲綢絹帛、陶瓷器皿、以及木材、磚石甚至琉璃瓦,那都是要對外采買的。
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由戶部負責,選定供貨商,也就是皇商。向皇商采買貨物之后,再交由內官監。
像衣料之類的,直接送進皇宮。磚石木材這些,則有內官監接收,進行接下來的施工。
皇帝不了解有哪些皇商,但他可以把握一個大方向,“此事找戶部商議吧,看皇商中是否有做類似生意的。”
何守禮欠身答應。
皇帝則頓了頓,又補了一句:“選個口碑較好、有信譽的商家,不要給夏家女子添麻煩,讓她能靜心做事。”
何守禮幾人原本各自打著的算盤,聽到皇帝補充的這句話,不由得多了幾分謹慎。
皇帝維護清韻齋的意圖非常明顯啊。
這若是他們推薦的人,在研制過程中和夏氏起了沖突,可想而知皇帝會偏向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