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秀沒有理睬赫連勃和巴音卓的嘴皮子斗,他的目光仍然都留在眼前的地圖上,三個游騎兵團對付活躍在多頓人和普爾人之間的六萬輕騎兵,而且采取一些手段調動之后,敵人輕騎兵數量可能還會下降,崔文秀相信巴音卓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倒是赫連勃的第二軍團承擔的壓力的確大了一些,一旦被發現兩部被分割,無論是普爾人還是多頓人都清楚后果是什么,重新抱成一團是他們唯一的出路,而在這個時候,主要重擔都要由步兵來承擔,游騎兵只能起到偕同配合作用了,所以作為赫連勃的第二軍團雖然是以高岳人為主的重裝步兵軍團,但是要面對來自兩個方向的鐵甲騎兵沖擊,這份重擔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壓死人。
究竟先解決那一部分呢?多頓人的實力無疑要弱一些,集中兵力解決多頓人崔文秀有絕對把握,但是一旦集結重兵對多頓人展開圍剿,如果普爾人見勢不妙就有可能甩開多頓人向西逃竄去與卡曼人會合,出現這種現象同樣是崔文秀不愿意見到的,就算殲滅了多頓人,讓普爾人這條大魚與卡曼人聯手,那下一步的戰事仍然可能拖向長期化。
那先解決普爾人呢?普爾人現在擁有兵力達三十多萬,要想一口吃下,難度相當大,但是如果能夠解決調普爾人,多頓人也無處可去,就算是和倭人會合對于戰局的影響也不大,這一點也是最關鍵的。在這個問題上,崔文秀和赫連勃、宋天雄、金正揚以及應建明都商量過多次,最終還是決定先解決普爾人再騰出手來收拾多頓人,實在不行對多頓人可以采取擊潰的手段讓其喪失戰斗力退出戰爭,為盡快進入中線戰局騰出時間。
大陸公歷702年1月28曰,在距離唐族祭春大節只有不足一周時間的時候,在云中南部平原上爆發了一場歷史上最慘烈的騎兵大戰,大唐九萬游騎兵突然插入普爾人與多頓人之間不足六十里的狹窄地帶,與集結在這里的三萬普爾輕騎兵和兩萬多頓輕騎兵進行了一場空前的騎兵會戰,而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戰斗力上都占據絕對優勢的大唐游騎兵又是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介入,普爾輕騎兵和多頓輕騎兵遭遇了滅頂之災,分成三個突擊群的大唐游騎兵以兩個突擊群作為襲擊主力,另外一個突擊群作為側翼圍擊清剿部隊,五萬輕騎兵經歷了殘酷的六個小時血戰,僅僅只有不足八千人的得以逃脫厄運,而大唐游騎兵也付出了兩萬多人的損失。
大唐游騎兵的這場突襲戰拉開了東線戰役的序幕,緊跟而進第二軍團如奔雷撲地洶涌而來,迅速斬斷了普爾人和多頓人之間的聯系,而第三軍團、第九軍團以及第十三軍團也迅速散開,立即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長弧形包圍圈將猝不及防的普爾集群牢牢鎖定。
席勒目注著眼前的地圖一動不動,作為普爾大軍的統帥他一直相當關注著聯軍進展進度,在中線大軍在凡林城下激戰受挫之后他就意識到自己率領的東線軍走得有些太快了一些,很顯然唐人有陰謀在其中。
一座凡林城都讓卡曼大軍鏖戰一個星期居然沒有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戰果,在鄙視卡曼人外強中干的同時席勒也對唐軍頑強的戰斗意志感到驚訝。卡曼人可是放棄了甲馬和榆林傾盡全力在攻擊凡林啊,四十多萬大軍,就是拿尸體填也能把凡林城給填平了吧?但是卡曼人竟然碰得頭破血流難以越雷池半步。
而西線軍似乎也不大順利,甘蘭要塞像一個楔子牢牢的頂在西斯羅人揮軍南下的咽喉上,讓一心要想展現西斯羅人雄風的計劃受阻,而繞過甘蘭要塞進擊銀川城卻又經常遭遇從甘蘭要塞突出的游騎兵的襲擾,讓西斯羅人總是不能順暢的展開攻勢,而拔掉甘蘭要塞就成為西斯羅人唯一的選擇。但是誰也未曾想到一個小小的甘蘭要塞竟然被唐軍打造成了一個活生生的鐵釘子,為了拔除這枚釘子,西斯羅人投入了三十萬大軍作戰,整整一周時間,西斯羅人在甘蘭要塞丟下的尸體不下八萬具,這樣慘痛的損失讓西斯羅人心痛不已,而最終的結局竟然還是讓數千游騎兵從要塞中得以逃脫。
甘蘭要塞之戰雖然未曾傷及西斯羅人元氣,但是八萬陣亡加上數萬傷員仍然影響到西斯羅人的下一步計劃,銀川府的防御強度絲毫不亞于甘蘭要塞,如果要再讓西斯羅人再付出甚至超過攻擊甘蘭要塞所要付出的代價,西斯羅人是萬萬不肯的,而東面的太玄府防御工事在嘉峪關尚未易手之前就相當完備,一直承擔著抵御西斯羅和卡曼南下的中堅作用,而且嘉峪關上仍然駐扎有唐軍游騎兵可以襲擾,要想輕松奪下同樣不可能,這樣一來就讓西斯羅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既不想在付出太大代價,又想要取得突破,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似乎難以找到。
席勒不知道現在西斯羅人是不是打算孤注一擲,如果西斯羅人夠膽大,那就可以甩開銀川和太玄,直接攻擊慶陽,奪下慶陽既可以動搖大唐的軍心也可以截斷中大陸大唐領地與大唐本土的聯系,而現在西斯羅人似乎還在猶豫,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接到戰報。
不過現在席勒還不需要考慮那么遙遠的事情,他現在需要處理的是如何應對自己率領的三十多萬大軍面臨的困境。他雖然意識到自己和多頓聯軍南下速度有些過快,尤其是云中城的表現讓他更感到有些擔憂,但是想一想自己和多頓聯軍多達五十多萬,而對面的唐軍兵力甚至不如自己,自己也并沒有指望要一下子吞掉唐軍,只要能夠拖住唐軍,等到中線卡曼人解決掉凡林南下,那自己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唐軍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居然想要一口吞下東路軍,當唐軍游騎兵突入普爾軍與多頓軍的切合部時他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唐軍的意圖,直到唐軍幾個番號軍團出現在自己周圍時他才覺得情況有些不大妙,不過他仍然不相信就憑對面的唐軍就能夠吃掉自己三十多萬大軍,尤其是在多頓二十多萬大軍就在相距不到一百里的東面,只需要向東推進便可合兵一處,五十多萬大軍,席勒絕不相信自己就會支撐不住。
不過當斥候將唐軍第二軍團和第三軍團的番號確證之后,席勒也有些擔心了,唐軍第九軍團一直駐扎大唐北方并不足奇,而那第十三軍團也是大張旗鼓的從印德安調入北原,也在考慮范圍之內,第三軍團一直駐扎在中州,這是李無鋒的禁衛軍改編而來,戰斗力強,關鍵時刻調入北方也算情理之中,但是這個第二軍團的番號也出現在這里就有些令人不安了。席勒對于這個第二軍團雖然從未接觸過,但是作為唐軍的第一號重裝步兵軍團,一直是對付利伯亞重裝騎兵最堅固的盾牌,這個時候推上東線,很顯然唐軍不懷好意。
唐軍截斷了自己與多頓軍的聯系,而此時橫亙在兩軍之間的正是這個大唐第二軍團,難道唐軍是要分割包圍各個擊破?但是就算唐軍有這種想法也應該將目標定位在實力更弱的多頓人身上才對,為什么斥候偵察的情報卻顯示唐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運動,擺出的架勢卻是要包圍自己軍隊呢?如果目標真是自己,那唐軍的倚仗何在?席勒不相信就憑唐軍現在這幾個軍團就能吃掉自己,而多頓人也不可能袖手旁觀。正是這個問題讓席勒有些進退兩難,現在唐軍正在從南北兩面向西運動,其模樣就是要構筑一個包圍圈,如果自己甩開多頓人徑直向西挺進,相信唐軍無法攔截住自己,但是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將多頓軍二十多萬人推進虎口,多頓軍二十多萬人獨自面對唐軍是絕對撐不下去的,這一點席勒十分清楚。
就在普爾軍統帥席勒還在為自己該做出何種反應猶豫不決時,唐軍卻在馬不停蹄按照既定計劃快速推進,除了第二軍團全面構筑工事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惡戰外,擔任各自任務的軍隊也在快速跟進,火銃隊也加入了第二軍團戰線,因為在即將到來的戰事中,這里將承擔空前巨大的防御壓力。第三軍團則運動到了南面,三個重裝騎兵師團和裝甲獸部隊也都緊隨而上,他們將和第三軍團一起成為終結普爾軍的主力,而第九軍團則在全力向西運動,力爭盡早與在西面的第十三軍團完成合圍,將整個普爾軍徹底包一個大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