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的,約定俗成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
童三老爺帶著一家人來到于家。
以前哪怕是鄉下,童三老爺都隔不了幾年帶于氏回娘家一次,現在住這么近更別提了。
他們來的時候帶了整整一大車的禮物,童三老爺想到小舅子已經出息了,就滿心的高興。
他到現在也不知道他給小舅子指的是一條什么樣的坎坷路,要不是原文瑟本事大,于爹辦事穩如老狗,這只怕早翻船了。
當然于爹也不會透露出絲毫不妥的信息。
姐夫肯定是好意,這沒得說,只是他自己也是被蒙在鼓里,畢竟他又不熟悉這一行,在這一行更沒有多少朋友,被坑也是日常。
只要現在結果是好的,也就罷了。
童三老爺今天來就是商量婚期的。
雖然他爹催,但他娘子和他的意見都一樣,兒女親事是大事,還是要挑個好日子。
但是過完年后,兒子要去京城國子監讀書了,這樣六月六的回來結婚肯定是不合適,所以他們商量了一下,婚期定在年底,年底有一個好日子,兒子也要回家正好結婚過年。
而且今年表姐十六表弟十五,年紀也不大,結婚都還能算稍早的一撥,按理說,再過一二年也使得的。
于爹沒有意見。
他當然不愿意聽童老太爺的,匆匆忙忙把自己家的寶貝閨女嫁過去,就好象嫁不掉一樣。
不過,老十自己對過了十五就走很不滿意,想想這一走就得一年見不到表姐,這心里哪里能忍得了。
“兒子還是想參加今年的考試,如果考不上了,再去國子監,兒子也是盡力了,如果考上了,去了國子監,也有個說法。”
大家都把他這話當笑話,集體無視,老十讀書什么樣,別人不知道,童三老爺夫妻這親爹親娘還能不知道,兒子要考上,那真是天大的笑話。
結果原文瑟出來勸說:“兒聽說這考試有一關就是初入考場不適應,不管過不過的,讓表弟先適應適應,知道這考試到底是受得什么罪也是有好處的。以后他要再考的話,有了經驗那就不會錯過機會了。”
于爹也打圓場:“正是這個道理,我家那不孝子讀書還不如侄子呢,我都讓他下了二回場了,第一回他說試題都沒寫完,墨冷了,又是什么沒有熱飯菜,不會做爐子熱水,回來就病了,第二回好多了,至少把試卷從頭到腳的做完了,可見還是有用的。”
其實這話老十在家說了不止一次了,雖然童家也是慣孩子的主,但是在這個原則問題上還是不想讓步的,但現在于家父女也這樣說,童三老爺倒是猶豫了。
他總不能說我兒子讀書不行,肯定考不上,到時候去國子監的時候沒考,和考不上,哪個更難看也說不清,所以不費那個事了。
加上他覺得小舅子一向是個能干人,所以他考慮了一下:“回頭我再問問老太太的意思吧。其實也就是想讓他有個好出息,以后讓老太太高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