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曹丕身體狀況漸漸恢復,特別是得知田信一金印砸死孫權后,整個人身心俱爽。
孫權就是前車之鑒,偌大的魏國,那么多功臣,還有幾個敢主張投降?
對待孫權都如此苛刻,那篡漢的元勛、舊臣們,肯定會遭受更為苛刻的對待。
出于健身、培養軍吏的目的,曹丕持續在顯陽苑舉行狩獵。
然而北方的氣候反應比南方來的更直接,關中吳質、河北司馬懿都有氣候相關的奏報。
涼州惡劣的氣候變化,引發了河西諸胡的叛亂,雖然被吳質平息,這場戰爭中重新鍛煉了魏軍的野戰部隊,也繳獲了海量的牛羊馬匹,如同霍去病、衛青打仗一樣,河西之戰為大魏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畜力。
這種打仗還有巨大戰爭紅利的事情本就稀少,十分難得。
一樣的問題,氣候惡劣引發河西諸胡叛亂;現在這個問題也出現在鮮卑,去年鮮卑就遭災,可地域廣袤,鮮卑大部有一定抵抗能力。
今年如果繼續大旱,那么鮮卑部族抵受不住,要么爆發內戰,用敵對部族的血肉來彌補自身;再要么效仿河西諸胡,組成聯軍,跟魏軍廝殺,汲取河北的血肉。
不管鮮卑各大部是內戰解決災荒問題,還是締結盟約一起掠奪、反攻魏國……都意味著戰爭。
絕對不能坐視鮮卑各大部進行兼并戰爭,不管戰爭的起因是什么,必須阻止鮮卑大部完成統一。
所以河北方面的邊塞戰爭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除非氣候大變,讓邊塞降雨充沛,緩解草原干旱問題。
曹丕、曹叡父子與門下省諸人在林間歇息,討論這些事情。
河北戰爭要早作相關戰備,魏國輸不起,如果河北被打爛,關中戰場自己就崩了。
魏軍在漢軍面前連戰連敗,這無疑會鼓勵鮮卑,讓鮮卑大部以為有機可乘。
或許鮮卑大部也在猶豫,但魏國真的不做相關戰備,給了鮮卑大部僥幸心理……這才是最糟糕的。
河北的戰備工作由司馬懿負責,這不需要操心太多。
可就怕漢軍乘火打劫,派兵侵擾黃河防線。這也是需要守備的,需要討論、研究的是……到底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才能穩住防線,又能最大化節約物力。
侍中劉曄表態:“此生死存亡之際,當全力以赴,不可留有絲毫僥幸。”
同坐的裴潛反對:“河北休養十年,如全力備戰,未戰而民疲,勢難持久。應用力三分于邊塞,三分于平原,四分留守以作接應。”
辛毗也持反對意見:“陛下,我黃河有水師大艦。布于延津,觀敵舉動,必有奇效。”
田信、馬超第一次出宛口時,就讓魏軍意識到河北的危機。
當時已經有了放棄中原、中原被打爛的決心……關羽襄樊戰役取得大捷時,魏人就有了相關的備案。
在田信北出宛口時,魏國就開始著手修建新的造船基地,以方便黃河運輸,以及封鎖。
現在有兩個造船基地,一個在洛陽、河內之間的小平津、孟津,專司戰船制造;另一個由河東郡守趙儼負責,專司運船制造。
兩處造船基地分工明確,現在漢軍兼并吳軍后,依舊沒有成規模的戰艦,長江流域的戰艦也很難轉運到黃河一線來。
所以目前造船方面呈現戰略優勢,如果今后運用得當,自能擋住漢軍強攻。
就因數量不多的戰艦,自延津下游開始的河段,已經被魏軍水師封鎖,真正的封鎖。
漢軍也無意進行無意義消耗,在南岸沒有駐軍,只在近岸地區修筑烽火臺,進行警戒。
曹丕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誰也不清楚盛夏時旱情能達到什么地步,這場旱情決定了鮮卑部族的應對措施;鮮卑這里產生內戰、聯盟相關的決議后,才會爆發邊塞戰爭。
邊塞戰爭爆發,河北魏軍才會陷入戰略南北難以兼顧的窘迫地步;到了這個時候,中原漢軍才有侵擾河北的戰機。
因此,這是防范于未然的一場戰略討論,不必急于拿出應對策略。
大概六月前后,各地旱情癥狀匯總分析后,再拿主意不遲。
這場會議不了了之,當夜輪到劉曄當值,曹丕又詢問此事。
劉曄回答:“今歲若旱,中原四州哪能無災?漢軍新得中原,急于安撫士民恢復生產,實無力侵擾河北。”
這可跟白天的回答不同,仿佛出自兩張口。
曹丕問:“卿何故反口?”
“陛下,廟堂之議,必為敵所偵。”
劉曄恭謹回答:“今大河阻斷南北,漢軍實難偵查我軍虛實,亦難知邊塞風云。臣以為,當故布疑云,虛張聲勢,使漢不敢輕舉妄動,我軍自能從容平定邊塞動蕩。”
曹丕理解了,估計明天繼續當眾詢問這個問題,劉曄會繼續提倡全力以赴。
要騙過敵人,首先要騙過自己。
從漢軍消化江東這個戰果來看,今年漢軍也沒有大規模侵擾河北的物資儲備。
等到了明年,己方擁有更多的戰艦,自能阻斷各處渡口。
黃河河面不寬,只要占據上游,那水戰時就占盡優勢。
關中在手,那黃河上游就始終握在己方手里。
漢軍即便在巨野澤一帶制造戰艦,或者從南方向北方運輸戰艦……只要進入黃河流域,必然在魏軍水師的下游,只要敢進入黃河流域,就要面對魏軍水師的圍攻、沖擊。
只要熬到劉備老死,漢軍也會采取休養生息的策略;己方保住雍涼、幽并,能源源不絕獲取戰馬,培養騎兵。
等河北新一代人成長起來,就有力量反攻中原。
中原大地,待鐵騎踐踏之時,關東四州士族怎么改投漢軍的,到時候又將改投回大魏陣營。
關中形勝之地、戰艦、黃河天險、河北富饒、邊塞戰馬……甚至效仿吳質吞并南匈奴、河西諸胡,主動對外掠奪東胡、鮮卑人口、牲畜,增加己方的戰爭動員力。
不能只考慮漢軍,還要想辦法從周圍鄰居那里攝取資源。不然一門心思跟漢軍對壘,總有被漢軍耗死的一天。
田信開發嶺南,諸葛亮開發南中,都是出于同樣的目標。
整個諸夏之地,提供的人力、物力已無法保證今后的戰爭烈度。
漢軍向南開拓,削弱蠻夷,汲取人力、物力用于戰爭;那己方也不能坐以待斃,也要積極動員起來,盡可能的把夷狄精壯人口拉過來,投放到前線。
因此,必須給與司馬懿更大的權力。
現在也只有河北周圍有許多可供掠奪的游牧部族,還有一個公孫燕國。
你有南蠻漢僮,我有北狄魏仆。
這場戰爭,還有的打。
請:m.shuq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