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翰又笑了笑道:“尚自待要兩州,我若與你,則并西京之民又不可留矣。山前山后乃是我家舊地,更說做甚你家地土?卻須罰取些來,方可是省過也。”
馬擴說道:“朝廷自海上遣使,數年間,使客往還,與興起人馬,應付貴朝費用多少?本為兩朝和好,今國相一旦聽奸人斗作,卻尋廝炒處,且貴朝所任用者,盡是契丹舊時職官,只要讒攪生事,萬一不得已交兵,須各有損折。兼河東河北州城堅固,軍民皆習戰斗,若有倉卒,眾必據城堅守,如何容易攻打破得?不過虜掠些村民錢財罷了,縱有所得,則利入軍人手,儻有所失,則害在國家。且殺了一個南人,即是與契丹報仇,殺了一個女真,亦是與契丹報仇。今貴朝滅盡契丹,又得南朝金幣,得早休兵,各享太平,莫是上策,豈可容易更言戰斗事也!擴久被命奉使,不敢不為兩朝極盡忠言,乞國相深思之。”
宗翰說道:“你說得也煞好,只是你南家說話多生捎空,你使副只今便辭,我專遣人使就宣撫司,商議大事去也。”
翌日,馬擴見驛館中“供具良厚”,感覺有些不太對頭。負責接待宋使的撒母,笑著對馬擴說:“待使人,止此回矣。”他似乎在向馬擴暗示,金軍南下之意已決。
馬擴自云中回到太原,已是十二月一日。他急忙將往來所歷之事,以及與宗翰對答語錄,呈報給童貫。
童貫一看大驚:“金人國中初定,些小人馬在邊上,怎敢便做許大事?”
馬擴說道:“我去年自云中回,便以此事覆報大王,勸大王分三路,選拔十萬軍兵分統,以壓助常勝軍,乃是預知此意。在任邱縣,就金人擒獲天祚帝之事,我曾向大王分析過;在保州,我曾給大王寫過報告,請趕緊備邊;在京師,我又勸大王提十萬兵出壓境,計議交割。我預知,此賊深懷張覺之憾,為契丹亡國之臣所激發,必生不測之變,大王皆不信之。我看目前事勢危急,金人必乘我邊面無備,踏足走入而來,大王急須作隄防!”
童貫說道:“自得到你茹越寨所寫信件,我即給太原、真定、中山、河間、燕山府路下令,令他們分定策應,各自管好防區。我又令郭藥師排辦軍馬,出城下寨。現在,太原府路官軍,加上義勇、膽勇、義勝軍等民兵,合計起來須有數萬人,我已下令安排膽勇人馬開赴邊境。又令李嗣本于代州近城,踏勘屯駐十萬人馬的寨地,昨天,李嗣本還曾擺拽耀兵。或許宗翰他得聞如此聲勢,亦未輕易入來也!”
第二天,代州邊關忽然傳來報告說,金國元帥府差遣使副撒盧拇和王介儒來訪問。宣撫司于是安排機宜朱彥通與馬擴,擔任館伴負責接待。
撒盧拇與王介儒來到太原,首先將宗翰的一封信交給童貫,信中說:“大金固倫尼伊拉齊貝勒左副元帥致書于大宋宣撫郡王閣下:既憑來信,復沐使音,未孚結納之誠,難避重煩之議。領兵前去之由,已載別牒。且兩朝之事,若不互相容會,須至爭戰。夫如是,則豈惟菑危轉甚,更恐生靈枉罹涂炭,是用遣人,以俟雅報。蓋以宣撫郡王所為結納和會,契義最舊;況承來文,若謂更有可議,務在通融商量。伏念宣撫郡王有輔立之功,位望所推,必謂議以讜言,扶斯將墮。與其交鋒爭戰,以傷生民,寧若酌中兩便為計。果能如此,其于貴朝,非止社稷久享安全,更獲兩下益固歡和。然后,郡王忠孝克保始終,長守富貴,民賴其善,為天下之幸甚,豈不美哉!昔契丹請和之日,朝廷限以遼為界,不見聽從,乃及今日。所望取為前鑒,審觀事勢,與差去官員,評議一定。律正嚴凝,佇膺多福。今差昭文館直學士王介儒、貝勒色哷美專奉書披述,不宣。”
童貫看完信后說道:“兩大國之間事,且須商量,何故便有此事耶?”
撒盧拇說道:“軍馬已起,還有什么可商量的。”
王介儒說道:“若是急著手腳也好商量,只是須貴朝算計一下。”
童貫說道:“館伴即將去找你們說話,有事但見諭,足可相應。”
撒盧拇與王介儒離開宣撫司,回到驛館不久,朱彥通與馬擴就來了,朱彥通問:“宗翰國相輒言舉兵,其意何也?”
撒盧拇回答說:“兵已起,已不須商量,元帥國相軍馬自河東路入,二太子軍馬自燕京路入,不許殺戮人民,只是傳檄撫定。”
朱彥通問道:“兩朝許多事講好,現在卻連招呼也不打便起兵,是甚道理?”
王介儒回答道:“只因為貴朝失道理,所以才導致如此。”
馬擴說道:“兵者兇器也,天道厭之。貴朝吞了契丹許多國土,亦是借本朝聲勢,方能盡滅之。今一旦不顧以前契義誓好,便先舉兵,不過虜掠得近邊些小民戶。宋朝乃大國,世界廣闊,軍民事力,若朝廷省悟,略行更改,你們怎容易近得?只是不知一旦開戰,日后干戈幾時定得!”
撒盧拇說道:“元帥國相若怕貴朝事力,便不敢入來也。如今檄書即將到來,承宣亦須見到。”
王介儒冷笑道:“事已如此,自家這里斗口做甚?承宣若能勸童大王急行奏請,只且割與河東河北兩路地土,以大河黃河為界,存取大宋宗廟社稷,卻是能報國也。”
馬擴搖搖頭道:“此談何容易!看來貴朝聽狂悖之言,卻把本朝作破落的契丹看待,但恐后來自取禍患不小耳!”
撒盧拇微微一笑,臉上有自得之色。朱彥通與馬擴見已無法交談下去,遂離開驛館回到宣撫司,向童貫作了詳細匯報。
童貫驚愕不已,當即令朱彥通與馬擴“列銜供狀,連夜備奏”。接著,童貫與參謀宇文虛中以及機宜范訥、王云、朱彥通等,緊急開會商議,打算馬上離開太原,“赴闕稟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