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聶昌與耿南仲以及隨行官屬們,還有楊天吉、王汭、撒離母等十三名金使,一同從京城西門宜秋門出城,在瓊林苑住下過夜。
瓊林苑是一座漂亮的皇家園林,與風景秀麗的金明池南北相對。第二天一早,他們從此啟程,行至望京橋時,就發現有金軍游騎在活動。
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欽宗免去李回簽書樞密事職務,李回是十七日單騎跑回京城的。而副宣撫使折彥質早在十五日就跑回京城,已于十七日接受處分,責授海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
西京留守、西道總管王襄,棄西京而南下,置朝廷于不顧,宋欽宗對此很生氣,也免其職,任命孫昭遠為西道總管。孫昭遠原任水部員外郎,曾與折彥質一起在黃河岸邊收攏過宋軍潰兵,此時剛回京不久。宋欽宗令他再次出城,去往陜西傳達圣旨,命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范致虛,總領陜西六路帥臣,督促陜西勤王軍馬入援京師。
陜西這六路帥臣分別是:環慶帥臣王似、熙河帥臣王倚、涇原帥臣席貢、秦鳳帥臣趙點、鄜延帥臣張深和永興軍帥臣范致虛。這六路軍馬,是北宋戰斗力最強的隊伍,被稱為大宋西軍。宋欽宗希望大宋西軍能及時趕到京城勤王,就像上次種師道領軍勤王那樣。
這天午后,孫昭遠僅率三名騎兵,悄悄走出國門。隨后,東京所有城門皆關閉。
金軍即將兵臨城下,而四方勤王之兵,無一人到來。在京諸軍,此前大部分已出戍河北、河東,去救援太原,往往都已潰散。現在,城中軍隊只有皇宮衛士、上四軍、中軍以及京東西路弓箭手等,共有七萬余人。
當初,種師道獲悉真定、太原皆已丟失,當即傳檄,令南道總管負責勤王兵,令陜西制置負責團練兵。南道總管張叔夜、陜西制置使錢蓋得檄后,各自統兵,打算赴闕。可是,種師道去世后,唐恪、耿南仲一心想與金人議和,他們對聶昌說道:“今百姓困匱,養數十萬兵于京城下,何以給之?況且,既以議和,若金人知朝廷集兵闕下,能不激怒?”聶昌于是下令,停止張叔夜和錢蓋兩道進兵。令他們毋得妄動,如已出發,要退回原處,分散屯駐。兩軍遂遣散,錢蓋的陜西軍遣往秦鳳與熙河,張叔夜的南道軍遣往房州、安州與復州。
面對嚴峻局面,宋欽宗與大臣們經過研究決定,對京城四壁實行分區守御,分別任命提舉官孫覿負責東壁,安扶負責西壁,李擢負責南壁,邵溥負責北壁,每壁部署三萬人。殿前司指揮使王宗濋擔任都統制,他以京城諸營兵萬人分作五軍,作為預備隊,以備緩急救護:前軍屯駐順天門,左軍、中軍屯駐五嶽觀,由姚友仲統領;右軍屯上清宮,后軍屯景陽門,由辛康宗統領。其余五萬七千人,分配到京城四壁。劉延慶、范瓊也分別統領材武人,守衛四壁。宋欽宗令所有守城將士,皆掛甲上城。
金兵已經壓境,而朝廷竟然還試圖與金人議和。對于如何應戰如何守城,滿朝公卿重臣,有文有武,皆苦無經畫之策,只是潦草應對。
著作郎胡處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為一介書生,他只能痛賦長歌,以抒憤懣。詩云:“天邊客子未歸來,玉關九門何窄塞。大臣裂地過沙場,鐵騎憑河又馳突。官呼點兵催上門,居民袞袞閭巷奔。請和諱戰坐受縛,烏用倉卒徒紛紛。黃河一千八百里,沙寒樹長險難恃。官軍觀望敵如煙,筏上胡兒履平地。大臣持祿坐廟堂,小臣血奏交明光。胡兒笑呼一彈指,公卿狀如鹿與獐。明明大漢亦有臣,誰謂舉國空無人。賈生絕口休長慟,用者不才才不用。”
胡處晦這首詩滿腔悲憤,蒼涼慨嘆,可謂一針見血,切中時弊。
部署守衛京城,是當務之急。然而,東京城無論多么堅固,畢竟是一座孤城。如果沒有外地勤王兵前來救援,獨守孤城,那么處境肯定會很艱難。
曾經出使金軍的吳革,對此看得很清楚。十一月二十三日,他來到宮中面見宋欽宗,請求派他前去陜西,調動陜西兵馬,趕來京城增援。
吳革曾以秉義郎、干辦經略司公事身份,跟隨涇原軍鎮守西北。他是在西軍中成長起來的,對陜西軍作戰能力充滿自信。
宋欽宗很高興,當即下詔,令吳革以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身份,持節前往陜西調兵,讓他到達陜西后,同陜西諸帥臣講清楚京城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請他們趕快率軍入京勤王。
陜西畢竟距離京太遠,遠水不解近渴。距離京城比較近的是四道總管。宋欽宗早已給四道總管下令,讓他們立即率兵勤王。可是,現在只得知西道總管王襄已經往南逃去,其它三道總管都沒有消息。當初,設置四道總管的目的就是保衛京城安全。然而關鍵時刻,卻沒有一道總管能領兵入衛。一念及此,宋欽宗便很是傷心。
形勢日益緊急,以唐恪為首的執政大臣們晚上也都不敢回家了。他們住在都堂辦公室里,以便于及時開會,溝通情況,研究對策。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游騎出現在京城之下,戰爭氣氛隨即籠罩在京城上空和人們心頭,朝廷上下都開始緊張起來。
為加強領導,宋欽宗對朝廷執政班子又做了調整,任命:御史中丞曹輔為簽書樞密事,陳過庭為中書侍郎,馮澥為尚書左丞,孫傅為尚書右丞。同時,對守城指揮機構也做了調整,設置京城守御使副及以下官職。任命尚書右丞孫傅為守御使,殿前指揮使王宗濋為守御副使,郭仲旬、盧益為提舉守御司干辦公事。
唐恪率領新執政班子登城視察,到各處城壁轉了一轉。回宮后,他們向宋欽宗建議,必須增強城防領導力量。于是,宋欽宗下令,對每一城壁又增置提舉官一員。東壁為辛康宗,南壁為高材,西壁為張撝,北壁為劉衍。任命劉延慶提舉四壁,劉鞈副之。對每一城壁,又安排一名宗室擔任同提舉;對每一城門,又安排一名宗室負責城門啟閉。另外,還在諸城門安排彈壓統制官,人數眾多,不可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