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即二月九日,吳幵、莫儔一早便入城,給孫傅捎來金軍元app下載地址xbzs帥府的回信,信中說道:“孫樞密等狀申事已洞悉。元帥府竊稔朝廷所以必廢趙氏者,豈徒然哉?蓋以不守盟誓,不務聽命,為罪之極也。非天命改卜,豈有陸梁如此之甚者?皇猶以寬度釋其罪負,別立賢人而已,真所謂伐罪吊民之大義。圣諭丁寧,而輒言及趙氏,雖不忘舊君,其違命之罪亦已深矣,以后不宜更復如此。
又,狀申前日將相多是罪廢、敗亡之余,其他臣寮類皆碌碌無聞,若舉于草澤之中,孰肯推戴者。天之運數既有其衰,亦必有繼興者。若言敗亡之世必無可繼,則三王之后迄至于今,安有君臣之道、人倫之序?何不詳道理之深也?再請恭依已降圣旨,早舉堪為人主者一人,當依已去札子施行。如或必欲元帥府推擇,緣在軍前皆系河北漢兒,若舉一人,即與混一無異,實違已降圣旨。若欲推擇南人,其見在軍前南官,亦樞密之所共知也,未審果有可舉者否?若有可舉,請具姓名見示,亦與依應,惟不許何栗、李若水預于此議。如或京內及外俱難自舉,仍請諸官各敘名銜,連署速具,依元帥所舉推戴狀申。”
孫傅閱后,又給金軍元帥府寫了第四封信,原文如下:“傅等竊惟本國趙氏祖宗德澤深厚,在人日久,累于前狀瀝懇哀告。今來渝盟失信,只是皇與前主,其子及支屬并不干預。尚冀恩造,更賜詳擇,庶得中外帖然,不致生事。若不容傅等死請,必欲推擇異姓,自中及外,委無其人,兼實難于自舉。伏乞元帥府選擇,敢不一聽臺命。傅等無任哀痛惶懼隕越之至。謹具狀申國相元帥、皇子元帥,伏候臺旨。天會五年二月九日。”
此時,京城士庶人心惶惶,雖然百姓們眼見太皇以下六宮后妃、親王、帝姬與駙馬等皆已出城,但因留守司與開封府一直掩蓋真相,對百姓進行蒙騙,故人們對趙氏被金人廢掉帝位一事,“皆未知端的”。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關于皇被廢的傳聞,已開始在民間流播,但“都人莫知其詳,但益恐懼,皆置兵刃自衛”,京城已出現動蕩不安的跡象。
為穩定京城局面,避免動亂,宣撫司召集百官開會商量,最后決定向社會公開事情真相。
于是,二月九日這天,宣撫司派人在宣德門前張貼黃榜,將金軍元帥府的移文,與孫傅的應報文狀,全部公布了出來。
消息傳開,民間頓時一片嘩然,人們這才知道金人打算另立異姓為帝。人們“相顧號慟隕越”,皆后悔不讓太皇東巡、不讓皇遷都。
留守司擔心軍民趁機作亂,急令京城四壁都彈壓范瓊率兵街,撫諭軍民。
宣德門前的御街,市民與軍人越聚越多,人們都哭泣不已。范瓊騎馬前大呼道:“自家懣只是少個主人,東也是吃飯,西也是吃飯,譬如營里長行健兒,姓張底來管著是張司空,姓李底來管著是李司空,汝軍民百姓各各歸業,照管老小。”
人們知道范瓊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家伙,對他有些懼怕,只好逐漸散去。但仍有不少人邊走邊罵,罵不絕聲。
這天傍晚,留守司在宣德門張榜通告:留守司將率百官耆老于十日午時,畢集于南薫門,共同懇告金人放圣駕回城。
第二天,即二月十日午時,孫傅、張叔夜果然率百官父老來到南薫門,一同號哭。孫傅向金人遞第五封懇告信,信中說道:“文武百官僧道軍民孫傅等,右前已累申元帥府,乞軫恤趙氏,存全社稷,許國主歸國,降號稱藩,永事大國;或就立監國嗣子,以從人望;或選趙氏近屬,使本國生靈有主,中外安帖,以全大國吊伐之義。傅等今在南薰門拜泣俟命,不勝哀懇痛切之至!謹具狀申元帥府,伏候臺旨。天會五年二月十日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孫傅等狀。”
信寫完后,孫傅感到意猶未盡,于是又補寫了一狀:“傅等除已與百官父老具狀申元帥外,尚有未盡之意,不敢自隱,今更忍死瀝血,干臺聽。
伏以前主皇帝違犯盟約,既已屈服,服而舍之,存亡繼絕,惟在元帥。不然,則有監國太子,自前主恭命出郊以來,鎮撫軍民,下帖然,或許就立,以從人望。若不容傅等申臣子之情,則望賜矜憫,念趙氏祖宗并無失德,內外親賢,皆可擇立。若必擇立異姓,天下之人必不服從,四方英雄必至云集,生靈涂炭,卒未得安。
傅等自知此言罪在不赦,然念有宋自祖宗以來,德澤在人,于今九世,天下之人,雖匹夫匹婦,未忍亡之。況傅等世食君祿,方主辱臣死之時,為宗社,下為生靈,茍有可言,不敢避死。傅等無任哀痛惶懼隕越之至!謹具申皇子元帥、國相元帥,伏候臺旨。天會五年二月十日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孫傅等狀。”
守衛南熏門的金兵很快將孫傅的這兩封信,轉交給了吳幵與莫儔。午后不久,吳幵與莫儔受命入城。
吳幵對孫傅說道:“此事不可也!”吳幵邊說邊哭,眾人見狀一齊大哭。
吳幵將元帥府回信交給孫傅,信中寫道:“吳承旨回賚到文武百寮、軍民、僧道、耆老、孫樞密等狀二道,并初七日狀二道,備已洞悉。勘會朝廷所以滅宋者,蓋趙氏之罪深也。況詔旨叮嚀,務在恤民,今來堅執迷惑,累有祈請,復立趙氏,甚不應理。若謂廢舊立新,果難服從,緣趙氏太祖孰與推戴?自立尚可,何況遵依圣詔,擇賢共立,孰謂不可?兼早有文字,惟貴道德,不限名位高卑,本欲利民。
今諸官、軍民、僧道、耆老乞行府選擇,行府于在京官寮未諳可否,但想在京目下為首管勾者,必是可舉,所以行府欲立本官,諸在京文武百官、軍民、僧道、耆老照驗此意。若所指在京目下為首管勾官員可以共立,早具本官名銜狀申。如亦未可,即依已去文字,須得共薦一人,限不過今月十一日狀申。所有取索趙氏枝屬,不過今日發遣出城。如或此度不見薦舉及不發遣,必當別有悔吝,無得有違!”M.3Qdu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