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大明新命記

第六六九章 大連

更新時間:2021-06-23  作者:哼哈大王
崇禎十三年的四月,在楊振與金海鎮各路將領兵馬的忙碌之中,如同白駒過隙,轉眼就過去了。

這期間,位于北方蓋州城養精蓄銳的滿韃子睿郡王多爾袞雖然不間斷地派出哨騎南下,但是并沒有輕易嘗試出動正白旗的大軍。

而滿韃子的哨騎與金海北路巡防營的徐昌永所部馬隊之間仿佛是有了默契一般,正白旗的噶布什賢超哈每次南下,幾乎都止步于永寧監城舊址以北。

與此相應的是,徐昌永所部馬隊的每一次北上哨探,也都止步于楊振曾經大獲全勝的觀馬山,也輕易不約浮渡河一步。

雖然雙方之間你來我往有一段重疊的地帶,但是彼此的馬隊來來去去,卻誰也沒有在浮渡河與永寧監城舊址之間的地帶駐兵或者構筑堡壘。

金海北路協守總兵呂品奇曾經有意在永寧監城舊址重修構筑炮臺,然后駐兵防守,希望借此可以將金海北路的防線向北推進六七十里。

但是當他發現滿韃子正白旗的哨騎一而再再而三地南下到彼處守望之后,猶豫再三,還是放棄了。

因為與祖克勇的東路人馬分兵之后的他,單獨率部駐守復州城,兵力已經有點捉襟見肘了,如果在分兵駐守前永寧監舊址的話,復州城的城防兵力將更加單薄。

再者,此時的復州城外西北地帶,已經有了徐昌永率部駐守在西屏山和駱駝山營地之上了,足以充當復州城外圍的前哨了。

以金海北路的地形地勢來說,要想順利拿下復州城,首先得拔除復州城外圍的這幾個金海鎮據點。

可是西屏山和駱駝山的據點是那么容易拔除的嗎?

想當初,多爾袞統率滿韃子兩白旗、兩藍旗以及正紅旗漢軍旗下的重炮隊伍,足有數萬強軍,都沒能最終打下西屏山,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所以,呂品奇最后基本上安于現狀,并沒有派出人馬去經營前永寧監城,而是把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整修上次大戰中被損毀嚴重的復州城防上面。

至于前永寧監城,他所做的,就是命徐昌永定期派人前去哨探,避免彼處被滿韃子派軍占據。

好在睿郡王多爾袞自從受到滿韃子偽帝黃臺吉的處罰之后,便將他自己的精力主要用在了重建熊岳城的城防上面。

而他自己也根本沒有那么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到永寧監城舊址上派駐兵馬重修城池。

就這樣,金海鎮的北路人馬與滿韃子的正白旗兵馬,小心翼翼地維持了一個近乎于平衡的局面。

呂品奇沒敢北上去刺激多爾袞,而多爾袞也十分難得地沒有再次南下來打復州城及其附近駐軍的主意。

而與金海北路的平靜不同的是,金海東路的水陸兩支隊伍,都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

繼第三批移民隊伍被安置到了前東江鎮所轄的幾個主要島嶼上之后,從登州來的第四批和第五批移民隊伍,也在四月的中旬和下旬,全被分配給到了金海東路的防區下面。

第四批移民隊伍,同樣是一千五百戶,被楊振下令繼續安置到了前東江鎮轄區的其他島嶼之上。

同樣是編為了五個島屯,分別是:獐子島屯,耗子島屯,海洋島屯,蠔山島屯,王家島屯。

至于相對比較靠近朝鮮海岸的前東江鎮主要島嶼皮島、云從島等地,楊振本著不想過早打草驚蛇的原則,暫時沒有往那里分派移民人口。

也因此,進入四月下旬,從砣磯島、南北城隍島隔離檢疫后起運的第五批移民隊伍,走遼東半島東側的海路,被輸送到了祖克勇的麾下。

根據楊振的命令,第五批同樣是一千五百戶的移民,交給了祖克勇的東路協守總兵府負責,叫他在東海岸的陸地上沿海安置。

屬于第五批渡海的一千五百戶移民,在北起莊河堡、南到紅嘴堡的遼東半島東海岸,依次編為了五個屯,分別是:莊河堡前屯,莊河堡后屯,歸服堡前屯,歸服堡后屯,以及紅嘴堡屯。

類似金海東路這樣相對較遠的地方安置完了移民以后,近的地方就好安置了。

隨著崇禎十三年五月的到來,同時也隨著龍河苗圃營番薯種苗的破土而出茁壯成長,金海鎮移民的步伐,也開始驟然加快了。

端午節剛過,袁進與仇震海的船隊一個走遼東半島西海岸,給金海中路和南路送來了第六批一千八百戶移民,一個繼續走遼東半島的東海岸,同樣給金海中路和南路送來了第七批一千五百戶移民。

于是,金海中路西海岸相繼又填充編列了四個沿海的陸屯,分別是:三十里堡屯,七頂山屯,蕎麥山屯,大黑山屯。

而金海中路的東海岸,也相繼補充編列了四個沿海的陸屯,分別是:澄沙河屯,望海堝屯,青云河屯,大孤山屯。

金海中路東西海岸的編戶分屯告一段落的同時,南關嶺以南的金海南路轄區,也終于迎來了歸屬自己安置管理的九百戶移民。

楊振原本對關內的疙瘩瘟疫情充滿了警惕,并不希望過來自關里的移民,被過多地安置在金海鎮核心的半島陸地上面。

所以,他對主持移民安置事務的方光琛等人的囑咐,一直是先外島,再沿海,然后才是半島上的陸地墾區。

可是云集登萊的流民實在太多,而遼東半島外海上面適合安置移民屯墾的大島,又不如意料之中的那么多。

遼東半島東西兩側的海面上,島嶼的確是不少,可是并非所有的島嶼上都有淡水。

沒有淡水的島嶼,或許可以靠天吃飯,利用夏季多雨的條件進行開荒耕種,但是卻并不適合移民成批安置上島居住。

所以到最后,不得已之下,楊振只好提前向半島南端陸地上大批量安置移民了。

一方面,遼東半島南端陸地上的大規模墾荒,也需要大批移民的到來。

另一方面,楊振也不能坐視云集登州的移民,至少是已經進入海上隔離區的移民,停留在擁擠的海島檢疫所里。

就這樣,到了五月中旬的時候,袁進的船隊又送來了金海鎮的第八批一千八百戶移民,而仇震海的船隊,隨后又送來了金海鎮的第九批一千五百戶移民。

第八批、第九批合計三千三百戶移民,與先前補充完金海中路剩下的九百戶,全都歸給了金海南路就地安置。

而身在旅順口在楊振,幾乎整個五月中旬,都在忙叨著指揮張得貴等人,分配安頓這些驟然增多的移民隊伍。

好在有了金海鎮北面的幾道海陸防線之后,金海鎮南路從南關嶺往南,直到老鐵山的盡頭,都已經可以視作安全區了。

沒有了安全防范上的考慮之后,金海南路的轄區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可以屯墾耕種、可以安置移民的地方卻不少。

于是,從南關嶺往南,金海南路西海岸一側,相繼設置了十個近海的陸屯,分別是:棘針鋪前屯,棘針鋪后屯,木場驛前屯,木場驛后屯,大黑石屯,小黑石屯,三澗堡前屯,三澗堡后屯,雙島灣前屯,雙島灣后屯。

而金海南路的東海岸一側青泥凹周邊地區,也在仇震海的建議之下,相繼設置了四個近海的陸屯,分別是:青泥凹前屯、青泥凹后屯,棒棰島屯,沙河口屯。

所謂青泥凹,后來又叫青泥洼,是大連在明朝時候的稱呼。

大明前期國力鼎盛的時候,曾在現在大連灣內的陸地山頭上設有一個備倭的烽火臺,叫作青泥凹臺。

到了明晚期的時候,青泥凹臺與其他沿海堡城墩臺一樣,早就廢棄閑置了,但是這個地名卻留下了。

而青泥凹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后世大連灣的位置,對于遼東半島的攻守形勢來說,自然是極其重要的。

以前楊振想在青泥凹地區駐軍設防,只是苦于兵力不足,而如今終于有了相對充足的人口,自然要那里安置移民了。

至于棒棰島屯,聽起來是一個島屯,但事實上所謂的棒棰島地區,一直都是與海上棒棰島相望的近海陸地。

而所謂沙河口屯,其地名里的沙河,就是現在流經大連市區的那個馬欄河。

楊振接受仇震海的建議,在大連灣附近地區接連設置了這么四個屯所之外,考慮到大連灣的戰略地位,楊振又下令,將嚴省三晉升為金海中路水師營游擊,命他率領中路水師營從金州灣移駐到大連灣內。

同時,為了壯大嚴省三船隊的力量,楊振將金海中路的大孤山屯,以及金海南路的青泥凹前屯、青泥凹后屯、棒棰島屯與沙河口屯,全部劃歸嚴省三的中路水師營分配管理。

并從金州龍王廟船廠最新下水試航的一百料二百料新船之中,各調撥了五艘給他,算是對他南下求購番薯順利歸來的獎勵。

至于大連灣的命名,楊振再一次遵循之前的先例,直接啟用了幾百年后這個地區眾所周知的名字。

因為不管是用青泥凹灣這個名字,還是使用更早的三山浦灣這個名字,楊振都覺得還是大連灣更順口一點。

盡管這個名字的出現,是兩百多年以后的事情,甚至這個名字,很有可能并不是中國人為之命名的,但是對于幾百年后通用的名字,楊振還是不想做改變。

畢竟提起大連灣這個名字,他的腦海里就能立刻聯想到它的位置及其周邊的地形,而用青泥凹或者三山浦,則無法讓他做到這一點。

而他為此對仇震海、嚴省三等人所做的說明是,這個地區海岸線極其曲折,各種各樣的大小海灣非常多,而大連灣是其中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海灣,也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海灣。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明新命記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大明新命記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大明新命記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