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這些虛言就不用說了,朕要看到你的成效,下去吧。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朱由校擺了擺手,孫傳庭應過后站回隊伍中。
“接下來要議的事,便是此戰封賞的問題。”
“依諸位愛卿之見,此戰首功是何人?”
眾臣面面相覷,閣老顧秉謙說道:“回陛下,此戰首功,非柳太師莫屬。”
“臣等附議。”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什么好討論的,公道自在人心,是誰臨陣接兵,力挽狂瀾,逆轉乾坤的,大家都清楚的很,如果不是柳安,直隸總督是個跟鄭洪波一樣的人的話,京師說不定早就陷落了,首功柳安是當之無愧。
“陛下,這首功臣不敢當。”
柳安搖頭拒絕了這份功勞:“臣身為首將,雖有指揮調動兵馬之功,卻無沙場搏殺之勞,若真要論功行賞,此戰首功當為工部郎中宋應星受領,新式火藥便是由他研發而出,如果沒有新式火藥,臣也不敢保證此戰必勝,況且在新式火藥的幫助下,新軍損耗甚低,一戰消滅敵軍兩萬余眾,降兵四萬余,這一切的主要功勞,都來自于他。”
“宋應星此人朕也是多有耳聞,既然先生都如此推崇他,那首功的位置就讓給他吧。”
朱由校抬手道:“傳朕旨意,賜宋應星一品蟒袍,白銀千兩,官升工部左侍郎,統領王恭廠事務,賜進士及第。”
從正五品的工部郎中一躍成為正三品的工部左侍郎,可不是官升三級,而是四級,可如此莫大的殊榮,都比不上那一件蟒袍和統領王恭廠來的有價值。
一品蟒袍,意味著宋應星雖然只是個正三品的官員,可地位能跟正一品的官員平起平坐,除了皇帝以外,他擁有了質疑上官的權利,就連吳淳夫都不能強制他做什么事情,朱由校此舉,無疑是將宋應星保護了起來。
宋應星執掌王恭廠,新式火藥都是由他研發而出,又在之前聽過福王朱常洵的一番話,朱由校怎么會不認真對待宋應星呢?
今天柳安將首功讓出,朱由校表現的極為淡定,就是在之前柳安便主動找到朱由校商量了此事,如果想要宋應星不受他人威脅利誘的話,此次首功的位置必須要放到他的頭上,同時給宋應星留下了繼續上升的空間。
柳安已經身為當朝太師,并不在乎這什么首功不首功的,有些時候,位高權重反而不是好事。
“以及欽天監監正,太師柳安,此戰中他出力甚多,妙計百出,朕心甚慰,惟心惟德,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自高祖開朝以來,大明從未有過如此勝績,如不多加褒賞,朕寢食難安。”
“故,擢太師柳安,兼任詹事府詹事,賜一品蟒袍,封廣安侯,追封其夫人一品誥命。”
又是一顆重磅炸彈落到了人群中,魏忠賢都有些驚訝朱由校的賞賜,非開疆拓土者不能封侯,幾乎已成了大明永樂年間之后的定論,后來大明的各位皇帝都有意削減爵位的數量,每一位皇帝再賜爵之前都要斟酌再三,可今天這個廣安侯封賞的也太過容易了。
如果光是爵位也就罷了,真正讓眾人震驚的是詹事府詹事一職。
此職位通常情況下都是由內閣閣老或者朝中極富名望的大臣來擔任,詹事府就是教導太子的地方,詹事府詹事就是太子的老師,皇后張嫣的孩子尚未出生,朱由校就已經決定了他未來的老師,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呢?
柳安任詹事府詹事,在不遠的將來就是兩朝帝師,如果能活七八十歲,三朝帝師也不是夢想。
三朝帝師,縱觀歷朝歷代,能挑出來的也不過一手之數,因為光是歲數這一關就卡死了許多人,柳安還是實打實的。
但顯然這條旨意是朱由校早就考慮好了的,如今只不過是借題發揮,趁機說出來罷了,不容置疑。
“臣柳安,謝陛下隆恩。”
最主要兩個功勞封賞出去,其他的將領就不需要朱由校親自操心了,自有吏部酌情處理,最后上個折子就可以了。
至于鄭洪波等人,則是被押入大牢看守,等著孫傳庭的調查結果一出,便是數罪并罰,滿門抄斬雖不至于,但凌遲處死怕是逃不掉了。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徐州總兵公桓,沒錯,朱由校不僅赦免了公桓的罪行,還讓他升任徐州總兵,接任了周方明的位置。
畢竟公桓叛亂的原因跟他人不同,這一點朱由校是知道的,而且他作為第一個獻降的人,朱由校自然要給世人展示出一種態度。
至于戰死的周方明,朱由校追封了他靖安侯,將他的尸首好生安葬,更是大手一揮賜下萬金安慰他的家人,他的過往種種罪行也不再追究,人死如燈滅,周方明為大明傾盡最后一絲氣力,再追究他的責任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而朝廷派出去抄家的人也傳回了捷報,十幾名藩王的府邸在短短幾日間被鎮撫司的人手破門而入,所有家珍寶物,金銀字畫一樣都沒落下,全部充歸國有,這些藩王大多都是從祖上傳下來的家業,養了十幾代的財富,最后還是歸了朱由校囊中。
這也是朱由校最感興趣的事情,畢竟在一開始,他們的目的就是這個,如果不是看上了藩王家中的那么多銀子,朱由校干嘛閑著沒事逼反他們呢?如今一石二鳥,不僅可以開始名正言順的削藩,還能大撈一筆,實在是妙不可言。
而在接二連三傳來的匯報中得知,光是周王朱恭枵的家產,就價值上千萬兩白銀,其他的藩王最多的就數老唐王了,他的家底比起周王朱恭枵只高不低,價值差不多在一千二百萬兩銀子上下浮動,像魯憲王朱壽鋐這樣老牌藩王都是家底雄厚,但瑞王朱常浩就不夠看了,他受封離開京師的時間并不久,家底微薄,只有不到百萬兩銀子,可以說他完全是被其他藩王架到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