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不到半個月,吳淳夫就派人送來了口信,說是轉爐打造好了。
聽到這個消息,柳安立刻動身來到工部,跟著吳淳夫來到了后院,看到了五座一人高的碩大轉爐。
天氣晴朗,轉爐在陽光的照耀下褶褶發光,吳淳夫還貼心的做了拋光。
“柳先生您看看,這幾座轉爐怎么樣,符不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有問題的話,我讓他們回爐重造。”
吳淳夫笑著說道。
柳安上前敲了敲爐壁,當當幾聲悶響,然后他讓人搬來梯子,開始將水注入到轉爐中。
為了更好的提高爐內溫度,密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密封不好,溫度上不去,那么鋼也就煉不出來。
一桶桶井水從上灌入,轉爐紋絲不動,過了良久后,也沒有發生泄露的情況。
柳安滿意的點點頭:“不錯,很不錯,這五座轉爐都是精品。”
“符合您要求就好了,他們確實很用心。”吳淳夫微笑:“不知道柳先生要將這五座轉爐運到何處?是王恭廠還是......”
“三座送到王恭廠,兩座送到寒門學府。”
要想煉鋼,需要穩定的環境,而對現在來說,最穩定的環境莫過于王恭廠,而之所以將剩下兩座轉爐送到寒門學府,是因為柳安要培養新的學生。
貝塞麥轉爐煉鋼法雖然方便,但還是煉鋼的初級形態,如果想進一步提高鋼產量,就要有所突破,這就需要進行研究,最好的研究地點就是寒門學府。
在等待轉爐打造出來的這些日子,柳安已經去邀請了幾位鑄鐵工匠到寒門學府中成為導師,他們雖然年邁,但這手上的功夫卻一點都沒退步。
而他們也各自帶來了幾名學生,都是他們的得意弟子。
柳安排查過他們的身份后,才答應讓他們進入學府中讀書。
為什么要排查呢?
是因為柳安不希望有些大家子弟借此進入寒門學府,既然叫寒門學府,那就應該做出符合學府名稱的榜樣,只招收寒門士子。
畢竟他沒見到過有哪個富家子弟愿意彎下腰來做這些苦力活的。
而富家子弟終究只是少數,跟龐大的老百姓一比,數量可以忽略不計。
不能因為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啊,柳安對此深有體會。
但若是將寒門學府的大門對他們徹底關閉,勢必會引來他們的不滿,柳安也跟英國公等人達成了協議,在寒門學府中專門開設了針對富家子弟的商學院和私塾。
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寒門子弟的動力來自何處?
這就需要富家子弟來跟他們形成鮮明的對比了。
柳安在寒門學府中增加了績點,不管什么專業,只要完成學府布置下的任務,就可以獲得相對應的績點,而每到年末,就會進行一次績點評比,根據每個學院獲得的績點數量來進行排名,排名靠前的學院可以獲得朱由校的親自嘉獎。
這就給了寒門子弟打敗他們的途徑,會激發他們的斗志。
話說回來,柳安將轉爐帶到了寒門學府,當天就帶著陸慧霞她們找到了鋼鐵工程學院的導師蔣琦、藍田等人。
蔣琦是位年過六旬的老漢,因為常年打鐵的緣故,身體很是健壯,即便已經過了六十歲,卻依舊龍行虎步,精神翟鑠,完全看不出是個六十歲的老頭子。
“這就是柳太師您說的煉鋼爐?”蔣琦等人圍著轉爐饒了幾圈,仔細觀察過后探討了起來。
“奇怪,這煉鋼爐樣式太奇怪了.....”藍田等人嘖嘖稱奇的看著轉爐,他們常年與鐵打交道,可以說對鐵的理解已經登峰造極,鐵礦的好壞,出爐的質量,鍛造時需要的力道,他們張口就能說個大概。
可偏偏,他們沒見過這種轉爐,顯得十分好奇。
大明最普通的制鐵方法就是將鐵礦融化,然后通過炒鐵爐炒成熟鐵。
光是在永樂初年朝廷的官方產鐵量就達到了兩千萬斤,民間產鐵量在一百一十萬斤左右,而這個數字,在正徳年間就增加了近三成。
而現在又過了一百年,到了天啟年間的時候,大明每年的產鐵量已經達到了五千萬斤,這還只是柳安從工部得到的大體數字,大明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
鋼坊自然也是有的,不過因為鑄造技術尚有些短缺的緣故,鋼的產量始終增長緩慢,并不能大規模運用。
而轉爐的誕生,將改變這一結果。
蔣琦藍田等人知道怎么制鐵,他們都是將生鐵和熟鐵放在一起炒制,煉鋼,這正是平爐制鋼法的雛形。
不過他們還僅僅局限于人力攪拌,以幫助鐵汁氧化。
轉爐不一樣,轉爐可以通過自我旋轉來代入新鮮空氣,促使硅、錳以及少量的鐵開始氧化,隨著溫度升高,鐵汁里的碳元素也開始瘋狂氧化,這樣就形成了鋼。
但轉爐有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礦石中的含磷數量,如果礦石中的磷數量太多,就會導致通過轉爐煉出的鋼太脆,一擊就碎,所以必須使用含磷較少的鐵礦。
可這個問題,對柳安來說不是問題。
大明的鐵礦都是優質鐵礦,應該說大部分的鐵礦含磷量都不多,恰恰能滿足轉爐的使用條件。
而且石灰石能使鐵水脫磷,只要把轉爐內的酸性硅酸質爐襯改為堿性爐襯,爐襯也就是所謂的耐火磚,想要改為堿性爐襯也很簡單,只需要在高溫下燒成熟料,將白云石和焦油混合燒紙就可以順利制作出來。
這也是為什么柳安第一步要發明紅磚。
磚工藝的改造只是第一步,也是積累資本的第一步,有了紅磚工藝的誕生,堿性耐火磚的制作也不成難事。
只要將用堿性耐火磚砌爐襯,在轉爐冶煉過程中與鼓風的同時添加石灰石使爐渣成為高堿性,就能煉出脫磷的鋼。
恰好,石灰礦柳安也已經發現了。
知識改變命運,柳安無比慶幸自己當初在學校時努力記住了這些知識。
現在他希望用這些知識來回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