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假若韓非成天為自己的祖國謀劃甚至不惜損害秦國利益,一次兩次嬴政大度不予追究,次數多了終究會引起嬴政反感,人心便是如此經不起推敲。
所以李斯才要面見韓非之后,再次重啟攻韓之事,為得就是要讓韓非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做過更為激烈的反擊,韓非反擊的越犀利,就越能證明他對韓國的忠心,從而引起嬴政反感。
這是韓非在基于了解韓非與嬴政基礎上做出的針對性計謀,無關陰謀詭計,只是深入人心。唯一讓李斯的擔心的地方,在于《說難》一書將他的這個不算計謀的陽謀剖析的淋漓盡致。
說難第二部分講與國君相處謀事,要時刻心存警惕。謀劃事情,以保密而成功,因泄密而失敗。你本人并沒有言有所失,只是無意觸及國君的隱私,你就會身處危險。國君有錯誤,你竟然認真分析他錯誤的根源,你就會身處危險。你與國君相交不深,卻袒露心扉,國君采納你的辦法取得成效,也不會感激你,如果采納你的辦法卻失敗了,那就會怨恨你,你就會身處危險。國君利用你的計謀取得功勞;或者國君表面上說要做某事情,實際卻做別的事情,而你知道其中底細,你就會身處危險。如果動員國君去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情,或者阻止國君不要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你就會身處危險。你與國君議論大臣,可能會被認為是想離間君臣關系;和國君談論近侍小臣,就被認為是想賣弄清高。談論國君喜愛的人,會被認為是在拉關系;談論國君憎惡的人,會被認為是想搞試探。你與國君高談闊論旁征博引,他認為你在賣弄學問浪費時間;你言語樸素坦誠直率,他認為你沒有多少學問而看輕你。
第三部分講游說的訣竅:最重要的不是事物的是非曲直,而是揣摩國君的愛憎去投其所好。第四部分講了三個揭露人性陰暗面的小故事,很值得大家警惕。
這其中就有剛才讓李斯無比擔憂的那個故事,李斯針對的韓非并不是什么陰謀詭計,因為他自己很清楚,在同樣精通帝王之術的韓非面前,任何陰謀都會被韓非發覺然后被無情拆穿,說不定自己還會落入韓非反算計之中,只有這種不是陰謀的陰謀才會讓韓非不知不覺間落入陷阱。
身為說難創始人的韓非,難道就不明白君臣相處的道理嗎?相反韓非很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就好像做人一樣,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的困難,李斯針對的乃生他養他的祖國,倘若他是韓國平民還好,對韓國感情羈絆不至于太深,壞就壞在他是韓國的公子,即便他看不上那個昏庸無能的哥哥,但其血脈里流淌的血液,也會令他為韓國鋌而走險,只要有一線可能韓非就不會放棄為韓國而奔走,也正是看清這點,李斯才會又一次上書攻韓!
然而這一次李斯對韓非可不是政見不合那么單純,他在暗地里早已露出獠牙,仿佛是那等候獵物的毒蛇,隨時準備給予韓非致命一擊。
接下來令人吃驚的是,李斯竟然以韓非老熟人的語氣,向嬴政揭發韓非使詐于秦的真實目的,提醒嬴政注意韓非在文過飾非的巧妙手段。最后李斯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說秦國出兵向東,但并不明示進攻方向,以觀韓國的立場,如果韓國真如韓非般所言,就讓韓王來拜見大王,韓王若來,大王可將其扣留借以要求韓國各地,然后大王在聯合齊國穩住楚國,就能取得對趙國的巨大優勢。
在這篇文字中,李斯說出了與韓非截然相反的另外一種觀點,當然李斯與韓非觀點對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了,但這次李斯的觀點與韓非方向基本是一致的,
不知為何李斯這次沒有與韓非針鋒相對,繼續堅持自己的滅韓理論,而是一反常態開始剖析韓非存韓的可行性。
李斯認為,韓非的說法即使是正確的也是不完全正確的,畢竟在秦韓關系史上,韓國也確實有過如李斯之前所言的舉措,舉棋不定,時而親秦,時而背棄秦國,一句概括來說,韓國就如同現在某些東南亞島國一樣,誰強便跟著誰,誰能給他們帶利益,他們便選擇誰。
到底是如韓非所說韓國現在堅定不移的站在秦國一邊,還是如李斯所說,韓國搖擺不定,哪一種情況是韓國此時的心態……紙上的辯論是得不出個所以然的,這需要時間來檢驗,但需要注意的是,李斯在文中并沒有將話說盡,他還給自己留了后手。如果韓王根本不來拜見,那只能說明韓非壓根就在扯謊。也就是說,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都是對李斯有利。
這就是李斯的陰險毒辣之處,這句話看似有選擇,實際上根本沒給韓非留活路,在戰國時代,弱小諸侯國有送質子去強國當人質的習慣,證明自己誠意以求平安,但從來沒有聽過拿個國家送自己君主去其他國家,若韓王親自前往秦國,不管結果如何,都等于對外界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韓國鐵心要跟著秦國一路走到黑!
這已經不是站隊表態的問題了,這是逼著韓國往絕路上走,韓非之前存韓里面說的韓國侍秦國如父之類的話,那都是場面話,他哪能讓韓王親自赴秦,那不等于送羊入虎口!再說了就算他樂意,韓王自己也不一定有那個膽量敢來!
李斯這一下就把韓非逼到了懸崖邊上,而此時的韓非也逐漸回味過來,之前乃李斯針對他刻意設下的全套,從李斯登門拜訪那一刻起,他就已經陷入李斯的圈套之中,李斯先是拜訪他,營造出一個李斯認輸的假象,然后再繼續上奏攻韓激怒自己,讓憤怒中的自己來不及過思考。事實證明韓非只是不喜歡勾心斗角,智商還是在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