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同了趙勝的建議后,王大梁自然是沒有絲毫遲疑的,這也就有了后來他攻打鎮戎所等地的動作。
當然,這也是為什么王大梁下山裹挾了這么多暴亂的農民后,在聽從趙勝的計策前,不趁機往條件更好的東南一帶發展,反而會去攻打相對比較貧窮一些的平涼和固原。他也真的是怕好不容易趁著這么個機會,過上了幾舒坦日子,再被孫傳庭給一下就打回原形。在這一點上,趙勝和王大梁的意見是不謀而合的。
至于朱友建所擔心的王大梁有可能會向蒙古人借兵什么的,暫時還只是他自己在杞人憂而已。別王大梁自己了,就是趙勝這個讀過書的秀才,也還沒往這方面想過。這些起義軍中的絕大部分人,根本就沒有那么長遠的眼光。類似像張良陳平這樣的謀士,是很難得到的。就算是有,那他們現在也不會就這么委身于一群草寇般的流民軍之鄭
至于明末如牛金星宋獻策等這樣的智謀之士,那也是在看到李自成有成事的可能之后,才投身于李自成帳下的。王大梁要是真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又何必死命地向北?想辦法跟孫傳庭周旋,或者南下四川不是更好嗎?
所以他們現在所想的只不過是怎么樣讓自己更好的活下去而已,根本沒有一個戰略規劃,更沒有什么奪下某處做安身立命場所的打算。王大梁趙勝等人要真能拿下長城沿線的衛所,控制西北的各州府,再向蒙古人借兵,那他們可就真能算是是李淵李世民第二了。
這些自然是不可能的,不然明末的歷史就真的該改寫了。要是真有如李淵李世民一般的人物的話,那還會有李自成什么事?滿清想要入關,那恐怕更是不可能的。
假設既然是假設,因此自然是沒有真正發生的。當農民軍攻下鎮戎所和平虜所等地時,孫傳庭才剛剛帶兵趕到固原,抓住了王大梁留在此處的一個尾巴。
預想中的激烈戰斗根本沒有爆發,孫傳庭雖然不是兵不血刃地收復了固原,但也確實沒有付出多大傷亡。半時間都沒用,才剛剛被王大梁占領沒幾的固原就又重新回到了明軍的手鄭
要是算起來,這個速度已經是很快了。孫傳庭不光是行軍的速度快,就連戰斗的速度也是快到了極點。算一算,從洛川到固原的距離可比固原到鎮戎所遠了一倍還不止,王大梁才剛走沒幾,孫傳庭就已經兵臨城下,這速度,簡直就如飛的一般。
攻城的速度那就更是如坐火箭一般了。固原城內留下的那幾千人,完全是在目瞪口呆,仿佛被定住了一般的樣子中,就被孫傳庭給把城池拿下了。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一件事情,不得不孫傳庭確實是很牛逼了。
不過孫傳庭也是很清楚,自己從洛川帶兵,十日內行軍近八百里。雖在攻打固原時沒費太大力氣,但麾下的數萬兵馬此時也已經是疲憊不堪。若不好好休整一二日,只怕還沒有追到王大梁的義軍,這數萬兵馬就會自行潰散了。
這種情況下,孫傳庭只得傳令,讓大軍在固原好好休整一半,等后早上再開拔,繼續北上追擊王大梁。
西北雖然貧瘠,人口相對稀少,消息傳播的速度也慢一些。但孫傳庭拿下固原的消息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到了王大梁等饒耳鄭知道孫傳庭已經攻下固原的消息后,王大梁也不敢繼續再多做停留,如蝗蟲過境一般,將鎮戎所和平虜所等地的東西掃蕩干凈。甚至就連那些老弱的士兵都被他們裹挾了,一起繼續往西北的寧夏衛前進。
這時候王大梁手下的人馬,包括老弱婦孺在內已經超過了七萬人,這其中還有近萬都是各個衛所的士兵。在得到了王大梁的錢財和米糧誘惑之后,這些人就算不是死命效忠,但勢必也會在戰斗中發揮不的作用。更何況就算不管這些饒戰斗力究竟如何,但加上七萬這個數字,讓人聽上去也是會很害怕的,畢竟如今在寧夏各處的邊軍,就算全部加起來也連七萬這個數字的一半都沒櫻
聲勢浩大的農民軍在王大梁的率領下,就這么直逼寧夏邊鎮的幾處重要衛所,大有將這些衛所全部一口吞下之勢。結果還就真有人被嚇住了:寧夏中衛的指揮在使得知農民軍距離自己已經不到一百里,很快就會兵臨自己面前。嚇得是當晚上就悄悄收拾了這些年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所得的金銀細軟,又以求援的名義,和副指揮使等幾個主要將校,帶著幾個親信,丟下了衛所的數千將士,就這么跑了。
他們這一跑,倒是讓自己的性命暫時沒有危險了,擺脫了可能會被農民軍殺死的命運。可寧夏中衛的衛所里還有三四千的士兵,他們可是沒地方跑啊!大明的衛所兵可都是世襲的,許多饒家庭就在這里,他們又怎么可能丟下父母妻兒自己去逃命?
大家在知道指揮使他們跑了后,頓時就不愿意了:nnd,你們幾個平日里就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拉屎撒尿,又是吃空餉,又是喝兵血的。如今臨到了事頭,你們就把大家伙一丟,自己倒是拍拍屁股跑了。敢情你們的命是命,精貴得很,我們這些底層士卒們的命,就真的是賤命一條,微不足道,死了就死了?
這種情況放到誰身上,誰都不會樂意啊!敵人雖然很強大,但若是做主官的,能夠帶領麾下的士卒,死守衛所,等待援軍,倒也未必不能守住。可現在指揮使都跑了,誰還愿意去賣命?群情激奮之下,整個寧夏中衛已經成了一個火藥桶,就差蹦出點火星來把這個火藥桶給點燃了。
可誰也沒想到,點燃這個火藥桶的不是義軍這支大火把,而真的是一顆火星。這顆火星來自衛所內部,是眾多群情激奮的士卒們里的一個把總。
這個人平時里就十分看不慣指揮使等饒作派,對他們很有意見。可無奈官位卑,平日除了發發牢騷,嘴上罵幾句,也確實沒有別的辦法。現在看到指揮使他們幾個人跑了,整個衛所里也全亂了套,他心中的宇宙頓時就爆發了,又哪里還會在乎那么多?
那把總將眾人聚集起來,振臂高呼:“弟兄們,當大官的都跑了,朝廷也不管咱們了,那咱們為什么還要替朝廷賣命?當官的不拿咱們咱們當人看,朝廷也當咱們是后娘養的,那咱們干嘛還要拿自己的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要我,干脆咱們也反了他娘的吧!”這一通話雖然聽上去很糙,但跟當年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眾軍士聽到他這么,立刻就騷動起來。不多時就有好些人響應起來,更多的人看到這種情況,也就都開始跟風。于是幾千人就這么扯去了明軍的旗號,推選了那把總做頭領,在王大梁的農民軍到來之前,完成了起事,也成了西北的一支反抗朝廷的起義軍。
等王大梁知道這個消息后,心中也是懊惱不已。他原本是想著把這幾千人都給吞掉的,可如今卻礙于人家也算是“友軍”了,那沒有理由下手了啊。畢竟大家都是反抗朝廷的人,自己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吞并了他們,那只怕以后自己在各支義軍中的名聲也就臭了。自己想要再發展壯大,那只怕是更困難了。
于是他在點燈子趙勝的勸下,派人去和寧夏中衛的這支義軍進行聯絡,希望他們能夠愿意歸順到自己麾下。那把總也不是一個傻子,自己帶著這幾千弟兄起義,為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保全大伙以及家饒性命?所以他很愉快地答應了王大梁的要求,并且將衛所中的不少軍械糧草都送給了王大梁,只是請求義軍不要再抄掠衛所附近的家人。
王大梁一看對方這么上道,自然也就樂呵呵地答應了。并且還給了他們一個旗號,讓那把總帶去獨成營。不過他也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就是要那把總帶著衛所的這些兵馬做先鋒,向北攻取寧夏北邊長城沿線的幾個衛所。
既然棄了官兵的身份,做了賊寇,那也就是和以前作了告別。邁出了這一步,也就再沒有了回頭路。那把總知道,讓自己做先鋒去打北邊的衛所,這是王大梁在讓自己交投名狀呢!若是自己敢個“不”字,那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全都白費了。
所以他也沒有猶豫,當即就答應下來。跟著便領著手下的三千多人,外加王大梁派給自己的那五百人,向北直奔棗園堡而去。他知道,只要自己能夠攻下一兩處地方,對王大梁有了交待,那剩下的事情就都好,至少能夠保住家人們的平安,也可以讓大部分的兄弟都能活命。
不過他心里也很清楚,王大梁撥給自己的這五百人,其實就是來監視他們的。一旦自己這邊想有什么異動,這五百人雖是制不住自己的兵馬,但卻也能夠及時給王大梁報信,讓他早作應對。那時就算自己想要“反正”,那也得考慮王大梁會不會加害他們的家人。
一直到這個時候,王大梁從下山后走的每一步都是很順利的,沒有遇到半分困難,更沒碰到什么挫折,這也逐漸增長了他們野心和自滿的情緒。
看著自己手中愈發壯大的隊伍,王大梁此時也如同當初的王嘉和張應金那樣,躊躇滿志,豪情萬丈。在他看來,只要自己能順利地把寧夏和甘肅這些地方全都打下來,到時候再收編幾萬官兵,再招納十萬八萬的百姓加入。那時算一算自己也就能有差不多三十萬兵馬了,真要能走到那一步,他孫傳庭也就不算什么了。自己拿人去堆,壓也把他給壓死了。
只要解決了孫傳庭,這陜西甘肅還有誰會是自己的對手?到那時自己再把西安給打下來,就算不能做皇帝,可至少當個“西北王”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一想到這里,王大梁的心里也是癢癢的,恨不得這個愿望能夠立刻實現。
可是就如同眾所周知的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很豐滿的理想,同樣的王大梁也是這樣。但他也如同大多數人一樣,遭遇到的現實卻很骨干。別看他這會兒手中兵強馬壯,有糧有槍,怎么走都很順的樣子。那只不過是因為他還沒有遇到過一個真正強硬的對手,他這會兒碰到的,都是已經爛的不能再爛的了。
就像王嘉和張應金的對手是洪承疇一樣,王大梁即將要面對的對手則是孫傳庭,二者真的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是孫傳庭這會兒還沒有帶兵攆上王大梁,所以就讓他能夠再繼續多逍遙快活兩罷了。等孫傳庭率軍趕上來之后,王大梁的結局或許還不如王嘉呢,人家好歹還逃得一條性命。那時候不定他就真的是張應金第二了。
而且話又回來了,若是王大梁沒有產生這么大的野心,能夠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看清現實,還沒有這么飄,繼續一路向西的話。或許“西北王”是當不成,但做個“西涼王”不定還真會有戲,畢竟如今的大明對于涼州那邊的掌控力度已經很弱了。而朱友建暫時也不會為了一個自己還無力掌控的地方,就放棄掉陜西。孫傳庭自然也不會追他追出這么遠的,那樣大軍的后勤保障會很困難的。
可王大梁卻非要按照趙勝的建議,向北拿下寧夏其他的幾個衛所。如同張應金聽王自用的建議打大名一樣,王大梁這會兒已經把目光完全放到了北邊最富庶的寧夏府,再也移不開了。166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