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重振大明朝

第三百五十七章 檢閱三大營(中)

更新時間:2020-06-25  作者:萬里高歌
(驟降狂風暴雨,突然停電,高歌剛剛碼出來的稿子就這么因為停電沒了。不過還好后臺有備份記憶功能,我用手機登錄作家助手,總算找回來大半,又奮斗到這時候,終于把新章節搞定了,萬幸!)

其實從三月間洪承疇入京至今,滿打滿算,也不過才剛剛五個月的時間。這中間若是再刨去洪承疇受命督兵進剿張應金,以及最開始接手了解三大營的情況那段時間,實際上洪承疇連帶招募新兵的時間算在內,堪堪只花了四個月,就完成了三大營的重建工作。

雖說這個重建距離真正成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也不得不承認,洪承疇的能力還真的是不錯。不愧是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盡管這一筆確實不怎么好——投降滿清,替新主子打舊主,還做劊子手,鎮壓百姓的反抗。可以說,洪承疇作了滿清的奴才以后,確實是盡心盡力,為滿清能夠坐穩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人算不如天算,這么一個功勛卓著之人,最后竟然被自己的主子給寫進了《貳臣傳》。若是洪承疇地下有知,卻不知道又會作何感想?會不會后悔當時一念之差,投降了滿清,背負一身的罵名,結果還不被新主子認可。

不過這會兒一切都還沒有發生,所有事情都還有挽回的余地。朱友建愿意用洪承疇,也確實是十分看重他的能力,希望他能夠在自己的指引下,為大明發光發熱,真正做到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

但是話又說回來,當然了,僅僅從一個招募新兵整頓三大營就來說洪承疇的能力很強,也確實有些武斷。況且新兵的招募工作,在洪承疇入京之后不久,就已經在開始進行了。洪承疇雖然主要精力都放在整飭營務,裁汰羸弱上,但他也花了不少時間在關注新兵招募情況。

因為這件事其實早在剛剛過完年之后,朱友建命令黃得功等人到各地去招募投筆從戎的書生之時,也同時讓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派人跟隨,替三大營挑選募集兵源。

和后來自己的王府儀衛司招兵一樣,朱友建不打算在同一個地方或者某兩三個地方把兵員給招募齊了。三大營以后會是他手頭的一把最鋒利的尖刀,是大明最主要的野戰力量,兵員來自全國各地,這樣才能更有利于長遠的發展,才不會那么容易形成山頭主義。

這樣也有利于今后士卒退伍復員之后的安排——他們會成為大明一批批素質較高,接受過新思想的人,等回到家鄉,可以擔任基層組織的官吏,將朱友建的意志傳達到大明的每個角落。最后以點帶面,相信要不了二十年,大明勢必就會迎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期。

當然,現在考慮這些還有些長遠,畢竟新兵都才剛剛結束新訓,依照朱友建的打算,他們的服役期至少要三年,等那時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誰又能說得準呢?

言歸正傳,按照三大營的編制,是分為三千營、五軍營和神機營的。三大營的編制從成祖時期定下來以后,直到英宗時土木堡之變都沒有過什么大的變動。

但從景泰帝到正德帝時,因為三大營精銳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殆盡。所以為了提高戰斗力,三大營的變質被改動了好幾次。至于效果嘛,那是眾所周知的——然并卵。

之后一直到嘉靖皇帝時,才又重新恢復永樂時三大營的舊制。唯一所不同的就是嘉靖帝將三千營改名為神樞營,其他則都沒有變化。朱友建在拿到三大營的資料審閱的時候,看到這中間的改來改去,頓時就覺得一個頭比兩個頭還大。雖說這其中很大的因素是文言文的緣故,但三大營的多次改動,也確實讓他看不太懂。

不過還好,總算是在他接手之前,這些改動就都被他爺爺萬歷皇帝的爺爺嘉靖皇帝給全部撤銷,不然以他所了解的三大營的歷史,根本不足以去跟大臣們商議整頓什么的事情,反而還得先把這段功課給惡補一下才行。

五軍營是三大營的主力,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右哨五支兵馬,故稱為五軍營。它的兵馬基本上是從全國各地的衛所中抽調而來,挑選的也基本上全是精銳,是天下間最能戰的兵馬。五軍營的實際兵力能高達十幾萬,是三大營中人數最多的部隊,也是最早成立的部隊,更是三大營的主力部隊。是足以抵定乾坤的部隊。

三千營,不,現在應該是叫神樞營,它最初是由投靠明成祖朱棣的三千蒙古騎兵組成,所以才因而被命名為三千營。同五軍營的編制相同,三千營也分為中軍,左掖軍,右掖軍,左哨軍,右哨軍等五個部分。

不過也能夠想象,當初只有三千人的時候,肯定沒必要分得這么細,有什么任務大家一起干就是了。當三千營能分成五支兵馬,也需要分成五個部分的時候,它的實際兵力那就遠遠不止這么三千人了,也自然不會還全是蒙古人了。三千營巔峰的時期據說擁有七萬騎兵,那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朱友建表示自己現在無法想象,但他也期待著自己以后也能組建起這么一支騎兵。

所以說,雖然五軍營是三大營的絕對主力部隊,但實際上三千營才是真正的精銳。畢竟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本身就是一個大殺器,具備著其他兵種所無法比擬的大量優點。甚至可以說,在馬克沁機槍出現前,騎兵的威力都是其他各兵種很難抵擋的,就連早期的各種火器都不行。

所以三千營所擁有的優勢是五軍營無法與之相比的。不過到了明朝中后期,在三千營被嘉靖皇帝改名神樞營前后,其所擁有的騎兵也早已經是十不存一,寥寥無幾。因此三千營也不復往日的威名,逐漸江河日下了。

這當然不是嘉靖帝的鍋,嘉靖帝也絕不會同意自己背這個鍋的。三大營積弱已久,自土木堡之變以后,從于謙到戚繼光,這中間三大營也是經歷了數次整頓,卻都未能真正重振雄風。所以這事情真的怪不到嘉靖帝的頭上,他給神樞營改名,也是希望能夠讓神樞營能夠再現輝煌,只不過這最終也只是空想而已。

而神機營則是三大營中設置最晚的一支部隊,當然也是大明第一支真正意義上成建制的火器部隊。雖說大明在朱元璋開國前后,就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火器,但火器卻一直是作為輔助裝備在使用,并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

即便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中,使用的各種火器為擊敗陳友諒出力不小。還有沐英在云南發明的三段擊,用來對付那里驅使大象反抗大明的人們。這些雖然都讓火器顯示出了不小的威力,但依然沒有能讓火器真正成為明軍正式的主力部隊。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成祖時期,明軍征討安南,俘虜了安南的火器專家黎澄,從這之后大明才開始真正地去認識到火器的作用,并開始大規模使用各種火器,神機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組建起來的。

不過相對于五軍營和神樞營,神機營的兵力一直就是比較少的。全營上下只有五千人,主要裝備還較為原始的火槍及火炮等熱兵器。再加上由于這些火器的威力有限,殺傷力也不足,根本無法與后世的槍炮相比。

所以神機營這時候的主要作用還只是用來打亂敵軍的陣型,為神樞營及五軍營的突入敵陣創造機會和優勢。因此神機營看似是屬于三大營的一股重要力量,還單獨成軍,但其實并沒有真正成為類似五軍營和三千營這樣的王牌和拳頭力量。

不過自從朱友建命畢懋康制作出燧發槍,并且改良了火藥以后,大明的火器發展就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一個會飛速發展的時期。而且朱友建還可以很驕傲的說:從這時候開始,大明的火器就又要重新領先于整個時代!

有了這些各式各樣的新武器,朱友建可不會是光拿來看的,更不會只去裝備自己的親軍上十二衛。這些武器,可是大明以后在戰爭中取勝的一個重要因素。朱友建雖然不是唯武器論者,但卻也不得不承認,當武器出現過大的代差時,僅僅依靠人力,真的是很難去獲取勝利的。

就比如說,現在如果給明軍人手裝備一支81杠,彈藥再管夠,當然前提是他們得會用。那么八旗兵就算是有一百萬,估計也不夠朱友建的親軍上十二衛那三萬人打的。

所以說雖然現在大明與其他各方的武器代差還沒有那么大,火器也遠沒有達到可以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時候。但同樣可以看到,若非袁崇煥手中那十幾門大炮晝夜不停,那么寧遠城能不能在野豬皮的攻勢中守下來,還真的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唯一制約大明裝備火器的問題就是產能不足,別看燧發槍不便宜,國庫還沒有錢,真要想通過兵部的預算去采購新式的火器,估計郭允厚哪里一兩銀子都難給批下來。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全都是因為大明沒有錢,不然別說幾萬人的火器了。要是有錢,就算是讓百萬明軍全部裝備上各種火器,那也完全不是問題。

話是這么說,國庫也確實沒錢,甚至可以說朱友建的內帑也不富裕。但架不住朱友建的別院有錢啊!真要是朱友建發狠,就上十二衛跟三大營這不到十萬兵馬,全部都裝備上新式的燧發槍都不是什么問題。

可實際上沒有這個必要,三大營不僅是朱友建的,同樣也是朝廷的。就類似于后世的大型集團,沒有道理讓作為第一大股東的董事長自己出錢去給員工發工資的。所以同理,大明每年的錢又不是朱友建一個人花了,他又怎么會愿意掏錢?偶爾一次兩次也就算了,就跟年前先后發出去的一千五百萬兩銀子一樣,朝廷困難,皇帝出點錢也沒什么,不算太過分。

再者說,親軍上十二衛本就屬于皇帝的私軍,是要皇帝自己掏腰包來養的。不過當然了,國庫同樣也是需要出一部分的,畢竟這些兵馬也不全是為朱友建一個人服務的。朝廷若是敢不掏錢,那朱友建就敢讓他們去堵戶部的大門。

別院有錢,燧發槍又是別院生產出來的產品,所以基本上成本價是多少,裝備給親軍上十二衛就是多少錢。這件事,對于朱友建來說不過是左手倒右手而已,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但同時也要看到,親軍上十二衛足足有三萬兵馬,就算刨去虎賁左衛的三千騎兵,再除去統領幼軍的府軍衛,仍然有超過兩萬人。在朱友建的設想中,是打算將親軍上十二衛完全訓練成一支近代化的熱兵器軍隊。

一支兩萬人都裝備著燧發槍的軍隊,這是一個什么樣子,別說十七世紀的人們了,就連朱友建自己都是無法想象的,這還不包括其所攜帶的各種口徑的火炮。這樣一支軍隊如果能夠完全展開,再依托一定的有利地形,只要糧彈充足,估計真的能夠橫掃天下的。

可是要想做出兩萬支這種新式的燧發槍,那又哪里會是分分鐘的事情?這可不是玩游戲,鼠標輕輕一點,幾分鐘就能生產出來幾百上千輛的飛機坦克。自從去年畢懋康在朱友建的引導下,成功研制出燧發槍以后,到現在為止別院每個月也才剛剛能夠量產燧發槍八百支。

兩萬對八百,這么算下來僅僅是一個親軍上十二衛,完全火器化就需要兩年多。而且這還是不算損耗的情況。要知道,這時代的槍管以及槍支的零部件,那可遠遠比不過后世,一支槍能打幾百發子彈,都已經算得上很厲害了。

因此,限制大明兵馬火器化、近代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別院產能的問題。若是現在每個月都能生產五千支燧發槍,那只要不考慮錢的問題,要不了一年,整個親軍上十二衛再加三大營都完全可以換裝。更不用說真到那時候,朱友建也真不會考慮銀子的事了。

在搜索引擎輸入 重振大明朝 龍之谷中文 或者 "重振大明朝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重振大明朝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