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娶親,宋家十分重視,撈魚,殺豬,殺雞,殺鴨,連蓮藕都拿出不少。
一應的全是硬菜。
吃的客人們,驚訝連連。
“這就是蓮藕吧?這可真脆!都是富貴人家吃的玩意兒。咱平時可吃不著,這會兒算是托了宋家的福,嘗了個鮮。”
一個村民說著。
旁邊媳婦立刻推了一把,“這好東西可不常見,少說話,多吃!”
村民嘿嘿直笑,手上的動作加快了幾分。
另一邊也在議論著,“這老宋家可真闊氣!”
“席面弄的這么硬!”
“連這金貴的東西,都舍得拿出來。”
“還有這雞,這鴨,這豬肉,全是葷菜。”
“就這烤鴨,平時一百文一只呢,咱鄉下人誰舍得吃!”
“那是!要是能跟老宋家結上親,就有福嘍”
“甭想了,看看馮家,看看錢家,那都是富貴人家,咱攀不上”
類似的議論聲,不斷的響起。
待酒席過后,一群人離去。
另一波人,去看新娘子曬出的嫁妝。
曬嫁妝,是這邊的習俗,大姑娘,小媳婦的,都有這好奇心,想看看別人的娘家,究竟備了多少的嫁妝。
尤其是錢家這樣的人家。
連李氏也不意外,拉著宋青苑的湊了過去。
“三車家具器皿,還有這兩匣子的金銀首飾”
“這還有一箱子書”
“這綢緞這布料這擺件”
“都不老少錢啊!”李氏看的眼睛直冒光,“你大伯娘,這可是娶了個金媳婦!”
“不知道你哥能娶個啥樣的!”
“可不能太差了!”
“條件不好的,咱家可不要!”
李氏說著,手摸上了嫁妝單子。
展開一看。
“哎呦”一聲驚呼,連忙捂上了嘴,湊到宋青苑跟前,“錢家把聘禮的一千兩都給拿了回來!”
“還倒給了五百兩!”
“大房這一回是真賺了!”
“當師爺的,都這么富裕!”李氏嘴里碎碎念。
宋青苑瞥了一眼,“別亂說話,錢家也有自己的產業!”
“人家也不差錢!”
“大嫂是錢家的小女兒,錢家不可能虧待她。”
“那倒是!那倒是!”李氏笑了,“大郎成完親,下一個就是你二哥,我讓你爺幫著去縣里尋摸。”
“也挑那條件好,樣貌也好的。”
“嫁妝至少得”
宋青苑堵上耳朵。
做夢去吧!
傍晚,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周圍星光閃閃。
宣誓著夜的美好。
大房內。
孫母留了下來,正和孫氏說著貼己的話。
“家里條件沒那么好,隨的禮份子少,你也別嫌棄你這兩個兄弟也不易,娘是盼著你們都好。”
孫母盤坐在炕上,身板挺直,頭發一絲不亂,看著十分有規矩。
孫氏笑了,“娘說的哪話!”
“自家人我能挑什么!”
“娘家給的份子在咱鄉下,可不少了!我感激還來不及,哪能嫌棄!”
“咱也別和那大戶人家比”
孫母聽著心里妥帖,露出笑意,“你說的對!咱和大戶人家比不了!”
“多大能力,就出多大力。”
“看你過得好,大郎有出息,我這個當娘,當姥姥的,就放心了。”
“沒什么不滿足的!”
“唯一擔心的就是云云這丫頭”孫母低低一嘆,“她都十六了,還沒個著落”
孫氏詫異。
去年她大哥,提過孫綺云的事,被她拒絕了,現在再提起來,是何用意。
“娘,慢慢找不著急。”孫氏隨口安慰著。
孫母瞥了一眼,“怎么能不著急!”
“過年就是十七就不好找了”
說著拉著孫氏的手,“我知道你大哥跟你提過云云和大郎的事,你沒同意!”
“這事是他不對!”
“咱孫家現在的條件,確實配不上老宋家”
“娘!”孫氏喊著,眉頭皺了起來,“沒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我也是孫家的閨女、我還能嫌棄自己的娘家!”
“就是大郎他和云云不合適!”
“云云那性格,你也知道,被大哥,大嫂慣壞了我是不想讓她做我兒媳婦的。”孫氏實話實說。
跟自己的母親,她沒必要藏著掖著。
她確實看不上孫綺云。
“哎!”孫母長長一嘆,“云云是有些嬌生慣養可她到底是我的孫女,我也不能不管她”
“你們宋家現在門檻高,我也不敢奢求!”
“就是那旁人,你能不能幫著你侄女說和說和”孫母商量道。
孫氏恍然大悟。
說了半天,她娘原來是這個意思。
“娘,綺云不管怎么樣,都是我侄女,我也希望她嫁的好”孫氏問道,“娘看上了哪家的小子,想讓我去說和。”
“就是天然居那掌柜,長得文質彬彬,叫許彬的那個!”孫母道,“今天大郎娶親他也來了!”
“就坐在了我們隔壁桌。”
許彬?
孫氏眉頭皺了起來,“娘,許彬不行!”
“李家和許家相看過,沒成!許彬有看上的女娃!”
“這事知道的人少,娘別往外說。”
孫母點頭,“娘又不是嘴碎之人,不會隨便說的。”
“就是可惜了,那么好的孩子”
許彬在縣里,年紀輕輕就做了天然居的掌柜,也算是年少有為。
而且,他也算是給縣令公子辦事。
盯上的人家,自然不少。
孫氏也明白這一點,可惜,許彬不能同意,不然還真不錯。
“娘,孟家溝的孟大牛,孟二牛也不錯!兄弟倆憨厚老實,現在跟著二郎跑商,賺的也不少。”
“要不我給云云說和說和?”孫氏問道。
孫母搖頭,心里不愿意。
榆林縣附近的好小伙,孫家都打聽過。
尤其是青陽鎮,青石鎮這邊的。
孟大牛,孟二牛她也聽說過,長得就不出奇。
識字也不多。
還跟著宋家二郎跑商,哪有天然居掌柜來的體面。
“他們就算了云云的事,我再想想”孫母神色淡淡,叮囑道,“你也幫著看看”
“最好是找個會讀書的咱們孫家也是讀書人家”
“行!娘我記下了!”孫氏應著。
第二天一早,送走了孫家,大郎,大郎媳婦準備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