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山和楊龍兩人都是陷入了沉思,而陳漢明和林滬生卻都是有些牙酸。
這些人太狠了,對于陳漢明他們而言,藝術不藝術的其實他們真的懂的不太多,更多的時候,他們其實是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待電影的。
雖然身份不同,但是實際上,他們刨除身份的元素,他們也是普通人。
所以,聽了王逸凡說的這個《活著》的故事,兩人都有些面面相覷。
《搭錯車》夠悲劇了吧?子欲養而親不待,但是好歹,還是給人留下一些希望的。
可是《活著》的故事,卻太絕望了,可以說壓的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如果是商業電影范疇,那么顯然,這樣的電影,在他們看來,是很難獲得什么商業成績的,因為,大部分人觀影,圖的是個精神娛樂,悲劇可以有,但是卻絕對不能像《活著》那樣,通篇不給人半點希望。
“妙,妙啊!”就在林滬生和陳漢明都覺得,王逸凡他們這群人,心太狠了,覺得他們這些人簡直不可理喻的時候,卻聽到馬青山擊節叫好!
“是啊,老馬,你看,你也拿了那么多獎項,要不,這個本子讓給我?”楊龍突然插嘴道。
楊龍的話,馬青山還沒反應過來,林滬生卻是瞪大了眼睛,一臉驚愕,還有懊惱,為什么?
開什么玩笑,楊龍雖然產量不高,但是這可是華新的一張王牌啊,這種電影要是真讓楊龍去拍,那豈不是亂來嗎?
幾十億的票房它不香嗎?林滬生是真的不懂這些人了,在他看來,王逸凡說的《活著》的這個故事,哪怕有什么商業元素?從頭到尾都是絕望的令人透不過氣來。
但是楊龍要拍這個電影?絕對不行!
好在,林滬生不懂《活著》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讓楊龍這個大家公認的商業電影第一人如此的激動,甚至想要和馬青山爭奪,但是馬青山卻是懂得。
他能理解楊龍的想法,拿獎什么的,都是扯淡,楊龍雖然拍的是商業電影,但是獎項可也沒少拿啊。
不過《活著》絕對是任何一個對電影有追求的人,特別是對藝術有追求的人,絕對不想錯過的。
包括楊龍也是如此。
但是理解歸理解,這樣的本子,讓給楊龍?開什么玩笑?
“老楊,別扯了,你還差獎項?再說了,這部電影你確定你能拍?”馬青山冷笑著看著楊龍道。
這下子反倒是陳漢明和林滬生疑惑了,在他們看來《活著》這樣的電影,好像沒有什么難度可言,沒有什么特效,完全是劇情片,可怎么之前王逸凡說自己拍不了,現在馬青山又說楊龍拍不了?
可是結果,楊龍卻是有些泄氣地坐了下來,嘆了口氣道:“算了,誒!”
“哈哈!逸凡,這個本子,我要了!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馬青山有些激動地道。
對于馬青山這個層次的導演,對于金錢的追求真的沒有那么強烈的欲·望了,但是人生在世,像馬青山這種導演,一輩子怕是都很難遇到一個像《活著》這樣的劇本,所以也就難怪他表現的那么激動了。
“咳咳,馬導,這個故事我聽起來,很壓抑很絕望,似乎也僅此而已吧?”陳漢明還是忍不住問道,哪怕他知道,自己這純粹地就是把臉送上去讓馬青山打,但是他的確有些懵。
完全搞不懂,這個故事,這個劇本,到底好在哪里?
“不懂?哈哈,不懂就對了,你們聽起來,這個故事,好像很壓抑,很悲傷,很絕望,對不對?但是這些其實只是表象罷了。”
“《活著》這個名字用的好,一個詞就點出了整個故事的精髓所在!這個故事運用了象征的手法,看似一直在重復著死亡,重復著悲劇,可是實際上,卻是運用死亡來象征著活著。
現實中,可能很少有人會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而白發人將黑發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說或者影視作品當中中可以看到。
而難能可貴的是,《活著》的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那是處于大變的亂世之下,因為有著這樣的背景,從而讓藝術化的故事,變得真實,而真實會讓人相信世間不但有過活生生的福貴,而且將來還會有很多。
死亡的重復發生,既給人物心靈巨大打擊,也會給觀眾帶來出乎意料的震撼。這個故事把重復發生的死亡事件鑲嵌在日常瑣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難”的廣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軟弱的人物面對巨大的“苦難”形成的力量懸殊,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命運感。
同時,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閃光的精神力量,從而使整部作品充滿了藝術張力。作品中死亡的重復發生,除了福貴的父親、母親、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無不處于偶然:兒子有慶死于抽血過多,女兒鳳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孫苦根吃豆子撐死,最后福貴所有的親人都一個個死去,只剩下他一個孤零零的老頭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相伴,并且是那樣樂觀豁達地活著,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這個故事通過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復,更加彰顯了活著的意義和難能可貴。”
馬青山分析了一通,說實話,王逸凡其實不怎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不管怎么說,這個故事,都真的太沉重了,但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馬青山的理解,的確是這個故事最難得的精髓所在。
而對于林滬生,陳漢明來說,他們卻是依然有些云里霧里。
林滬生甚至很想問,你哪只眼看到了福貴樂觀豁達了?
那是絕望的活著好不好?
而且,哪里真實了?真實的不是應該因為絕望而自殺嗎?
不過不管怎么說,馬青山或許再商業電影上,眼光不怎么準,但是文藝電影,馬青山的話,那就是權威的代名詞。
至少,能讓馬青山如此激動,說明了,這個故事,這個劇本,的確符合他的胃口。
反正,本來,馬青山和華新合作拍影片,華新需要的也不是票房,而是口碑,而是影響力。
這些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