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消耗500點香火,查看楚白人物志?”
祖宗系統彈出一個選項,李朝歌立刻點了確認。
再度劃去500點香火,眼下香火存貨只剩300點。
同時,關于楚白的一段人物志,逐漸在九州志上顯現出來。
[姓名:楚白
年齡:26歲。
武道修為:三品
人物生平:自小家破人亡,四歲被閻王樓主帶走,收為關門弟子。
他在號稱江湖暗殺第一的閻王樓內,迅速崛起,精通暗殺,輕功卓絕,被譽為人間兵器,為閻王樓暗殺過共計一百多人。
其中包括二品武者,終日殺戮,使他厭倦了這一切,收刀封鞘,叛出閻王樓,只想找一處靜謐之地,平淡度日。]
關于楚白的人物志,還有許多地方未曾解鎖,只是粗略記錄。
想要解鎖更多信息,需要花費的香火點數要遠超李朝歌承受能力,所以他沒有繼續解鎖。
盡管是些粗略信息,也足夠讓李朝歌咂舌了。
“居然是個三品武者!”
李朝歌知曉此人來歷神秘,頗有手段,也沒料到,居然是出自江湖第一暗殺組織,還曾有過暗殺二品武者的記錄。
“荊棘這臭小子還在人家面前顯擺,卻不知強人就在眼前。”
李朝歌暗暗感嘆。
武道十品,被分為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十品只是磨骨熬筋,不入三品之列。
剩下的品級,每上一個檔次,力量都有質的飛躍。
上三品的強人,怕是一人足以屠殺一個小軍隊,是真正恐怖的存在。
明州江湖里,圣門前代門主鐘北幽,威壓四方,也不過是三品武者,堪堪摸到了上三品的門檻。
這位隱藏在同福客棧的小跑堂,居然連二品武者都暗殺成功過。
“奇遇招攬來的人,果然不俗。”
李朝歌壓住心中震撼,開始分析利弊:“他厭倦殺戮,叛出閻王樓,不知可會有隱患。”
類似這種殺手組織,應當有相當嚴格的管理,一天是閻王樓的人,一輩子都難以脫身。
若有人來尋楚白,沒準會把李家一并卷進去。
“但,若是拉攏的好,沒準也能成為李家助益。”
李朝歌暗暗想著,能殺二品武者的存在,便是大多數的望族,都養不起這樣的門客吧。
“還是一切如常吧,不揭穿,也不獻殷勤。”
沉思片刻,李朝歌決定暫時先揭過此事。
如今李家仍過于孱弱,沒有足夠的能力籠絡楚白,干脆先等一段時間再說。
反正現在楚白整日在客棧跑堂,風平浪靜,也不會出什么事情。
“小茹這妮子,心思深,也不知對楚白有沒有感覺。”
李朝歌的思緒跳躍很快,望著中庭處,李茹招呼楚白不要拘束的場景,不由操心起了女兒的感情問題。
楚白是三品武者,絕對的人才,若想拉攏,招婿是個很好的法子。
他看得出來,楚白雖說隨遇而安,但能在女兒店里甘愿跑堂這么久,多少也有點意思。
“還是得看茹兒的意思,隨緣吧。”
他雖說是爹,可對女兒的心思也猜不透。
三品武者固然對家族助益極大,但一切還得女兒愿意。
用女兒的婚姻大事,換取家族利益這樣的手筆,不是李朝歌的行事準則。
畢竟,這可是親生骨肉,至親十幾年的感情。
日后到了隴川府,對那些只有血緣聯系,卻沒深厚感情的族人,李朝歌或許才能擺正心態,將自己放在祖宗位置上,一切以家族整體利益優先。
除夕夜,闔家團圓。
眾人圍在桌前,熱鬧吃著大飯。
李瑜長身體,吃了兩大碗,吃完便忙著跑出去放風箏了。
他和柴芳約過,過年一起放風箏。
雖然兩人相隔異地,但同一時間放風箏,也算是一種互動了。
這小鬼頭對其他事情都不上心,獨獨對柴芳不同。
周萍追了出去,兒子一個人在外面,她可不放心。
陳清淺吃好后,和兒女說了幾句話,便帶著菜肴到祠堂,給李朝歌嘗嘗,順便說些過年的感慨。
桌上,只剩四人。
李茹,楚白,還有李策之和李荊棘。
楚白顯得有些拘謹,他是第一次過春節,還是在一個全然陌生的家族環境中。
李茹善解人意,給他夾了幾次菜,讓他多吃飯,少說話。
至于李荊棘和李策之兩兄弟,自然是用審視的目光,盯著楚白。
小妹帶人回家過年,不管是出于什么緣由,都很難不讓讓兩位做哥哥的多想。
自然,審視楚白的目光,也帶著審視妹夫的意味。
其中,李策之最為開明,只覺得妹妹感情問題不該多管,她喜歡就好。
而李荊棘雖自小喜歡和李茹斗嘴,但心中對小妹也最為在意,難免會對楚白有些抵觸。
當然,這些情緒都沒擺在面上說,四人桌上聊天,天南地北,各不相同。
“我這一趟出江湖,雖然見了不少世面,卻沒尋到師傅。”
李荊棘喝了一杯酒,微微嘆道。
明州江湖游蕩的日子里,每到一處地方,他就會問當地人可知廣陵山在何處。
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都是從未聽說過。
真不知他那個便宜瘸腿師尊,到底是躲在哪個不知名的深山里建了師門,竟如此難尋。
“不急于一時,若有師徒緣分,早晚能再見面的。”
李策之安慰道。
李荊棘點了點頭,他自然不會放棄此事。
“過完年,我們便帶著父親的靈位,回隴川府祠堂。”
李策之舉起酒杯,臉上帶著笑容:“屆時,我帶你們見見那些族人。”
“那感情好。”
李荊棘和李茹都有些期待。
回來后,李策之就說了許多隴川府李家的詳細事情,包括李長青,李長空兩位老人。
聽到了李策之的描述,眾人對這個從未去過的宗族,頗有些向往。
除夕夜過后,沒幾日,拜年的時間來了。
李家在離陽府,也沒多少近鄰朋友,可今年帶著賀禮登門拜訪者,卻是絡繹不絕,讓李家門庭若市,其中達官顯貴不少,甚至離陽府兩尊望族,王家和徐家,都分別差人送了禮。
其緣由,自是李策之中了解元,才讓李家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