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漢國軍隊在巴拉圭、巴西共和國境內,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隨著局勢的逐步惡化,美國政府內部的聲音,也迅速趨于統一。
1889年11月30日,支持對英國、漢國持強硬政策的約翰·沃森·福斯特,代替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正式出任美國國務卿。
約翰·沃森·福斯特出生于農場主家庭,南北戰爭時期,曾指揮一個騎兵旅攻占諾克斯維爾,因此役勝利,被晉升為名譽準將,在美國軍隊中,與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威廉·特庫賽·謝爾曼、喬治·亨利·托馬斯等著名將軍關系密切,關系遍布軍政兩界,是美國國內著名的強硬派政客。
12月5日,正式上任后第6天,漢國軍隊占領亞松森后的第16天,約翰·沃森·福斯特發布了一份致英國、漢國的外交照會。
照會中,約翰·沃森·福斯特首先對巴拉圭、巴西共和國兩國遭受的侵略表示了同情和痛心。
其次,對漢國軍隊入侵巴拉圭、巴西共和國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和反對。
第三,對英國偏袒、縱容漢國侵略他國的行為表示失望和不滿。
照會的最后,約翰·沃森·福斯詳細援引門羅宣言內容,
宣稱美國具備對南美洲戰事干涉的天然權力,強調任何歐洲國家或其聯盟,不能使用武力剝奪美洲國家自治和自主決定政治命運的權力。
約翰·沃森·福斯特的照會是美國政策轉變的一個信號。
12月8日,美國司法部部長奧爾尼在公開場合表示:在美洲大陸,美利堅合眾國才是西半球唯一有能力執行門羅主義原則的國家,
對于美洲各國而言,合眾國才是實際上的主權者和仲裁者,它的命令對于它干預所及范圍之內的子民而言就是法律。”
12月17日,美國總統本杰明·哈里森在國會發表演講,明確指出漢國對巴拉圭、巴西共和國的戰爭是野蠻的侵略和征服。
而漢國發動的對巴拉圭、巴西共和國的戰爭,也將被視為對美國人民利益的侵害。
故此,美國必須介入南美洲戰事,為遭受戰爭傷害的巴拉圭、巴西共和國人民,主持公道、正義。
美國總統本杰明·哈里森對漢國發出警告,
漢國方面必須在1個月內,撤離巴拉圭、巴西共和國境內的所有軍隊,如果漢國拒絕執行,那么,美利堅合眾國將出動軍艦和軍隊,維持南美洲正義與和平。
因為《排華法案》頒布以及美國對境內華人實行歧視性政策,1882年,漢國主動斷絕了與美國的外交關系,駐外機構也相繼撤離,因此,美國總統這封充滿火藥味、咄咄逼人的外交照會,是由巴西共和國駐漢國公使轉交的。
12月20日,接收到外交照會的第三天,漢國政府正式發布對外公告,公告內容主要包括數個方面。
第一,漢國尊重巴拉圭王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巴拉圭王國遭受巴西共和國的侵略,巴拉圭境內的原始居民殷人遭受巴西軍隊的迫害,漢國政府出動部隊,是為了解救巴拉圭百姓,是為了弱小的巴拉圭王國主持公道和正義,并不是美國人口中的侵略。
第二,巴西共和國軍隊擅自將戰爭范圍擴大至漢國本土沿海地區,漢國發動反擊,完全符合國際法理。
第三,根據漢國考古學家證明,南美洲、北美洲境內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實際是殷人后裔,數千年前,他們從遠東大陸出發,跨越白令海峽,進入北美洲,然后再沿著巴拿馬地峽,擴散至整個南美洲。
從漢國境內海州、吳州、松州等地區挖掘出土,銘刻有殷商時期文字的青銅器,可以作為華人、印第安人同出一源的證據。
馬普切、阿勞坎尼亞等殷人分支部落中,都保留有殷商時期的青銅器,他們的酋長和部落百姓也當眾證明過。
作為同出一源的遠親,漢國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巴拉圭境內的殷人百姓免受外國軍隊傷害。
第四,門羅主義不是國際法,也沒有被世界各國廣泛承認,美國依照門羅主義,干涉其他國家,不具備法理依據。
第五,美國政府本身對境內殷人實行有組織的屠殺和滅絕暴行,并且對鄰國墨西哥、加拿大發動侵略戰爭,美國政府本身就是一個殘暴、侵略成性、野蠻的國家,沒有資格對南美洲事務橫加干涉。
公告的最后,漢國外交部呼吁世界各國組建國際委員會,對美國本土正在發生的,針對土著居民殷人的屠殺和滅絕暴行,進行干涉和制裁。
漢國在西方列強眼中,是一個偏僻、擴張欲望強烈的新興工業小國,哪怕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承認了漢國二流列強國家的地位,但是在普通西方平民的固有印象中,漢國包括整個南美洲,仍然是原始、野蠻、落后的代名詞。
西方世界對漢國印象不佳,對美國的印象也沒有好到哪里去,1783年獨立戰爭勝利后,美國便開始執行擴張戰略。
1803年,美國用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購入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國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
拿破侖戰爭期間,歐洲諸國戰亂不休,美國趁著英國主力陷在歐洲,難以脫身的機會,于1812年6月18日,正式向英國宣戰。
美加戰爭失敗,美國人仍然不死心,繼續對鄰國墨西哥發動侵略戰爭,最終從墨西哥手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和漢國相似,1812年,美國國力尚且弱小的時候,就敢虎口拔牙,主動對英國宣戰,要說擴張欲望強烈,美國在這方面,一點也不弱于漢國,至于對境內土著居民的處理政策,漢國好歹注意下臉面,只是設置條件,逼迫白人后裔主動離開,而對那些黑人和參與反抗的白人后裔、印第安人、印第安—白人—黑人混血后裔,強制執行數年的勞動,然后再遷移至非洲剛果殖民地,也算給他們一條活路,沒有直接滅絕。
而美國人對境內印第安人執行的屠殺和滅絕政策,尤其是經過漢國宣傳,廣為人知的獵頭皮行為,更被視做野蠻、殘暴的象征,遭受輿論指責。
漢國、美國這兩個分處于南、北美洲,同樣是以移民為主、同樣具備強烈擴張欲望、同樣是完成初步工業化的新興國家,在西方列強眼中,都是遠離世界文明中心,龜縮于美洲一角,野心勃勃的后進國家,對于兩國之間夾雜著粗鄙謾罵、指責的輿論攻擊,只是抱著局外人的心態冷眼旁觀,除了大英帝國,沒有國家真正在乎美洲局勢的發展,也沒有國家真正在乎美洲地區印第安人、白人混血后裔的實際境況如何。
究其原因,數千年以來,亞洲和歐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列強的視野主要集中在歐洲和亞洲,對于美洲的關注點并不多。
伴隨著漢國、美國兩國之間的外交輿論戰,雙方之間的軍事部署也在發生針鋒相對的改變。
12月26日,美國大西洋一線海域的軍艦完成集結,總噸位8.1萬噸,占據美國海軍全部軍艦噸位三分之二的海軍力量,云集于加勒比海域。
12月28日,一艘排水量8500噸級鐵甲艦(朝陽號,吳中海戰受損)、一艘俘虜自巴西共和國,排水量5000噸級鐵甲艦,經過簡單維修,加入漢國大西洋艦隊作戰隊列,加上里約熱內盧海港內,俘虜的一艘排水量5000噸級鐵甲艦、一艘排水量3000噸級巡洋艦,漢國一共調動8艘,排水量2000噸以上主力鐵甲艦,算上6艘排水量1350噸級永興級輕型巡洋艦、海獅級炮擊、魚雷艦等各式艦船,大西洋一側海域,海軍艦隊總噸位達到6.2萬噸,與美國加勒比海域艦隊,噸位差距僅為1.9萬噸。
1890年年初,巴西共和國海軍經歷兩次大戰,損失殆盡,而漢國海軍在增加了俘虜自巴西共和國三艘主力鐵甲艦在內的20余艘大小艦船后,海軍軍艦總噸位達到7.8萬噸。
海軍實力超過智利、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七。
排在漢國前列的各國海軍分別為:
1英國:裝甲艦和非裝甲艦共254艘總計89.23萬噸;
2法國:軍艦總噸位53.5萬噸,其中裝甲艦61艘35.53萬噸,非裝甲艦102艘16.9萬噸;
3俄國:總噸位28萬噸。
4德國:各式艦船72艘,總噸位19萬噸。
5、美國:總排水量為12.2萬噸,其中含3艘輕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3艘非裝甲巡洋艦、6艘鋼制炮艇、3艘重裝甲巡洋艦和幾艘低舷鐵甲艦,一艘通報艦;
第六奧匈帝國總噸位9.7萬噸,多數為排水量兩千至三千噸老式鐵甲艦。
第七漢國總噸位7.8萬噸,排水量2000噸以上主力鐵甲艦11艘,
分別為8500噸級朝陽級,
2艘3500噸級先鋒級裝甲巡洋艦,
3200噸級勝利級巡洋艦,
2400噸級揚武級穹頂裝甲巡洋艦,
2艘俘虜自巴西共和海軍排水量5000噸級的裝甲巡洋艦。
1艘俘虜自巴西共和國海軍
3000噸級巡洋艦。
在主力鐵甲艦數量和性能方面,漢國與美國差距進一步縮小,也是20年來,漢國海軍實力最為強大的時候。
俘虜自巴西共和國艦船的加入,增強了漢國海軍的實力,增加了對抗美國艦隊的勝算,同樣也助長了海軍將領擴大海軍規模的雄心。
一批批擁有英國、德國留學經歷的海軍少壯派軍官,被調派至俘虜的巴西共和國艦船上,配合部分被俘虜的原巴西海軍船員,進行緊張的磨合和適應。
吳中海戰結束兩個月,漢國海軍編制人員增長4000人,
水面艦艇人員增長至8000人,海軍陸戰隊增長至7000人,海島、基地守備和配屬部隊增長至8500人,海軍總兵力達到2.4萬。
同時,考慮到1890年12月,將有5600噸級鐵甲艦加入艦隊服役,海軍方面計劃繼續招收3000名兵員,用于新軍艦人員配置和后續海軍艦船人員增補。
海軍方面敢于增加人員編制的底氣和原因在于。
一,擠占海軍經費和人員編制的遠洋移民運輸,早在多年前便扭虧為盈,化工、機械、電力等輸血行業,也變成了創收行業,持續為本土政府帶來稅收收益。
二移民潮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沛的勞動力,促進了工業的發展,移民創造的收益,遠高于移民運輸、安置費用。
三對外商業利益維護以及對美海軍態勢均衡的需要,漢國工商業蔓延至歐洲、遠東、非洲、南美洲北部、北美洲南部等地區,為維護漢國的海外利益,一定的海軍實力必不可少,同時,為應對漢美軍事沖突,保持海軍對本土沿海地區制海權的爭奪,海軍建設速度需要同步加速。
出于國際局勢變化以及國家安全需要,海軍先一步開啟擴軍行動,戰爭結束之后,陸軍也將迎來新一輪擴軍潮。
為迎接新一輪挑戰的到來,漢國陸海軍皆在進行緊鑼密鼓的應對和部署,而作為巴拉圭戰事的擴大與蔓延,美國介入戰事的決心和舉動,也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