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3月,世界頭條都被島國承包了。
先是地震,隨后引起了海嘯,再之后福島的核電站也發生泄漏……接連遭受三重打擊,好慘的一個月。
島國人深受其害——福島曾經是島國最豐饒的農業產區,生產米、海鮮及蔬菜,如今卻是周邊的大氣、土壤、海水、農作物都被濃度很高的放射性物質環繞,甚至連東京的自來水都因檢測出輻射物質而開始告急了。
本來,各國民眾都是吃瓜群眾,最多就抗議或質疑一下本國的核能開發計劃。但隨著島國核泄漏事故的擴大和對外報道,不少國家神奇地發生了“防輻射”搶購潮。
或因為害怕島國核泄漏對人體帶來影響,或擔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沒法再提煉食鹽,國內不少地區掀起搶購海鹽狂潮,個別城市甚至出現缺貨現象。很多人一買就買了足夠食用兩三年的食鹽囤積在家,恍若一場鬧劇。
除了和島國相鄰的亞洲國家之外,和島國隔洋相望的美國同樣談“輻”色變。為了防止受到核輻射,美國西海岸的不少民眾開始恐慌性地搶購碘片,就連往日完全不為人知的便攜式核輻射檢測儀,也意外成了搶手貨。
而就在這種背景下,一家不相關的德國研究機構,發布了一個研究成果,將不相關的嘉谷也卷入了話題之中。
“嘉谷牛奶具有優異的防輻射功效?”乍一聽說這個研究成果,齊政還以為又是一個謠言。
但王昱業告訴他,并不是。
“從那家德國研究機構公布的實驗細節來看,這個說法是成立的。”
齊政表情莫名。
是哪個“天才”注意到嘉谷牛奶和防輻射的聯系?關鍵是,還煞有其事地得出了研究成果?
但不得不說,這個研究成果在當下實在是太應景了。
這下好了,國人不再搶食鹽了,轉為搶購嘉谷牛奶了。
而且,島國方面也來湊熱鬧。
王昱業匯報道:“因為島國政府在核泄露事件中隱瞞事實、遲報信息、誤報數據、救災不力的拙劣表現,導致島國民眾對政府方面都難言信任,特別是不少通過政府安全認證的牛肉、米、蔬菜食品,都被發現含有大量的輻射殘留。為了挽回民眾信任,島國方面有意向我們采購一批嘉谷牛奶供應靠給事發地的民眾,采購金額達到2.3億美元……”
知道了來龍去脈后的齊政更是莫名:“島國人就這么輕易相信這所謂的‘嘉谷牛奶防輻射’研究?”
王昱業撇撇嘴:“集團信息局的調查顯示,得出這個研究成果的那家機構,有島國財團的資助……”
好吧,其實,嘉谷牛奶能防輻射,齊政倒不是很意外。畢竟,在靈陣的滋潤下長大的奶牛,吃著被靈陣滋潤的牧草產下的牛奶,能防輻射,一點都不奇怪。
他意外的是,一向對本國產品迷之自信的島國人,竟這么“爽快”地接納嘉谷牛奶進口。
不過,島國人愿意買,他還不一定愿意賣嘞!
齊政思忖片刻后,淡淡地回復道:“先不急,反正,國內不是也出現了嘉谷牛奶搶購潮嗎?產量一時不足,讓他們體諒一下嘍……”
別跟他扯什么人道主義,就看看那些島國媒體的尿性——
島國地震后,我國進行了緊急援助,尤其是雪中送碳般的援助了2萬噸燃油;國內重工集團也無償捐贈了重型泵車,以解島國人燃眉之急……據統計,我國的援助在各國援助中所占比例最高。
但不少島國媒體的反應居然是責難,聲稱“不要加重他們的負擔”,我們應該把援助物資自行送往災區,還稱此為“國際慣例”;對捐贈泵車的行為解讀為“做廣告”、“為了占領島國市場”……
所以,王昱業對齊政的決定沒有絲毫意見。你當然可以BB,但我也可以選擇不理你。
暫時撇開島國人的訂單,他將剛整理好的嘉谷集團2010年年報數據遞給齊政。
“這是去年的年報。”盡管2010年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十分復雜,嘉谷依然實現高速穩健增長,保持國內市場領先地位,在銷售收入、利潤、現金流等方面均再上一個臺階。
這讓王昱業很高興,介紹時的語氣都特別興奮:“……去年,嘉谷糧油依然是集團的頂梁柱,全年營收1275億元。大米年銷售量達到1100萬噸,食用消費市占率為10,行業第一;食用油年銷售量達到450萬噸,銷量同比增長了40,躍居行業第一。”
“食品飲料業務板塊也不負眾望。嘉谷乳業持續增長,年營收為508億,凈利潤達43億,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傲視同行;清源啤酒年營收剛好突破400億元,年銷量首度突破千萬噸,真正成為了行業老大。”
“嘉谷農牧方面,生豬業務是營收大頭,全年營收170億元,行業第二。按照一季度的生豬行情走勢,今年有望實現翻番……”
“嘉谷國際拜全球糖業進入牛市所賜,實現了大翻身,全年營收達到154億元……嘉谷金融方面,刺客基金今年以穩為主……還有嘉谷農資……”
“2010年,集團實現銷售總收入3166億元,同比增長22,略高于此前公司的預計;同時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凈利潤達285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了30……”
“此外,集團借款總額為197.6億元,其中70為長期借款,同比下降24……”
老實說,齊政捧著這些數字,能津津有味地讀上一天。
他看中的,并不是這些數字代表的金錢,而是數字背后代表的行業綜合實力。
去年,嘉谷集團首度登上中國500強企業榜單,排行第25位,剛好落后于排行第24位的國糧集團。
嘉谷集團此前沒有公布過詳細的財報,外界的評估出入還不小——按銷售收入計,嘉谷集團超過3000億元的營收,已遠超于國糧集團去年的1700多億元。按照去年公布的榜單數據對比,嘉谷集團的實際排行應該是第13位;在它前面的,是一水的“中”字頭國企。
這個營收規模跟排行榜首的中石化的近1.4萬億營收當然有天壤之別,但在民營企業排行中,已經是第一了。排在嘉谷后面的,是大名鼎鼎的華為,也不過是接近2000億元的規模。
如果放在國內來看,這當然可以稱得上是輝煌了——哪怕拆分開來,嘉谷糧油子公司也能排進中國500強前五十;嘉谷系旗下,能排進國內前五百的子公司,更是多達七家。
但如果放在國際來看,包括齊政在內的嘉谷高層都不會有任何驕傲的情緒。
嘉谷集團跟四大國際糧商之一的嘉吉一樣,都達到了世界500強的標準,但因為是私人公司,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都沒有找到兩者的名字。
不同的是,按照嘉吉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嘉吉去年營收為1098億美元,足足是嘉谷的兩倍有余。前者可列入榜單前30,后者不過是前160,這就是明晃晃的差距!
除開嘉吉,排行第二的國際糧商ADM營收也有近700億美元;嘉谷在營收上最接近的,是排行最末的邦吉,大家都差不多是450億美元出頭。但如果只看糧食業務,嘉谷依然是遠遠不及。
而在世界榜單上,還有很多被歸為“貿易”行業而非“糧食生產”行業的巨頭,都和農業、糧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來寶集團和低調的島國丸紅、三井物產等,實際上也是有著豐富國際糧油產業鏈經營經驗的國際大糧商。
從營收情況看,國際糧商大體處于擴張的狀態。對比去年,國際大糧商的排名和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從這個角度看,國際大糧商的地位在上升,影響力在增強。糧食行業在全球財富的盛宴中,強勢分羹——惡劣天氣造成的糧食減產、糧價上漲是去年國際大糧商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
巨頭很難倒下,巨頭還在前行,新巨頭正在崛起……
國內國際各種橫向縱向的對比后,齊政輕呼了一口氣:“前路漫漫啊!”
王昱業興奮過后,也沉穩下來:“其實,不到十年的時間,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堪稱神跡了。”
“再過十年,誰又能知道,我們會強到什么程度呢?”
——這才是嘉谷體系真正的驕傲,我們一直在變強!
齊政聞言,也笑了:“有道理,那就這樣吧,將這份年報對外公布!”
王昱業點點頭:“好,我們也確實應該以更開放、更透明的態度與外界積極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