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發改委胡主任眼里,還是在齊政眼里,亦或是在國家大佬等人眼里,阿拉鄯沙漠區的治理開發,都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工程,它還附帶著強烈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政治上,僅從國際上來看好了。關注土地問題的第一個全球性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生效十五年來,階段性目標愈發清晰——“到2030年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
作為全球治沙“尖子生”,中國一直向國際社會宣布履約自愿目標,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嘉谷的治沙工程,正好與國家這一意圖不謀而合。
經濟上,哪怕向沙漠要糧性價比不高,但利用沙漠里大量空置的平地,以及充沛的陽光資源,生產生物能源,難道不香嗎?
這種既可以做成“國家名片”,又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只要不是腦袋瓦特了,都會大力支持的。
唯一憂慮的是,袁院士的跟蹤研究生態環境影響的時間還太短,得出的結論很難說就是有代表性的。
嘉谷雖然證明了自己有能力運用大量的資源,來完成更大的項目。但就時間上來看,嘉谷開發沙漠也就幾年的時間而已。
這么短的時間,并不足以令投資人感到安心,無論是私人投資人,還是“機構”投資人。
而比起經濟上的損失,國家名片受到損害,是更加不可接受之事。
從安全的角度來講,再緩上幾年,讓中科院的數據模型更加完備,再加大投入,才是政治正確。
但對于能開掛,能確保項目不失控的齊政來說,國外如潮般的反對,反而是件好事。
不是說外國人反對的,我們就一定要贊同;而是在袁院士證明了嘉谷開發阿拉鄯沙漠區會形成正向循環的前提下,海外的反對,讓國家終于也下定決心,誓要把阿拉鄯沙漠治理到底。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如果沒有刺激,就不會下定決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作為電子信息產業基石的半導體產業,在美國一再制裁我們的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之后,國家才痛下決心,大手筆發展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以突破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11月底,在發改委的協調下,嘉谷與國投集團聯合成立阿拉鄯沙漠基建基金,募資1000億元,投向作業道路、管道管網、覆草固沙等沙漠治理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這是沙漠治理史上最大的一筆融資案例,震驚了產業界、資本市場。如此大手筆,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國家意志,看到了政府對全面治理開發阿拉鄯沙漠區的魄力。
與此同時,中科院公布了阿拉鄯沙漠“深層循環水層”的地理大發現成果;“兩漠水庫”工程在水庫主體大致完善的情況下,二期工程,即修建通過騰格里沙漠的水道,繞過賀蘭山向黃河補水的東線工程,正式通過審批,即日動工建設。
主流媒體也定調,將“兩漠水庫”工程和阿拉鄯沙漠治理開發工程,稱為“超級工程”,是“國之重器”!
別看我們國家在國際輿論上沒有多少話語權,但是在國內,戰斗力還是杠杠的。
“阿拉鄯地區,雖然坐擁三大沙漠,但在歷史上曾是個水草豐美的地方,甚至享有“居延大糧倉”的盛名。
如果說沙漠是大自然的懲罰,那我們就要做出一點彌補。
如果每一代人,都只索取自然資源,把治理交給下一代,終究會讓人類無以為繼。
而我們也見證了,用勤勞的雙手、科學的理論,終能力挽狂瀾、全力回天。
這樣的盛事,一生見證一次,已足夠震撼。
治沙,關乎一個古老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治沙與治國,在當代,歷史性地走到了一起。
向土地荒漠化宣戰,中國在行動!
維護共同的地球家園,中國在行動!
守衛人類的共同命運,中國在行動!
央視播放的關于嘉谷開發出的綠洲和“兩漠水庫”的紀錄片《超級工程》,讓人熱血沸騰。
中國人,對于“大”的追求,簡直是刻到骨子里的。
買房子要盡力買“大”房子;買手機要“大”屏幕;看電影追求“大”制作;連稱贊都以“大”為尊……將幾萬平方公里的沙漠變為耕地,將可循環的深層地下水滋潤整個西北,這樣的超級“大”工程,足夠振奮人心!
在主流媒體的力挺下,之前輿論對于嘉谷開發沙漠這一行為的譴責,就如雨打風吹去,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氣候了。
回到嘉谷總部,看著陡轉的輿論形勢,齊政樂了:“有國家做背書就是牛啊!”
這就是嘉谷公關部的輿論戰戰略,根本無需與綠和組織硬碰硬,只要趁此機會,將嘉谷沙漠開發項目上升到國家層面,國內的輿論就迎刃而解了。
綠和組織是頭鐵,國際影響力也很大,但在中國這一畝三分地上,還輪不到他們撒野。
與國家意志對抗?那不等于是送人頭嗎?
你看他們組織的所謂“抗議活動”,對于阿拉鄯沙漠區正在建設的“兩漠水庫”就選擇視而不見,而是只選擇針對嘉谷沙漠開發基地,不就是“柿子挑軟的捏”嗎?
王昱業就笑笑道:“有國家做靠山當然好,但壓力也不小啊,說得難聽點,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啊!”
齊政聳聳肩:“沒辦法,誰讓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呢?”
嘉谷雖然資源充沛,但幾億年形成的生態系統,被幾百年的現代文明破壞,想用幾十年把它恢復,談何容易。
資金資源自不用多說,即使是1000億元,灑到阿拉鄯沙漠的基礎設施建設里,也就打個水漂。
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更加嚴重。缺的不僅僅是人才,還有大量普通勞動力。西北沙漠畢竟不同東部地區,生活稱得上是艱難,對勞動力的吸引力甚至連東部的小城鎮都不如。如果全靠嘉谷組織人力,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了。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要系統地治理開發沙漠,連國企都算上,也找不到一家比嘉谷更合適的了。
有了水,在沙漠里把樹養活不算難,但要真正發展出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的、自主可控的沙漠產業,齊政只想叉腰吶喊——還有誰!
而如果能完成這一超級工程,那么,嘉谷就等于是站在了頂端。
相比開發阿拉鄯沙漠帶來的種種好處,所謂的負面效果,簡直不值一提。
——國內對嘉谷的譴責已經不成氣候,但是國外依然是冷言冷語當道。
齊政卻更不在意了:“要做大事,還怕被罵嗎?愛因斯坦還因為原子彈而備受責難呢。再說了,現在,挑事的綠和組織應該顧不上罵我們了吧?”
王昱業露出微笑:“呵,他們都自身難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