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形的需要,陳憲打算建立北,中,南三條外圍防線。
南部的防線位于海州,也就是今天的連云港地區到鄴城,蘭陵一線。
北部防線計劃是從益都,到萊州灣一線。
中部防線,計劃中應該在泰安到泗水一線
為了取得北部防線的完整性,陳憲開始向益都城外增兵。
此時的益都城已經沒了主人,它的前任主人完顏承宗和完顏平濤父子已經帶著他們天平軍前往遼東。
原來,就在蒙古大軍一把火少了中都,北還草原之后,完顏承宗父子不知怎么運作的,竟然受命去遼東征討耶律留歌。
金宣宗完顏珣任命完顏承宗為元帥右監軍,遼東兵馬都總管,完顏平濤為遼東招討使,盡起三萬天平軍北伐,對外號稱十萬大軍,殺奔遼東。
完顏父子剛剛離開益都,陳憲就占領了這座山東東路最重要的城市。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陳憲緊守者自己消化地盤,苦練內功的方針,將精力主要集中在內部。
他一方面穩扎穩打的進行地方行政的建設,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寧可將一部分地區放任自流,只進行比較粗放的軍事管轄,讓當地暫時實行自制等方法維持基本的統治。
在已經建立政權的地方,進一步堅持以學校為地方行政中心的策略,將新占領地區的教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
在已經建立政權的堡寨,建立水泥廠,磚窯,穩步推進對占領地區堡寨的加固改造,新城堡的建設,小堡寨的遷移和合并。他要在形勢再次惡化之前,將山東東部地區建設成一片城堡森林!
和蒙古人作戰,最讓人討厭的就是他們的機動性,最怕的就是對方不和你正面對抗,而是繞到你的內部去,進行燒殺搶掠,破壞生產,陳憲這種半熱兵器軍隊,對物資生產的依賴,要遠遠高于這個時代的冷兵器軍隊,非常害怕這種破壞生產的焦土政策。
在未來的戰爭中,如果陳憲沒辦法建立一支能夠和蒙古鐵騎周旋的騎兵的話,那城堡戰術,就是他對抗蒙古鐵騎的最大依靠。
有了這些保護后方的城堡群,他才能山東這片無險可守的大平原上,和蒙古鐵騎從容周旋。
除了根據地建設,尋求新的貿易對象,也是陳憲現階段的重中之重。
目前這個時代,對外貿易最好的對象無疑就是南宋朝廷。
在實驗二號建成之后,陳憲和他的造船師們經過一番改進之后,終于定型了一百噸級海船的型號。
這種帆船長二十二米,寬七米,重一百噸出頭,采取西式的蓋倫船船體,中式的硬帆為動力,在甲板下面有一層炮甲板,可以安裝左右各十門十二磅火炮。
這種帆船放在大航海時代,毫不起眼,但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海上的霸王。
這個時代雖然有有比這種帆船大得多的船舶,但從戰斗力上來講,都和這種專門為了戰斗而設計的戰艦相差不止一個等級。
陳憲將這種帆船定為啟明星級帆船,組織手下船廠,同時投產五艘啟明星級帆船。
這大半年來,陳憲一邊試制新船,也同時在實驗改進船塢,在建造第二艘試驗船的時候,他又同時新建了四座船塢,將原本就刻意培養的臃腫造船隊伍一分為五,又招募了一些造船工補充后,成立了五支造船隊。
這次的五艘啟明星級帆船,也使用之前從民間造船廠搜羅的成品船材建造。
造了這五艘船之后,陳憲搜羅的成品船材就所剩不多了。
陳憲建設木料堆場,陰干船材的同時,也讓人嘗試著建設烘房,用烘干的方式快速取得優質的船材。
可惜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烘房實驗團隊浪費了一堆木材和建筑材料,卻沒有烘出一根合格的船材,這個時代,溫度濕度的控制是個大難題。
五艘啟明星級別的軍艦下水,陳憲并沒有急著組建海軍,而是組成了一支海上的武裝商船隊。
一方面,陳憲并不知道該如何去組建一支海軍,其次他覺得這也沒有必要,因為他并沒有來自海上的敵人。
陳憲覺得,他的船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定位在商船,運輸船,后勤補給船這些方面。
五艘新船的船員一部分是陳憲在沿海地區搜羅招募的老海員,一部分是他從陸軍中招募選拔的年輕士兵。
之前兩艘實驗船在訓練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從年輕士兵中甄選出能夠適應海上生活的人。
被挑選出來的士兵,會輪流跟隨兩艘實驗穿出海訓練。
陳憲將武裝商船上的水手分為三種,一種是操船的水手,一種是專門負責戰斗的水兵。
操船的水手也能參與戰斗,但水兵則不會參與操船和勞作,他們是專門的戰斗人員,待遇比普通水手好的多,除了海戰之外,他們也是是船長用來鎮壓普通水兵的力量。
所以,水兵都是從陳憲麾下士兵中挑選出來的,忠誠和戰斗力都能得到保證。
普通水手平時并不裝備武器,只有在戰斗即將來臨的時候,才由船長下令,打開武器虧,對他們進行臨時武裝。
而水兵在平日值班的時候,就需要穿著輕便的盔甲,持著輕便的盾牌和長劍,佩戴轉輪打火的短火槍,在船上指定的地方待命,隨時準備戰斗,不值班的時候,他們可以待在艙室里或者在甲板上活動。
水兵的艙室比較靠近甲板上層,也比普通水手的艙室稍微寬敞些。
第三種船員是火炮手,他們專門負責船上二十多門火炮的操控,也都來自步兵的選拔,待遇和水兵差不多。
因為船員在新船下水之前就就已經挑選好,并經過一定的訓練,所以,五艘新船下水之后,船員很快就位。
新船隊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訓練之后,就滿載著貨物揚帆出海,沿著海岸線向著南方駛去。
一起出發的還有密州當地的不少海商的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