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逃亡的兩班貴族先逃往開京,但他們發現,國王和朝廷已經逃離了開京……
陳憲的軍隊兵不血刃的就占領了高麗的開京。
占領開京后,陳憲的大軍并沒有停止腳步,他們一直推進到漢江北岸。
陳憲大軍抵達漢江北岸之后,開始休整,后方的官員和民兵開始接管占領區的城市和鄉村。
這一次的接管比第一次要容易的多,首先是占領區的兩班貴族基本上都跑光了,其次一些自己跳出來趁火打劫的刺頭也被過境的軍隊給順手鎮壓了,沒有了這兩類人,剩下的就都是一些順民。
等到后續的官員和民兵接管了占領區之后,陳憲的軍隊也基本休整完畢,艦隊和運送給養的商船隊也抵達了漢江。
在補充足了給養之后,陳憲的大軍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跨過漢江,繼續向南推進。
陳憲大軍的渡江,讓逃亡到南部的高麗貴族們徹底絕望和崩潰了,大批兩班都乘船逃亡國外。
一部分兩班逃亡去了日本,一部分更富有的兩班有能力弄到大船,則跨過東海,去了更遠也更富有的宋國。
這一次,有了充足的,懂得高麗語言人才,陳憲不再中間止步,他花了近一年時間,水陸并進,一口氣吞并了整個高麗半島。
在侵吞的過程中,陳憲一如既往的對高麗的兩班貴族執行了殘酷和徹底的清洗政策。
不過這一次,他想殺光高麗兩班的期望是徹底落空了,因為整個高麗國,十多萬兩班貴族,竟然大部分都逃亡了海外,其中大部分都逃去了日本,一小部分去了更遠的宋國。
沒有了既得利益群體,整個高麗很快就被陳憲的迅速安插下去的政府掌控了起來。
陳憲相信,用不了多久,這塊底盤就會成為他的戰爭潛力。
就在陳憲躊躇滿志時,一個消息將他召回了遼東半島。
木華黎在中都隱忍了一年之后,終于有新動作了!
之所以是隱忍,是因為,在過去經略高麗的一年中,陳憲并沒有停止對河北地盤的蠶食,一年間,他又將城堡線向西北方向推進了一百多里,抵達了河間府,衡水,邯鄲一線,在海岸線上,陳憲的城堡甚至已經推進到了后世天津附近,沿著一條不知是后世海河還是永定河的大河沿岸修建城堡,依托河流向內陸發展。
陳憲收到的木華黎出擊的消息,就是從天津經海上傳到陳憲手里的,當時陳憲正駐扎在高麗半島一個名叫揚州的地方,這個地方,未來會改名叫做漢城。
收到木華黎出兵的消息后,陳憲兵沒有慌張,畢竟他一直在等著這一天。
陳憲甚至也沒有馬上返回山東,他先坐船到了遼東半島的蘇州城。
經略高麗半島的海陸大軍也跟隨他一起返回了蘇州城,一時間數萬兵馬,一百多艘大小戰艦云集蘇州港。
于此同時,在山東,楊妙真率領著他的騎兵師,兩個馬步兵旅,前往北部和李石率領的第一步兵師匯合。
去年,為了應對來自北方的壓力,陳憲對北部的邊防的兩個步兵旅進行了擴編,又新編了第七,第八兩個步兵旅,和第一,第二步兵旅一起組成了第一步兵師,一共六萬多人,由李旦擔任第一步兵師師長。
第一步兵師加上楊妙真率領的第一騎兵師,兩個馬步兵旅,山東的北線戰場上一下子就集中了十多萬大軍。
楊妙真和李旦合兵之后,將大軍開赴棱堡帶的北部邊緣,呈兵河間府一線,準備迎擊木華黎率領的大軍。
雖然這一次陳憲聚集了將近十三萬大軍,但相比于木華黎的大軍,還是相形見絀。
這一次,木華黎可謂是傾巢而出,他原本匯聚于中都訓練的二十萬漢軍,這次出動了十五萬人,再加上木華黎本身的三萬蒙古騎兵,這次木華黎總共出兵十八萬人之多。
當這雙方一共三十萬人的大軍在華北平原上排開陣勢對制度的時候,站在望樓上看著眼前連綿沒有盡頭的連營,一向大心臟的李石也產生了一種窒息的感覺。
沒錯,這次戰爭的統帥并不是第一騎兵師長楊妙真,而是第一步兵師長李石。
作為步兵統領,李石對陳憲建立的這支新式軍隊的理解,是要超過一直率領騎兵的楊妙真的。
作為這次戰爭的一方統帥,李石感到了無比沉重的壓力。
而更讓李石更感到壓力的是,對面的蒙古漢軍擺出的并不是傳統的軍陣,而是莫里斯方陣!
沒錯,敵人的十二萬步兵擺成了一百二十個營級的莫里斯方陣,這一百二十個方陣,又形成了一個橫向二十四列,縱向五排的巨大軍陣,整個軍陣呈現弧形,對李石這方的四個步兵旅組成來的方陣微微呈現包圍態勢。
蒙古漢軍中的火槍兵大約有四萬多人,比例不到一半,因為他們火槍數量不足,
在敵人的大陣的左側,還有一個由兩百多架炮車組成的炮兵陣線,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守護在炮兵陣線的左側。那是蒙古漢軍的騎兵隊伍,這支騎兵隊伍全都是由沖擊騎兵組成,其中還有五千人的人馬具裝。
和上次戰爭一樣,蒙古騎兵躲在漢軍步兵的身后,等待這機會,李石能影影約約看到,在蒙古騎兵的隊伍旁邊有著一大群駱駝,李石知道,那群駱駝上托著四百多門不到一斤的小炮。
雙方大軍在緩緩的接近著,最多再過二十分鐘,己方大軍就會進入對方的射程范圍之內。
就在這時,李石看著對方的炮兵陣線,突然露出了一絲笑容。
露出了笑容的李旦,拿起了一面小小的令旗對著不遠處的掌旗官揮舞了片刻。
一直留意著主帥動作的掌旗官立即命令身邊旗手升起了幾面旗幟。
陳憲的軍令系統,經過這么多幾年的摸索,已經形成了一套旗幟,鼓號,傳令兵相結合的成熟系統,無論白天黑夜都能保證軍令的快速傳達。
隨著巨大旗幟升起,位于李旦步兵大陣左側的炮兵陣線想起了隆隆的炮聲。
那炮聲沉悶而劇烈,和以前的炮聲有些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