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魏春城問話,黃啟明趕忙伸出五根手指頭說道:“五千。”
“好計算!”魏春城贊嘆道,“只有八個月還不至于要你百分之二,你要知道大明銀行現在可是專門照顧縉紳的,一年才百分之二。”
“一年百分之二,不是十天啊?”黃啟明瞪大眼睛問。
“怎么?我什么時候說是十天了嗎?”
“沒……沒有……”黃啟明用手指頭哆哆嗦嗦指著自己說道,“是我想錯了。”
其實,黃啟明最喜歡放高利貸,又沒有耐心,從來都是十天一結算的,三十天利滾利,如今聽到一年百分之二真是頓時感覺這買賣劃算。
魏春城繼續說道:“就算是一年吧,利息還不到一千兩。黃老爺,你這可是賺了四千啊。你的本金這才兩千而已。”
黃啟明還用得著魏春城給他算?這其中的利益自然是了解得十分透徹。
當即說道:“五天之后,就有船回來了,到時候我就有錢了。我現在就可以給魏大人你說,我要認購三萬兩。另外,不是能貸款嗎?我貸款一萬,如何?”
王老六聽說要認購三萬,當即很是激動,用手不停地捅著魏春城要他答應。
魏春城卻不動聲色,繼續對黃啟明說道:“咱么想來都圖個吉利。你出三萬,再借一萬,這就是四萬。四字不好,如同死字啊。”
黃啟明轉了轉眼珠說道:“那我就貸款兩萬。”
魏春城笑著說道:“黃老爺,貸款可是要有抵押的。我知道你家有良田千頃,可是抵押總是不適合吧?不如貸款一萬,認購四萬,湊成五萬,一個整數,圓滿。”
黃啟明轉了轉眼珠拍大腿說道:“好!四萬就四萬,我黃啟明買了。”
“好!黃老爺果然快人快語,在下佩服,那我就回去,靜候佳音了。”
“沒問題,我黃啟明說話決不食言,五天只需要五天,我就抬著銀子過去。”
“如此,有勞了。”
從永歷十五年三月開始,李存真讓所有村官兜售“江西債券”,對象就是縉紳,特別是大地主。忽悠著這些大地主在新成立的大明銀行貸款,給自己加杠桿,但是鑒于目前明李銀子有限,規定杠桿最多只能加三倍。
李存真的點子其實來自于后世英國。希臘在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之下已經五百多年了,終于趁著奧斯曼虛弱開始爭取獨立。當時,英國很希望希臘能夠獨立出來,因為這是一個打擊奧斯曼土耳其的好機會。為此,英國需要大力支持希臘。
但是,英國人又舍不得自己花錢。聰明的英國人一拍腦袋就來了一個金融創新。把希臘獨立戰爭衍生為金融產品。
先評估希臘稅收,然后再把稅收的額度變成債券額度出售,以此來籌措資金。然后把這部分錢貸款給希臘。希臘拿到錢之后與土耳其人作戰,獲得獨立之后,再用稅收或其他收入還錢,并且支付利息。
如果希臘輸了怎么辦?錢是不是就打水漂了?誰還錢?
這就不太清楚了,反正這個世界上除了蘇共和土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成功賴掉英國人的賬。到時候英國人為了希臘債券肯定是要玩命的。
李存真受此啟發,兵進江西之前,就把這次江西爭奪戰變成了金融衍生品,發行“江西債券”,承諾拿下江西后用土地稅和瓷器收入還錢。
江西債券,其本質也是李存真為以后財政突然陷入困難而尋找解決方案做得一次實踐、嘗試。
國家借款越少越好嗎?財政赤字對國家來收是壞事嗎?
近代經濟學家推崇所謂“預算平衡”——收入與支出相當,沒有借款。
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后世的大英帝國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恰恰就是因為他善于借款。
近代歐洲最大的特點就是戰爭不斷。戰爭當然是要死人的,但是戰爭同時也是一個推動歷史車輪前進的動力。十五世紀的軍事革命,導致槍炮投入戰場,各國軍費飛躍式增長,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各國不得不大量借款。許多國家因此而崩潰,法國大革命就是因為背負了巨額債務而引發的,最后路易十六上了斷頭臺。只有英國沒有出現財政崩潰。
在李存真原本的時空里,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歐洲各國陷入了無止境的戰爭中,最后獲得勝利的是英國。
近代戰爭規模不大,甚至還沒有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大,武器也沒有很大的技術革新。英國能過取勝,并不是因為在軍事上具有壓倒性優勢。而是英國擅長籌措資金。當時,英國發行公債以籌措戰爭費用,然后長期返還,正是這種制度讓英國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最重要的不是籌措資金金額的大小,而是信譽,是國家能否按時足額還款。西班牙的失敗就是不能按時還款,法國也是這樣,這就導致下一次貸款的利息會相當的高。如果你不提高利息,是不會有人貸款給你的。然而,英國一直能夠還款,信譽非常好,荷蘭也是如此。所以,英國能夠以超低的價格獲得貸款,而且能夠及時地籌措資金。這最終讓英國獲勝了。
想要在戰爭中取勝,就必須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這聽上去理所當然。但是,沒有軍餉、錢糧、器械、火藥,怎么戰斗到最后一刻?
這一切都需要財力支撐。一旦財政崩潰,就無法戰斗下去了。
李存真知道信譽的重要性,而且在李存真看來,整個中國都在她的視野下。只要明李政權的信譽足夠好,不要說在明李統治之下能夠賣掉債券,就算是在滿清,那些為了發財的也愿意認購債券。
第二次英荷戰爭當中的荷蘭就認為自己可能打不贏戰爭,紛紛投資英國。相比之下,滿清的那些主子們就比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資本家更愛國?呸!
賺錢就是要賺天下人的錢!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南明明李政權并不缺少資金。如今李存真手中掌握著兩千多萬兩銀子的巨款。他貸款是有其他原因的。
明李內部也有人對李存真的決定進行了質疑。
到了永歷十五年八月,明李戶部下屬的財政部和計劃經濟委員會一共賣出債券四千六百萬兩,江南和浙江兩個省百分之八十的縉紳都購買了債券,相當于永歷十四年明李一年財政收入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