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長沙之初,馬得功就看出長沙不容易防守。城墻實在殘破,城頭上面許多女墻都被削平,牙墻是用的木頭和藤牌臨時充當的。
部分墻體損毀嚴重,缺口處只是用木料和石料和著泥土草草修葺。這樣的地方很多,遠遠看就像一件衣服上打了很多補丁。
護城河又小又淺,南面一段甚至沒有護城河,只有一道淺淺的溝,更不要提在護城河里蓄水了。
這樣的長沙城如果打起仗來,是根本無法防守的。
春秋時代的伍子胥就說過要建國必須先修筑城郭立守備。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國人在筑城方面頗有造詣。
后世所謂棱堡,其實在中國人這里不過是一個小花招罷了,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厲害。在本質上還是個古代技術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城堡。正所謂一力破萬法,一力勝十會。城堡需要的不是花招技巧而是結實、高大。再好的設計倘若沒有結實和高大的特點,如同紙糊的一般,也是沒有一絲用處的。
中國商朝時候的城墻就高達十米,城墻底部厚二十米,頂部厚度達到五米。明朝時一般縣城的城墻,也能夠達到高十米基地二十米厚頂部五米厚的規格。相比之下,西方羅馬城的城墻不到七米高,厚度是一點五米到兩米。相比于中國古代城墻基本上就是一個紙盒子。
所以,中國古人沒有太重視火炮不是因為冶金技術不發達,人的思想不先進,而是因為中國筑城技術太發達了,火炮的威力不足以撼動中國的城墻。
但是火炮想要轟開一兩米厚的歐洲蠻子們的城墻并不是特別困難,何況很多城墻還是木頭做的并非夯土筑成。如此一來,以碎城為目的的大型火炮就應運而生了。西元1375年法國卡昂就制造出了一千八百斤的火炮,勃艮第公國的統治者勇敢者腓力的火炮的炮彈便有一百八十斤。奧斯曼土耳其的烏爾班巨炮更是大的驚人。可以說,歐洲追求大炮是因為他們的土木工程水平低。
但是,歐洲所謂的大型火炮在中國城池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烏爾班大炮大是大,可威力不行,以炮神保羅看來,烏爾班大炮失了倍徑比無法發揮出巨大威力。而且打一炮還得休息四個小時,正好給了工人修補城墻的時間。況且,在歷史當中烏爾班大炮最終以炸膛告終。
如今,滿清非常重視火炮,但是也不過是用來打人的,不是用來攻城的。尚可喜和耿仲明在攻打廣州的時候使用了七十門火炮轟擊了一個上午才勉強在廣州城墻上打開一個缺口。可見,此時清朝雖然號稱火炮部隊,但是必須加上野戰二字,攻城火炮部隊根本就不適合清軍。
但是,即便如此,清軍的火炮對如今的長沙城墻來說仍然威脅巨大。甚至用不著打在用木材和石塊堆積的“補丁”處,只需要把炮彈打在城墻上,憑借震動可能就會使長沙城垮塌。
馬得功想過修葺長沙城墻,但是事情繁雜一直沒有機會而且到了冬季根本不適合施工。今年竟然格外的冷,湘江都封凍了,不知道這是老天爺開的玩笑還是自己倒霉。他又沒有錢,作為軍官更沒有權力征調民夫,上邊又不派民事人員過來,所以老馬也只能干看著。
如今的長沙基本上就是一個紙盒子,還四處漏風。
雖然滿清的火炮是用來打人的,但是用來轟擊這樣的城墻,很快便會得手。當城墻塌陷的時候,戰士們的心理防線也會跟著塌陷。長沙便不可守了。所以,不可以在長沙防守。守長沙,卻不能戰長沙。馬得功將目標投向了不遠的衡陽。
吳王元年的冬天很冷,地竟然都凍硬實了,河流都結了冰。一連幾天下來,艷陽隱藏了身形,天陰沉沉的。寒風凜凜,吹在臉上不能說像是刀割,但是吹久了卻也發麻。
戲劇性的是,天雖然冷,馬得功的心中卻是暖洋洋的。
不為別的就為自己的兒子。馬三奇人現在就在南京,聽說吳王讓馬三奇去了南京講武堂,看來這是要被重用了。馬得功聽到馬三奇去了講武堂的消息后非常欣慰。想到自己父子被吳王如此看重心中便一陣激動。馬家距離飛黃騰達不遠了。
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守不住衡陽和長沙,耽誤了自己的前途是其次,耽誤了自己兒子的前途可就擔憂了。再說,這不是給關爺丟人嗎?以后神策軍在淮東、淮西和近衛三軍面前都抬不起頭來。自己兒子也抬不起頭來怎么好?
“軍門,馬已經備好了。”有小校前來報告,打斷了馬得功的思緒。
“其他人都準備好了嗎?”馬得功問。
小校回答:“都準備好了。不過,軍門,現在天氣如此寒冷,眼看就要下雪了。是不是馬上就走,若是下雪了就不好走了。馬兒若是著了涼也會傷了風寒的。”
“現在就出發!”馬得功說道,“關爺走的時候留下的這一千匹戰馬都是蒙古馬。你見過蒙古馬不耐寒嗎?少要小題大做。”
小校嬉皮笑臉地說道:“蒙古馬是沒事,可是不還有七百多滇馬嗎?那畜生怕冷。若是給風吹了就跑不動了。買馬的時候花了不少錢,若是死了去,軍門怕不是要心疼死?”
馬得功想了想說道:“好吧,現在就出發,咱們先走,讓第二團快一點跟上。”
“是!”
吳王元年冬月二十三日。在馬得功的率領之下神策軍第二師師部、第一團、第二團共計七千人集結衡陽。馬得功到了衡陽后一邊督促明軍加緊修繕衡陽城防,一邊率領手下一眾軍官勘察衡陽及周邊地形。
馬得功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得到消息,平西清軍最近便要有大動作。他判斷目標肯定就是衡陽無疑。
吳三桂手下大將吳國貴率軍占據常德、辰州、邵陽、零陵等湖南西部重要城池后便屯兵不前,不是沒有實力,而是希望等著明清兩軍廝殺殆盡后來個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