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不知有多少人因重逢的喜悅徹夜未眠。
太夫人拉著平國公說了大半夜的話,直至四更天才睡下。
苦命的平國公,只睡了一個多時辰,就去上朝了。
平國公多年不在京城,和朝中武將們多有書信來往。進了金鑾殿后,衛國公靖國公主動和他招呼說話。晉寧候鎮遠侯等武將也紛紛湊了過來寒暄。
身為武將,誰不想立下不世戰功?
邊關打了半年多的仗,雖然損傷不少,可最后的勝利終歸屬于邊軍。平國公這個邊軍主將,風頭之盛,無人能及。
平西侯看著平國公被眾人簇擁在中間,心里忍不住腹誹。
這些個逢迎拍馬的,剛才還圍在他身邊對他夸贊不迭。平國公一來,一個個就都跑去平國公那兒了。
其實,平西侯的風頭也著實不小。領軍增援有功,更令人眼熱的,是次子朱啟玨被賜婚康寧公主,成了準駙馬。
不過,平西侯日日都在京城,想什么見就什么時候見。平國公歸京還朝,待不了多久可就得回邊關去了。眾人當然想趁著此時多套套近乎!
“已經到了上朝的時辰了吧!”平國公等來等去,沒見宣和帝臨朝,不由得一陣詫異。
衛國公壓低聲音道:“皇上自去年起,龍體頗為虛弱,時常生病。昨日皇上設宮宴,喝了些酒,定是吹了涼風,又歇得遲了。說不定,今日就不會早朝了。”
平國公略略皺眉。
宣和帝的龍體,竟衰敗到了這等地步了嗎?
衛國公所料半點沒錯。
等了小半個時辰,沒等來宣和帝,來的是天子近侍趙公公:“皇上有旨,今日不必早朝,請諸位大人各自回官署。”
眾臣拱手應是。
平國公心里一沉。
他私下里和朝臣們沒少來往,書信中也時常有人提及宣和帝龍體情形。不過,百聞不如一見。今日親眼目睹,心里頗有些沉重。
對大楚百姓來說,宣和帝不是什么好皇帝。這些年,大楚連連戰亂,百姓們被重賦和兵役壓得喘不過氣起來。
對武將們來說,有這樣一個好戰又重軍功的天子,卻是天大的幸事。也因此,大楚朝從不缺悍勇不畏死的武將。
宣和帝龍體虛弱,只怕壽元不長。接下來,立儲一事,也該被提上朝堂了。
平國公正要往外走,趙公公走了過來:“平國公衛國公靖國公請留步。皇上請三位國公爺去保和殿議事。”
金鑾殿離保和殿不遠,放慢腳步,一盞茶也到了。
衛國公瞥了神色沉穩的平國公一眼,忽地低聲笑道:“你還沒見過未來兒媳吧!今日進保和殿,便能見到程太醫了!”
靖國公也低聲笑了起來。
平國公何等老練,自不會因這點玩笑局促臉紅,笑著應了回去:“那我今日倒要睜大眼睛好好看看了。”
看看程錦容到底是何模樣!竟將他那個桀驁不馴的混賬兒子收得服服帖帖。
平國公一踏進正殿,就見到了傳說中的程太醫。
身穿綠色官服纖細窈窕的少女安靜地立在角落里,臉龐細膩如玉,一雙黑眸靜若深潭,紅潤的唇角微微揚起。
果然是個清艷無雙的美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份動靜自若從容不迫的淡定沉靜。在御前當差,能有這等氣度,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一個照面,就將那些或優雅或斯文或嬌俏的名門閨秀比了下去。
平國公心里暗暗點頭。兒子雖然混賬了些,眼光卻是一等一的好。
程錦容也在不動聲色地打量平國公。
賀祈承襲了親娘朱氏的美貌,和平國公相貌并不如何相似。倒是賀大郎賀四郎兄弟兩個,長得更像平國公一些。
身為手掌兵權多年的邊軍主將,大楚朝三國公里的第一人,平國公一臉冷肅,氣勢凌人。朝那兒一站,一拱手,聲音沉凝:“末將見過皇上。”
衛國公靖國公一同行禮。
坐在龍椅上的宣和帝,面色有些泛白,一張口,還沒來得及說話,先咳嗽了起來。連著咳嗽了數聲,才吐出了喉嚨里的濃痰,說話也終于暢快了:“都平身吧!”
衛國公靖國公早已習慣了宣和帝這副模樣。
平國公第一次親眼目睹,心里又是一沉。怪不得宣和帝沒有上朝。這副模樣,確實不宜讓百官窺見。
按理來說,天子召眾臣議事,閑雜人等都該退出殿外。
不過,宣和帝龍體一日不如一日,時常生病,早已習慣了令程錦容隨伺一旁。
宣和帝沒提,幾位國公自然不會不識趣的多嘴。
“平國公歸京還朝,朕心甚慰。”宣和帝難得這般和顏悅色:“邊關戰事已經平定,你不必急著去邊關,在京城待幾個月吧!經常進宮,陪朕說說話。”
能得天子這一句“經常進宮陪朕說說話”,實在是莫大的體面。
平國公笑著拱手應道:“承蒙皇上厚愛。不過,末將委實放心不下邊關,還是早些離京回去才是。”
賀凇受了重傷,他這個主將也不在。萬一再有別的關外游牧民族打上了趁機“打草谷”的主意,就不美妙了。
身為天子,見了滿心系著邊關局勢的平國公,心里焉能不滿意?
宣和帝隨口道:“既是如此,那就留一個月。朕和你也多年未見了,君臣一場,也該趁著此次機會相聚。說不定,過個三年五載,你聽到的就是朕歸天駕崩的消息了。”
平國公心里一緊,不假思索地應道:“皇上龍體安康,千秋萬歲!”
衛國公靖國公也被宣和帝突如其來的一句驚到了,一同道:“皇上龍體安康,千秋萬歲!”
宣和帝扯了扯嘴角,目光掠過神色如常的程錦容,然后落在平國公等人的臉上:“朕就是隨口一說,你們不必緊張。”
“人總有閉眼的一日。朕今年已過四旬,龍體確實大不如從前。也該考慮立儲之事了。今日叫你們前來,就是想先問一問你們。”
“你們以為,朕該立誰為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