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學,許熙正打算找個地方吃點心,就聽身后的沐清薔問道:“許熙姑娘,我能看看你上課時寫的東西嗎?”
許熙回頭,便看到一臉面無表情的沐清薔正看著自己。
“行。”她從桌洞里拿出記下的一迭紙,遞給沐清薔,交待道,“還沒釘,別弄亂了。”
“嗯。”沐清薔答應一聲,看看旁邊的人,見大家都紛紛起身,沒注意這邊,她壓低聲音道,“你要參加科舉考試嗎?”
許熙詫異地挑眉。
今天沒有崔夫人的課,自然也沒宣布她的考試成績。沐清薔這樣問,應該是從別的渠道知道了她考第一名的事。
她心念一動,不答反問:“你呢?”
“我會參加。”沐清薔語調平平,卻十分斬釘截鐵。
許熙越發詫異。
看到何玉琪好奇地望著她們,張露和沐清蓮也快走到這里來了,她道:“這件事,我得問過家里長輩,還沒決定,所以沒法回答你。”
說著她朝沐清薔微一頷首,拉著滿臉疑惑的許雪出了教舍。
“怎么回事?”一出到外面,許雪就忍不住問道。
許熙把崔夫人找她的事跟她說了。
許雪圓圓的小臉皺成了一團:“參加科舉?”她想起許崇文這幾年念書的辛苦,很不贊成許熙去吃這個苦頭,“我覺得沒必要。考上了又如何?還能跟男子一樣做官?”
“我也沒想清楚呢。這件事先放著,回頭再說。”許熙道。
許雪見許熙的目光一直看著一個方向,疑惑地轉頭看去,就見蕭夫人身邊的那位丫鬟小茹正朝這邊走來。
“二位許姑娘。”小茹見兩人都看到她了,幾乎是小跑著過來,“我們夫人請二位姑娘到那邊院子里坐坐。”說著,她朝來的方向指了指。
許熙正打算吃點心填肚子呢。但既然蕭夫人有請,她也只好點頭答應:“勞煩小茹姑娘帶路。”
蕭夫人所在的院子正是崔夫人那座院子的后面。分給她的屋子還挺寬敞,被她用帔帷隔成了三間。
“坐吧,餓了吧?來,嘗嘗我們府上廚子的手藝如何。”蕭夫人指了指桌上擺著的點心。
“多謝夫人體恤,我還真是餓了。”許熙笑著把自己手里提著的點心遞給小茹,“這是我們府上的,勞煩小茹姑娘揀出來擺上。”
三人分賓主坐下,先吃了些點心,蕭夫人這才開口道:“那日說要開銀樓,鋪子我已經準備好了,工匠也正在尋,這些日子可得勞煩你多畫些首飾圖了。”
許熙驚訝:“這么快?”
蕭夫人一擺手:“自家的鋪子,說一聲就能騰出來。”
“……”好吧,家里有礦的人口氣果然不一樣。
看著面露期待的蕭夫人,許熙實在忍不住勸道:“夫子,我覺得吧,開銀樓,首飾的式樣一定得全,普通的式樣占大多數;新穎的首飾要有,但也不能全部放出去。一下子全放出去,轟動的效果是有了,短時間內能吸引顧客來光顧您的新店,但如果后繼無力,顧客也留不住,還給了別的銀樓模仿抄襲的機會。”
見蕭夫人一臉迷茫,似乎完全不明白她為什么這樣說,許熙只得把做法說細一些:“您在銀樓剛開張時,把手上那九樣新穎式樣制出來作為噱頭,吸引顧客,普通客人來推的還是普通式樣;往后每個月放兩三樣新穎首飾出來,細水長流,這樣既能吸引顧客不斷上門,又能防止別人把您銀樓的新式樣全學了去。”
“你說的對,是我想的太簡單了。”蕭夫人打量了許熙兩眼,問道,“你也不過十四、五歲吧?怎的倒比我還懂的多。”
許熙的底細,云嬤嬤去查過;昨日她們來書院,也向崔夫人打聽過。蕭夫人對許熙的情況了解得清清楚楚。
所以蕭夫人實在想不明白,在市井、鄉村長大的許熙,怕是連首飾都沒見過幾樣,怎么能設計出那么多精巧的首飾?而且看她那日談買賣的樣子,老練的不行,實在想不明白這孩子是怎么長成這樣的。
“……咳。”許熙咳嗽一聲,鎮定自若地瞎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夫子家境優渥,從不為衣食操心,自然不會琢磨這些。”
簡簡單單“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頓時讓蕭夫人和站在她身后的云嬤嬤自行腦補出一個小可憐形象來,再回想一下她們了解到的許熙的情況,對她的心疼一下子達到了頂點。
好好一個侯府嫡女,被人抱錯,養在市井鄉間,小小年紀就得操持家務,想辦法賺錢,真是怪可憐見的。
想著她即便被認回了侯府,還要跑出來賣首飾圖,蕭夫人更可憐她了,忍不住問道:“侯府……對你不好?”
“倒也不是。”許熙道,“老夫人和大夫人對我挺好的,衣食住行并沒虧待我。只是我希望能自食其力。”
蕭夫人跟云嬤嬤對視一眼,并不相信許熙所說的話。
來書院念書,除了交的那點子束脩,平時的花費可不少。想來侯府除了衣食住行和給點束脩,就沒給什么錢。所以這孩子才想辦法畫了首飾式樣去銀樓碰碰運氣。
如果不是遇上她,以裕隆閣東家和掌柜的德性,她怕是也賺不了什么錢。
想想許熙手里缺錢,卻還為她的銀樓著想,勸她少制些新穎式樣,蕭夫人越發覺得這孩子難得。
許熙并不知道蕭夫人和云嬤嬤腦補了許多她的悲慘遭遇,她見午歇的時間差不多到點了,又道:“除了我交給夫子的那些新穎款式,首飾其實還可以依據現有的材料做細微的調整設計。比如一副頭面,或許在男人們看來,這副頭面和那副頭面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咱們女子卻一眼能看出某副頭面鑲嵌的寶石顏色更協調更好看,鑲嵌的位置也很與眾不同。這種協調和與眾不同,考究的就是設計師或工匠們的功力。這種首飾并沒有多新穎,但因為它的某點別致,哪怕是價格貴些,喜歡它的人也舍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