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勝等人是在京城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回來的。
他們乘船到了離京城有幾十里遠的河運碼頭,派了人向趙如熙稟報。
趙如熙早已讓周春跟車行聯系好了,得了信后立刻讓周春帶著二十幾輛貨運騾車去了碼頭,把船上的石頭運至京城。
本來做車行的,客人要運什么東西都是客人的隱私,車行的人是不允許打聽的。
可這一回,看到眾人從船上搬到騾車上的全都是石頭,車行的人忍不住心里的好奇,問道:“周管家,你們運這石頭回京城做什么?”
為防有人打聽,趙如熙早編了一通瞎話,跟周春、馬勝說了。當然,時間地點不同,這套瞎話也要靈活運用,內容要做相應調整。
周春嘆了口氣,從容答道:“我家老太爺去寺廟里燒香,聽寺里的得道高僧說,他明年會有一劫,需得用大悲觀音菩薩誕生地邱城那處的石頭建屋子居住,方可平安度過。因此他便囑家中下人到邱城采買石頭,運到京城來。”
反正趙家老太爺早死十幾年了,也不怕挨咒。
車行的人將信將疑。
不過富貴人家吃飽了撐的沒事干,整日東想西想。尤其是那些老頭兒老太太,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反正他們有錢有勢,隨便瞎折騰。
他也就沒有再問。等別人好奇地向他打聽時,他便把周春的那套說辭說了,大家還唏噓了好一陣,感慨有錢就是任性。
這些石頭足足運了五船,船還挺大,這些石頭又沉,二十幾輛騾車根本運不完。周春在當地又雇了十幾輛騾車,這才將石頭全部運了回去。
趙如熙開始籌備作坊的時候,沒想到能跟皇上一起做生意,有一個這樣好的一個擋箭牌。現在情況有變,她的計劃也跟著變了。
玉作坊,她打算用跟保險柜一樣的操作模式,她隱在身后不出面,直接把光輝偉岸的皇上擺在前面吸引火力。
于是她又在北寧買了一個二進的宅子,專門用來做翡翠加工作坊。為了方便管理,合理利用護院,她把宅子買在了有地道的那處宅子的隔壁。
周春想不明白了。
他問道:“姑娘,咱們隔壁宅子不是空著嗎?怎么還買宅子?”為了拿下這處宅子,姑娘還給了個高價。
“隔壁宅子我有別的用處。”趙如熙道。
蕭令衍的人經常從地道過來,把作坊里加工的鐘的零件搬走。雖說那些灰衣人行蹤極為隱蔽,趙如熙派來守宅子的護院就從來沒發現過他們。但護院守職是有規矩的,行動上相對固定,要避開他們較容易。
一旦她安排人在里面做事,這些人隨意性大,四處亂走,互相碰上的概率就大多了,蕭令衍的人做事會很不方便,發現了更是不得了,秘密完全曝光。
到時候,她是殺人滅口呢,還是殺人滅口呢?
所以她寧愿多買一處宅子,也不愿意冒這個險。
好在她現在有錢,北寧的宅子又不貴,再買一個也不算什么。
大晉這些年國泰民安,京城周邊的房價這些年一直是穩中有升,買了這宅子怎么的也虧不著,以后不用了還可以再賣出去嘛,就當存錢了。
卸了石頭,打發了車行的人,趙如熙給去南方的人每人賞了十兩銀子,道:“你們回去好好歇息,過年前都不用做事了。等過了年,我再安排你們活計。”
在去之前趙如熙就說過,他們路上辛苦,又承擔了風險,因此給他們的月例銀子是每月十兩。他們來回花了兩個多月,馬勝一共給他們發了二十五兩的月例銀子。現在又額外得了十兩賞錢,大家都喜笑顏開,紛紛給趙如熙行禮道謝。
尤其是莊子上抽調過來的那些漢子,拿著銀子,眼睛都是紅紅的。
他們以前在莊子上一年到頭的辛勞,年終能余百來文錢就已是日子過得好的了。現在不過是出去一趟,去的時候坐車,回的時候乘船,又不用他們走路,二個多月就拿到了他們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銀錢,他們覺得自己跟做夢一般。
錢多多的的兒子錢有余要比別人膽子大些。
臨走前,他忍不住問道:“姑娘,以后您還運石頭么?要是運的話,能不能還用咱們?”
莊子上的漢子們聞言,一個個期盼地望著趙如熙。
趙如熙笑道:“自然要運,到時候還用你們。不過什么時候再去得看情況,沒準要隔一年后才去了。”
一年后又有機會能賺這么多銀子,漢子們高興地合不攏嘴,千恩萬謝地給趙如熙又施了一次禮,這才告辭離開,回莊子上去。
“唉,離開家兩個多月,我感覺像是離開了一輩子那么久。”
“可不是?我以前從未離開過莊子。乍一出來,開始還很不習慣。可現在想想,這輩子能有機會走南闖北,見那么多世面,還得了這么多的銀錢,真是太值了。”
“哈哈,拴子你當初還因為想家哭鼻子呢。”另一個人笑道。
“哼,你敢說你沒哭?”
看著前面的年輕人打打鬧鬧,走在后面的三十多歲的漢子感慨道:“姑娘真是仁義啊。放著以前,就算要差咱們出遠門,統共能給一二兩銀子就不錯了,哪舍得給這么多?”
“可不是。路上大柱病成那樣,要是別的主子,沒準就放棄了。可馬管家卻舍得花大錢給大柱看病,硬生生把大柱的命從鬼門關給搶回來。”
“馬管家可說了,在出發前,姑娘特意叮囑過他,要保證咱們的身體健康和人生安全,寧愿走慢些,繞遠一點路,也別趕時間,別冒險。要不是有姑娘交待,馬管家哪里敢花十幾兩銀子給大柱看病?路上安排得也極寬松。有時候還只是下晌,因不知道前面有沒有地方可以住宿,馬管家愣是早早就讓咱們停下來歇息。否則,這一來一回,哪里用得著這么久的時間?”
“可不是。因為這個,姑娘就多花了不知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