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氏今天都覺得奇怪,自家這個小外甥女,今天咋這么省心,一點兒都沒有哭鬧,這會兒瞧著,睡的跟小豬似的。
“我看吶,這就應了那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文成嫂子,端著一盆白面饅頭進來,正好開口接上了小李氏的話頭。
“還是他大嫂見過世面,說出來的話,就是讓人聽了舒坦。”李媒婆的話,恭維居多,文成嫂子聽的是頗為受用。在開口,臉上的笑容就更多了。
“親家嬸子,就是這個理,這個小丫頭肯定也感覺自己到家了,所以才會睡的這么安穩。”
文成嫂子放下裝饅頭的木盆,又看了一眼睡在炕上的小丫頭,才笑瞇瞇的出去幫忙了。
李媒婆瞧著文成嫂子的背影,又瞅了一眼木盆里的白面饅頭,再一次慶幸,二侄女以后享福了。
“奶,我要吃白面饅頭。”小勇瞧見放在奶旁邊的大白饅頭,就開口要奶奶遞給他。
“好,我大孫子吃白面饅頭。”李媒婆拿起來大饅頭,挨個兒的分給自家幾口人。
“娘,瞧人家這大饅頭蒸的,咋這么好,瞧著就好吃。”小李氏捏了捏手里的白面饅頭,很是羨慕,人家是怎么蒸出來的。
“那能一樣嗎?咱們家一直都吃的是雜面饅頭,好幾種面粉混在一起,能和人家這純白面比。”
李媒婆咬了一口松軟的白面饅頭,這可是自家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的。
“奶,還是這白面饅頭好吃。”小勇一口饅頭,一口蒸肉,吃的是滿嘴流油,還不忘和奶說話。
“嗯這白面饅頭就是好吃。”嚴鐵牛天天干的都是力氣活,每頓飯吃的也多,就是這大饅頭,就著肉湯,幾口就吃下去了。
李媒婆瞧見這父子倆的吃相,就說了一句玩笑話:“我現在都尋思著,一會兒咱們回去的時候,是不是和親家老太太,給你們討要幾個饅頭。”
“噗哧。”
“噗。”
李媒婆不知道,劉氏正好走了過來,本想和娘家人嘮嘮嗑,可是聽見里面的話音,劉氏就沒有進去。
只是等李媒婆一家回去的時候,謝家給帶的回禮里面,除了米面豬肉點心,還多了十個饅頭。
終于送走了最后一撥客人,日頭已經下山了。一直坐在屋子里的李春桃,聽見院子里傳來謝文忠的說話聲。
“娘,那些東西,您先放著,等我送完桌凳,我來弄。”
“嗯,你先去給人家送東西,這個時辰了人家都要用的。一峰跟著你爹去,每家都給盛上一碗剩菜。”
“哎。”一峰應了一聲,端起來一碗菜,跟在爹爹身后。
聽見謝文忠的腳步聲出了院子,李春桃瞅了一眼又睡著了的小丫,才躡手躡腳的換了一件舊衣裙。
天邊,還懸掛著最后一抹晚霞,謝家的院子里,還能看見白日留下的喧囂。
晴姐兒和婉姐兒,正幫著奶把剩下的東西歸攏到一起,就瞧見西廂里走出來一個瘦弱的身影。
依晴:新二嬸咋會長這么瘦,沒比娘好哪去。
依晴又想到奶說過的話,這個新二嬸曾經的遭遇,依晴的心底是濃濃的嘆息。
依婉:長的丑死了,還沒有她娘一半好看……。
有了這個認知,謝依婉心里一陣竊喜,她長的這么丑,爹爹會不會嫌棄她?那么……是不是,她娘就有機會回來?
就在謝依婉偷偷歡喜的時候,就見奶皺著眉頭說道:“春桃,你是不是要去茅廁?茅廁在后院。”
“娘,不是的,我……是想幫忙。”李春桃的聲音很小,劉氏卻聽的分明。
“春桃,你是新媳婦兒,今天不應該干活。再說了,這里也沒什么好干的,你還是回屋去吧!”
說到這里,劉氏又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明天的早飯,得是你來做,這是新媳婦兒的規矩。不過,你別怕,我會和婉姐兒幫你的。”
李春桃:同樣都是婆婆,差別咋會那么大?
想那個馬家老太太,恨不得把所有的活計都丟給她,從她進馬家那一刻起,她的手腳就沒有閑過。無論是做飯洗衣,還是下田種地,她都得做。
“春桃?”劉氏見春桃沒有說話,就又叫了她一句。
“娘,我曉得了,只是……。”春桃見婆婆帶著兩個小姑姑干活,她回屋坐著,就有點兒局促不安。
“回屋吧!明天起,咱們這院子里的活計你隨便干,這總行了吧!”
“哎!”春桃聽見婆婆答應她明天的活計隨便干,這才回屋去了。
依婉:沒見過這樣的傻子,沒人讓她干活還不好,真是傻透了。
依晴卻覺得,這個二嬸今天才初次見面,就知道自己找活計,應該不會太差。就是太瘦了,要養胖了,還得費點兒心思。
佟氏也隔著紗窗,瞧清楚了李春桃的模樣兒,看過之后,心里滿是憐惜。
晚飯后,劉氏又來到東廂,和大兒媳婦商量過節的事兒。
“蓉娘啊!過兩天就是端陽節了,咱們前幾年日子不好過,你娘家也沒少搭咱們,娘也是沒法子,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厚著臉皮收了。”
“娘。”佟氏也知道,前幾年韓氏三天兩頭的折騰,最為難的是婆婆。
“這會兒,咱們的日子好過多了。娘就尋思著,過節那天讓老大去趟你娘家,拿上二十斤白米,二十斤白面,在買上兩壇高粱酒,一塊肉。”
“娘,這東西太多了。”
“不多,你娘家這些年,可沒少幫襯咱們。”
劉氏想的明白,佟家雖然看的是閨女的面子,可是佟家的閨女嫁給了咱們謝家做媳婦兒,就是謝家的人。
“娘。”佟氏還是想說服婆婆改變主意,少拿點兒,畢竟老二才成親,家里還一大家子人呢。
“蓉娘,聽娘的,你娘家人的好,咱們都知道,并且都牢牢的記在心里。就是因為知道彼此的好,咱們更要記得來往。有來有往才是人情,不然,多好的人家和咱們也處不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