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張如到達奉歷之后兵分三路直逼東京。
三路大軍皆進兵順利。
趙義率領大軍自正路殺去,沿途各縣多有降者,亦有棄城而走者,附近百姓聞之皆恐。
趙閆此路自燕河進兵,一路無有阻攔。
寶拉楚走的雖是山路,但速度不減二人。
七日之后三路大軍已逼近東京,趙義率領的大軍距離最近,不過七十余里。
其余二將也不過百余里。
聞聽隴國分三路殺來,夏國朝廷瞬間大亂。
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用擁立太子繼位,一派則是要死守東京。
二派于朝堂之上吵了起來。
最終以丞相姜懷為首的死守派被擁護太子繼位一派給拿下了。
這個時候的姜懷才真正明白,太子的勢力不知何時已經伸到朝堂了,此必定是皇后之謀。
拿下姜懷一行之后群臣請見皇后,欲使太子繼位。
然而,沒等夏太子繼位隴國大軍已殺至東京城下,皇后與群臣皆是震驚。
隴軍速度何以會如此之快?
他們不知道,趙義徉裝下營,迷惑夏軍,趁夜趕軍,以最快的速度圍住了東京。
皇后連問群臣,群臣亦不知如何抵抗。
這個時候跑已經是來不及了,再說了即便是跑又能跑到何處呢?
一人道:“娘娘,臣以為可命城中士兵侍衛皆上城去守,東京堅固,隴軍想要拿下也絕非意事。”
其余人也是低頭,皇后思考一陣,點了點頭,便派兵上城去守。
同時,一面派人收拾東西,以防萬一。
卻說趙義殺至東京城下,抬眼看著東京城,不愧是夏國之都氣勢如虹呀!陳國西京雖堅固可比起夏國東京還有有不少的差距。
此時,城上守軍搭弓上箭,準備待隴軍攻打城池的時候用箭射之!
這個時候趙義拍馬上前,大聲喊道:“夏塵以降,爾等還要抵抗嗎?”
城上士
兵互相一看,顯然這個消息他們也知道了。
這時趙義又喊:“你家國君已被我家陛下請至上京去了,言夏國皆降。”說著拿出一個像圣旨一般的卷軸,又道:“此乃夏軍所簽之降書。”
士兵一聽自家陛下簽了降書皆是驚訝,有幾分相信。
突然,一個聲音自城上傳來:“無恥隴賊,擒我陛下,殺我軍士,今又來欺我大夏朝臣呼?”
“奉勸爾等速速放了陛下,否則。”
趙義一笑,道:“否則如何呀!”
“否則便叫你出不得夏地。”
“哈哈哈!”趙義放聲大笑:“好大的口氣呀!本將倒要看看你是如何不讓我走出夏地的。”
說罷!便命士兵放箭。
一波弩箭過去城上守軍紛紛倒地,他們自己是沒有見識過弩箭的威力,剛才那說話之人更是震驚。
之前便有傳言,隴軍弓箭利害今日一見果然與傳說中的一樣。
一波弩箭之后趙義下令攻打城池,一死了之隴軍齊刷刷的向著東京城殺去,自上向下看去黑壓壓的一片。
趙義下令攻打東京是試探之意,絕非真的攻打。
他要看一看此時東京城中夏軍的真正實力,知道了夏軍真正的實力破之便容易許多。
而他下令攻城夏軍必定盡全力而抵御之!對于他們來是只要這次守住了便挫了隴軍的銳氣。
兵法云: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如果拖的很久則軍隊必然疲憊,挫失銳氣。一旦攻城,則兵力將耗盡,長期在外作戰還必然導致國家財用不足。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物資枯竭,其他諸侯必定趁火打劫。這樣,即使足智多謀之士也無良策來挽救危亡了。
由此可見,一旦大軍銳氣被挫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但趙義絲毫不懼。
原因很簡單,他這一路大軍只是三路中的一路。若能事先探得夏軍虛實,則待后兩路大軍到
達便可制定策略,一舉而下。
士兵攻打城池之時趙義觀察著夏軍布置與其兵力。
趙義發現,城中夏軍兵力不足,連宮中侍衛都上城來御了,可見朝廷已經沒有多少兵力了。
只是東京城堅固異常,非尋常城池可比,一個時辰隴軍依然沒能攻上城去,反而被夏軍刺死不少。
這要換做一般的城池,此刻已然拿下。
得知了夏軍實力,趙義下令撤軍。
見隴軍撤去皇后與群臣之心稍安,他們也知道,隴軍的下一次進攻必定比這一次更加兇猛。
故而群臣建議皇后,召集城中之民與士兵一同抵御隴軍。
其實這個時候的夏國只是負隅頑抗,便如一只綿羊面對一群惡狼,根本沒有勝算。
故而,兵法云: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意思是說:比敵人兵力少時就擺脫敵人,不如敵人兵力強大就避免與敵爭鋒。小股兵力如果頑固硬拼,就會被強大的對方俘獲。
張如兵分三路,號稱百萬大軍。當然是虛張聲勢,可現在的東京城中,滿打滿算也只有四萬人馬,憑四萬人馬如何能與強大的隴軍爭斗?
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這四萬人馬更是士氣低落。
兵法中說“不若便去之!”這在說當兩軍交戰時自己不如敵軍勢眾便要避之!不能與之硬拼。但,這也只發生在實力相差不大的時候。
比如一方率領百萬之眾,另一方只有區區數萬人馬,這你怎么跑都跑不掉。
而且,現在的夏國也已經無路可退了。
在退也只能退到落鳳江邊,屆時倘若梁國突然發兵,合擊之下結果是一樣的。
趙義撤至距東京五十里處安營下寨,與民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