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薨逝,新皇即位,為了天下安穩,一切從簡,李斯領著隨駕的百官于沙丘跪拜了新君,二世胡亥。
“陛下節哀順便,當下最要緊的是歸葬先皇遺蛻,陛下的登基大典當于咸陽舉行。”
胡亥渾渾噩噩,既有父皇逝去的心傷,也有驟登大位的茫然。
李斯所言,他只是點頭應許,表情木訥遠不如當初為王子時靈動。
“陛下哀毀過度,諸位還是先行告退吧,外間操持先皇葬禮事務繁雜,處處離不開諸位。”
趙高以胡亥心神不佳為由摒退群臣,距離咸陽還有半月路程,要做到秘不發喪,自然要尋得妥善之法。
持戟禁衛已經派出可靠人手進入四周的城池采購腌制的鮑魚,以鮑魚的臭味來掩飾鑾駕之上棺材發出的氣味。
見到眾人依次退出,趙高使了個眼色,小黃門機警得把守住帳門。
“陛下,現在還不是悲傷的時候,您有更要緊的事要辦。”
趙高說得詭密,胡亥先是茫然,緊接著露出一臉的疑惑。
思考讓他的心神大部回歸,開始順著趙高的話題深入聯想。
“公子扶蘇與蒙恬手握西域都護府近二十余萬百戰銳卒,他們距咸陽騎兵奔襲不過十日光景,不可不早做防備呀!”
見胡亥陷入沉思,將之一手帶大的趙高自然知道他想的什么,當下趁熱打鐵,“扶蘇是長公子,朝野之間素有威望,又善用假仁假義收買人心。”
“蒙恬沙場宿將,蒙家軍團驍勇善戰,更有上卿蒙毅居內策應,一旦二人行不軌之事,后果堪憂。”
蒙毅敢判處自己死刑,借以邀名,胡亥上位,趙高豈能放過蒙家!
趙高一臉的為你著想,胡亥還真吃這一套,“那該如何是好?”
自懵懂記事之時,身邊的人就告訴他,要去爭,扶蘇一進是他爭位道路上最大的敵手。
雖然趙高說其是假仁假義,但胡亥清楚得明白,大哥的威望真不是假的,登高一呼,從者云集并非一句虛言。
“以先皇的名義去旨問責,責令二人自刎謝罪!”
趙高陰笑一聲。
胡亥面露遲疑,“扶蘇與蒙恬如何肯信?”
趙高露出滿意的笑容,胡亥這么問,顯然是在思索事情的可行性。
“李斯善于模仿他人筆跡,幾可以假亂真,陛下可以命令李斯以蒙毅的筆跡頒詔。”
“西域遠離中央,他們并不知道先皇駕崩這回事,但見到蒙毅筆跡,我不信二人不上鉤!”
趙高惡狠狠的,自袖口掏出一封書信,“這是蒙毅寫給西域蒙恬的回信,被羅網所察覺,順勢取了回來。”
“蒙毅將行營的一切盡皆告與扶蘇,雙方暗通曲款,這是要廢黜陛下啊!”
添油加醋本就是趙高的拿手好戲,胡亥對他的信任非同一般,被這么一挑唆,當下就崩不住臉了。
“父皇臨行時以李、馮、王三位大人輔政,而且詔書需要李斯以蒙毅筆跡寫就,丞相會聽命行事?”
李斯的權柄極大,胡亥新登大位,面對李斯那張嚴肅的臉,多少還是有點心里沒底。
“證據確鑿,不容蒙恬反駁,至于扶蘇那邊,羅網另有布置,總之,必定讓他的叛逆之名天下皆知。”
“會不會讓天下人恥笑朕不悌?”
兄友弟恭,乃是時人所推崇的道德準則,胡亥此時還有些顧慮他人的看法說法。
“先皇在長信侯作亂之時悍然誅殺太皇太后同嫪毐所生的兩子,置太皇太后的哀泣于不顧,天下有誰人敢說先皇不悌、不孝!”
“此舉有影響到先皇橫掃六事八荒之不世功業了嗎?”
趙高鼓動唇舌,胡亥自然蠢蠢欲動,“只要證據確鑿,李丞相不做反對,可速行。”
皇家無親情,皇權具有唯一性、排他性,胡亥只差沒有說放手去做吧。
趙高嘴角撇過陰冷的笑,在入帳稟報之前,羅網之人就已攜帶他的手令出發了。
目的地,大澤鄉。
當李斯收到大澤鄉農家起事,四處攻掠秦國郡縣的情報,心底震動非常。
上將軍王離坐鎮東郡,這些人還能如此肆掠,背后的潛勢力自然不小。
而且他們打著為長公子扶蘇鳴不平的口號,揚言要驅逐胡亥及一干佞臣迎扶蘇即皇帝位。
天下人苦于沉重的徭賦久矣,早盼著傳說中仁義的長公子執掌朝政施以仁政,因此起義隊伍壯大得極快。
“丞相大人,這也是皇帝陛下的意思,有蒙毅的親筆手書在此,又有農家亂民呼應在彼,證據確鑿,理應嚴懲。”
“對待這些叛逆分子,絕不可姑息養奸,更何況幾十萬大軍在彼,如果不早做處置,結果不堪設想!”
趙高句句在理,李斯抗拒的原因有二。
一是皇帝初即位,對扶蘇的處置是否太過,動輒冠以謀逆大罪,滿門誅絕,難免會造成其他公子人人自危。
殊不知這正是趙高所要的結果,求的就是這些公子們慌亂中出錯,授人以柄,正好一并翦除。
再者,以先皇名義矯詔,模仿蒙毅的筆跡,這等行為有類于宵小之作。
如今李斯貴為丞相,自然有所抵觸。
“陛下已經任命王賁將軍為太尉,總掌軍機,預防動亂,諸位老臣,皆是簡在帝心,為陛下分憂的心思,當是一樣的。”
李斯再無退路,略一凝眉,仔細觀察起蒙毅手書的行筆軌跡來。
片刻之間,潑墨如飛,一揮而就,絲毫沒有半點凝滯。
要么不做,既然選擇了,就要做到盡善盡美,毫無破綻。
趙高眼角的笑意更濃了。
自從始皇駕崩,趙高感覺整個人都松快了一圈。
仿佛是頭上的金箍抑或是脖子上套著的繩索被去掉了。
沒有束縛,自由的感覺原來是這個樣子
漢城,香燭裊裊。
不良人傳遞出秦始皇帝東巡隊伍大量收購腌制鮑魚之時,韓經就開始設祭了。
無他,只為緬懷這位前無古人可能也后無來者傳奇帝王。
功如丘山,名垂后世,千古流芳,百世不朽。
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國雖然二世而終,但他的千秋功業卻真正做到了萬世傳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