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我的導演時代

第344沒有興趣

更新時間:2020-08-01  作者:吃飯打怪獸
“我14歲和家人去香江,第一次回來是79年,我記得當初參觀京城電影制片廠拍攝《小花》的時候,我問劇組一天拍幾個鏡頭,他們說拍四五個。

劇組人員反問我,我說我們一天拍五六十個鏡頭,他們就嚇了一大跳,當時內地拍攝電影,無論是打光,還是鏡頭設置,都還是從前那套老路數,非常落伍,拍一部電影要耗費很長時間。”

三七分背頭,梳得一絲不茍,銀框眼鏡,米色西裝,李謙面前這位“香江電影教父”吳思源“老克勒”范兒十足,頗有些緬懷地回憶起當年回內地的見聞。

李謙搖搖頭,不置可否,“早年間國內人工成本很低,膠片舍不得浪費,多花點時間,少浪費一點膠片,是很合適的做法。”

國內那時候工資多低啊,而且制片廠大部分拿固定工資的,寧肯拍慢點,也不能多浪費膠片。

3:1,甚至個別被逼出來的導演能做到2:1的配片比,那個年代常見的。

意味著每一個鏡頭,平均最多只有NG兩次的機會。

而且膠片電影無法實時看到拍攝效果,沒洗出來樣片之前,誰都不知道能不能過。

那種情況,只能慢工出細活,上級給的膠片配額就那么多,寧愿慢點,多花時間,都不能浪費膠片。

畢竟人工便宜。

被李謙反駁,吳思源也沒有生氣,依然是一臉隨和,他接著說道,“是啊,李導說的沒錯,那個年代的內地電影,特別認真,他們是真正把電影當成一件藝術品。

當年內地電影業尚屬落后時,我就知道,香江電影未來的前途,一定在內地,如果沒有內地市場,香江電影的發展會很有限。

我們缺乏拍攝場地,拍武俠片拍到最后,發現香江郊區都起高樓了,沒有地方取景了,而在內地,不僅有廣闊的電影市場,還有千姿百態的大好河山。

所以92年的時候,我拍《新龍門客棧》的時候,就特地來內地找到了瀟湘電影制片廠,合作拍攝,當時是在地處荒漠的敦湟一帶拍攝。

那里條件非常惡劣,大風一來,遮天蔽日,大家都沒地方躲,只好手牽手面對面靠在一起,用背阻擋沙塵。”

一說起來還說個沒停了,李謙懷疑是不是所有年紀大的人,都喜歡緬懷過去,尤其是當著年輕人的面。

不過索性也沒事,就當聽故事了。

李謙耐心地聽著,吳思源也越發地感慨了起來。

“你猜怎么著,一陣風過去,嘴巴、鼻子里全都是沙子,一天的拍攝結束后,回到簡陋的賓館洗澡,怎么洗都洗不干凈。

后來拍完后回到香江,好長一段時間,身上不知道從哪里就會掉一些沙子出來,盡管條件艱苦,但整個劇組都覺得很興奮,這從未見過的沙漠景觀讓他們大開眼界,完全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地方。”

李謙點點頭,香江那彈丸之地,當然看不到這些。

感慨完一番,吳思源笑道,“其實很多年前就有一批香江電影人很向往內地的,90年代開始,我就致力于推動香江電影和內地的融合,當時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的田部長向我請教一些國際上的先進經驗。

我就把怎么分賬、怎么讓大部分票房收入歸片方所有,一一解釋給他聽,田部長當即拍板:“好!我們搞第一部試驗,就從你的《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開始。”

于是,這部與北影廠合拍的武俠片,成為華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分賬的影片,這個在華國電影史上要寫一筆!”

說到這里,吳思源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自賣自夸,李謙只感覺有些想睡著了。

接著他又不斷地講述自己這么多年來的功績,包括和特首商議成立電影局。

88年開始籌備兩岸三地導演研討會,在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下,時隔四年才終于籌備完畢,兩岸三地的頂級導演、演員們大部分出席。

李謙不禁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了,小半個小時了,凈聽這老頭子吹牛了。

雖然基本是真的,但也不能說個沒完吧。

之前就聽說過吳思源一向喜歡表現自己,動不動上個節目,就說程龍是他發掘的,他建議程龍開雙眼皮,之后就紅了。

李聯杰、徐客、劉德樺、周星池、張國容等等這些人在他嘴里,全是他發掘的。

這些話都說了無數遍,不知道的還因為都是吳思源捧起來的呢。

而且,張國容去世之后,吳思源又經常冒出來,以為人師表的姿態,說長道短,說張國容如果多接觸社會,他一定不會跳樓,他不應該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只看到自己的成就,這樣很容易空虛,如果他能多接觸社會,他就會看到更多悲慘的人,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這個事搞得張國容粉絲很長一段時間內追著吳思源罵。

張揚、愛吹牛出風頭、喜歡炫耀,喜歡什么好事都攬到自己頭上。

李謙算是了解了,不過他確實是最早向內地靠攏的香江電影人,而且早年直接放棄了香江電影市場,不再拍片子,回內地開了影院。

終于,在李謙快要睡著的時候,吳思源終于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李導,其實這次來,我是代表香江影壇,想和你進行深入合作的,香江影壇應該融入到內地,我們有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和幕后工作者。”

合作?

還代表香江影壇?

饒是比較淡定的李謙,也不自覺地睜大了眼睛。

你代表個錘子啊,英黃跟你有大仇,當初拉著程龍、譚勇林、曾志韋一伙人搞了個東魅娛樂,想和英黃版扳手腕,吳思源跟楊狩丞已經水火不容了。

代表不了楊狩丞,也代表不了林間閱、向樺強,還代表個錘子的香江影壇?

不過,吹牛逼嘛,李謙也忍了。

“吳先生為什么找上我,這種事你應該去找華陽和伯納吧。”李謙故作驚奇地道。

“我看人的眼光一向很準,李導的未來影業雖然才剛成立,不過以后必然能有一番大作為!”吳思源頗為自得地說道。

得了,李謙已經想到,若干年后吳思源在某檔節目上,說自己早就看好李謙和他的公司之類的。

要不是吳思源真的是個確確實實的華國人,李謙甚至都以為他是個南棒人了。

談正事,李謙也不扯淡,搖搖頭道,“可是,香江影壇絕大部分人,可都不想融入內地,而且前陣子我還聽說,香江電影在試圖什么“尋根”,有一種刻意的“去內地化”傾向。”

這些香江電影人,雖然不愿意看到現實,但是兩地市場體量差距太大,合拍片給了香江電影生機,但有得就有失,得到了市場,失掉了港味的味道,很多內容不倫不類,香江觀眾不愛看,有一批香江電影人心里不爽,叫囂著什么尋根?

被李謙拆穿,吳思源也不尷尬,繼續笑道,“這只是有些人心里不平衡罷了,以后他們慢慢都會認清現實的,而且都是少數,大部分電影人還是很積極地融入內地市場的。”

說著,他開始舉起了例子,“阿星就是一個,他的新電影《西游降魔》,我跟他聊過,已經沒有了多少港味,陳可鑫也一樣,昨天跟他聊了一會,李導你對他的影響可是很大,聽他的想法,也打算拍一部關于內地的現實題材電影,這也是主動融入到內地去啊。”

“陳可鑫?”李謙笑了。

“李導笑什么?”吳思源有些不解。

李謙搖搖頭,“我可用不起陳大導演啊,一部《十月圍城》花了四千萬修了座港城就算了,張翰宇一張臉價值百萬勉強說的過去,《武俠》里面金成武額那頂草帽就花了6000美元,這還沒算從米粒堅運到滇西的運費。”

四千萬建外景,真是沒誰了,國內哪個大導演要用外景,不是和當地政府合作的,壓根不用出什么錢的。

以陳可鑫加《十月圍城》的豪華陣容,去和政府合作,搞點支持建個城并不難,偏偏要自己花錢建。

陳德深忙前忙后五六年的片子,陳可鑫拉來投資掛個監制,給他造城,可是造出來的不是香江中環,更像是那個年代的廣洲。

房柱、鐵柵欄和窗戶都變了造型,華人社區的擁逼、雜亂和舊構造也都煥然一新,一大堆中環標志性的建筑全都沒有了。

電影中原本另一處深意,香江人夾縫中求生存的意義也蕩然無存。

這個差距,被陳可鑫一句“這是一部商業電影”給應付過去了,搞得陳德深不跟陳可鑫玩了。

《武俠》金成武那頂帽子,價值6000美元,從米粒堅空運到藤沖的,據說是什么珍貴的古董,全世界獨一無二。

一頂草帽6000美元,天知道其他道具又是什么珍稀古董。

就那片子也兩千萬美元制作成本,也不知道錢都花哪去了。

這種大手大腳的敗家導演,李謙可用不起。

浪費了這么多時間,李謙也不跟他啰嗦了,索性直接點。

“吳先生,香江導演中,那些想融入內地的,大部分都是為了錢罷了,有的吃像有些難看了,這在圈內已經不是秘密了。

甚至還有些吃里扒外的,忘了錢是從哪賺的了,賺了我們的錢,轉過頭來沒一句好話,反而見不得我們好,處處針對。

真心想要融入內地市場的,我當然歡迎、支持,但是前提是認清自己的定位,否則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我對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

這話讓吳思源臉上有些不太好看了,傳聞中李謙對香江影壇沒什么好感,他和他手下的導演,也全都用的是內地演員,幾乎沒用過一個香江演員。

本來這次,吳思源打算看李謙能不能給一些香江導演、演員一點支持,畢竟李謙投資的電影沒一部不是大賣的,不管是對導演還是對演員,都是莫大的幫助。

“吳先生還是去找華陽和伯納吧,他們很缺導演,香江演員上他們的戲也相對簡單。”

李謙笑笑,說完就起身打算離開了。

這些香江導演,那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估計等下一代才會搞明白現狀吧。

“李導稍等。”吳思源喊住了李謙,“UME所有電影院,可以加入未來院線。”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的導演時代 龍之谷中文 或者 "我的導演時代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我的導演時代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