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年,10月20日,小雪。
東海市,勝利公社。
由于明年立春就是第一批義務兵退伍的日子了,也就說到時候就有兩千五百個新晉的頃田戶需要安置,所以在61年這一年,東海商社大肆圈地,新增了幾千個頃田農場,好把最后一批志愿兵家屬安置完,順便再留出一片空地,用來安置明年的退伍兵。
在這個背景下,勝利公社接連新增了三批社員,總戶數已經達到了119戶,占地好幾平方公里,即使以舊標準評價,也是個大地方了。
新分到整齊的一百畝土地的社員們自然歡呼雀躍,人人喜得所愿。而已經安頓了兩年的老社員們則心態各異,有的純粹是為多了新鄰居而高興,有的則擔心這么多新增農場會不會進一步拉低糧價,還有人不但不擔心,還非常興奮,又有錢賺了!
勝利公社東側的一處小土坡上,一個中年男人正帶著幾個年輕小子在拿著鋤頭挖著什么,不久后,一個小子挖出了一片黃黏土,大呼小叫起來。
中年男人上去捻了捻,果然不錯,又招呼小子們就地繼續挖起來,果然下面藏著一大片這種黏土。于是他高興地點了點頭,說道:“好,就是這個,黑子,今晚給你加兩個白面炊餅!”
那名叫“黑子”的小子立刻咧嘴笑了起來,連連說著“謝謝東家,謝謝東家!”
中年男人找到了黏土,心情愉悅,于是抬起頭一邊觀察起附近的地形,一邊琢磨了起來。
“還是建在那條溝邊吧,買條小船,多少能運些東西,取水也容易些。”
這時候,一匹馬從遠方奔馳了過來,中年男人認出了來人,迎了過去。等雙方一靠近,他立刻喊道:“星子!這里確實是個好地方!怎么,東家們準了沒有?”
“準了,準了。”馬上的男子拿著一疊紙翻身跳了下來,正是勝利公社的社主任祝星子。
祝星子把那疊紙塞給他,說道:“本來是要十貫授權費的,但咱們原先是商社勞工,所以只要一百文材料費就夠了。看,不但給了八卦窯的授權,還添了一份圖紙,如何,比你空想還是強多了吧?對了,大力,你找到合適的土了?”
“大力”欣喜地看著那份圖紙,說道:“嗯,有,一大堆黃土呢,怎么都夠用了。哈,有這圖紙,建起來就方便多了。不過,這建窯用的磚和水泥,還是要先買一批回來。那煤什么的,還是找老莫家買就行了。”
“行,沒問題,”祝星子看向那一處小土坡,彷佛看到了錢一樣,“越快越好,公社那邊還有一批磚和泥存著,你先拉來用。最近車壞了一輛,俺去找老孫修修,等修好了就接著往這拉!”
“好嘞,俺也快點!”
這“大力”姓趙,名為趙大力,原先也是東海商社的勞工,后來也參加了頃田計劃來到了勝利公社,不過地沒怎么好好種,反而被社主任祝星子拉去一起干起了蓋房子的生意,也就是他那“勝利建設公司”。
說到這“勝利建筑公司”,就不得不佩服祝星子了。當初他跟同村的劉三旺合伙,想在本地搞個房地產生意,說來也巧,當時儲蓄所正開始開展個人貸款業務,由于他和劉三旺是前勞工,所以各有三十貫的貸款額度。他們兩人也是有魄力的,把積蓄和貸款一湊,出錢去北邊窮村一次雇了十個小子回來,開始買建材自建房屋。
不過他倆都沒什么專業建筑知識,只有祝星子以前在機械組的時候幫著組里壘過墻,雖說買來的建材都是成套的,也不敢貿然下手。還好,當初建設部派了一幫人過來,幫公社建設一批公用建筑,他倆帶人上去端茶遞水,才偷師到不少建筑技巧,開始試著自己建房子。
還算他們有點良心,沒一開始就把這三把刀手藝往外賣,而是先拿自家屋子練手。這建房看上去簡單,上手可就難了,細節一大堆,得知道該買哪些工具,知道要打地基,知道怎么混水泥,怎么用鉛錘測垂直水平……就算都知道了,上手砌磚的時候也常常手一抖就歪了。好在本來要求也不高,就算手藝再差,就他們現在建的那種不到三十平米的小屋子,在幾年內也看不出問題來。
當劉三旺家的小屋建成之后,立刻在全公社引起了轟動。
當時,各地公社方興未艾,社員們地有了,牛大多也有了,就差田地附近的一間房子了,不少人都對此動了心。祝星子趁機宣布這房子是可以再建的,只要十貫一間,又引發了熱議。不過最初一段時間大部分社員都沒什么錢,只有少數幾家湊了錢出來,請他們去建房。
在59年末到60年初的那個冬天,祝星子和劉三旺兩人幾乎沒賺到什么錢,賣出去的幾間房子大部分都買材料和給工人發工資了。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各家的作物相繼收獲。畢竟是一百畝地,即使是第一年他們對輪作制度還不太熟,也依然產出了超過以往的收獲。再加上當年只有半稅,所以家家戶戶都有了不錯的收益,少的也有十幾貫的結余,多的更有好幾十的,一時整個公社充滿了歡聲笑語。
既然有了錢,那么解決住房問題的愿望自然就高漲了。
祝星子和劉三旺兩人接訂單接得忙不過來,急忙又多雇了五個小子過來,還眼疾手快,把第二批社員里的趙大力忽悠了過來一起干。
這趙大力原先是建設部的勞工,雖然主要是燒磚燒石灰的,但對蓋屋也有些了解,這種簡單的小屋更是不在話下,相比兩個門外漢,幾乎算得上專業對口了。有他加入之后,這個勝利公社的建筑隊就更是如虎添翼,同時開工三間屋子,幾乎每旬都能蓋好一間,質量相比最初的湊合也改善了不少。
到了60年底,他們一算賬,這一年除去人工成本和建材成本,竟然結余了一百四十多貫,每人都能分到四十多貫,比種田賺的要多得多得多了!
這可不得了啊,這還只是第一年,等明年,社員更有錢,肯定想蓋更多的房子,第二批社員也會成長起來,以后還有第三批、第四批……這都是嘩啦啦的銅錢和儲蓄券啊!
當年的除夕,他們三家一起,叫上做工的十五個小子,殺豬宰羊,吃香喝辣,好不快活,結結實實過了個好年。
到了61年,生意果然越發紅火,盈利是節節攀升。他們還趕了個時髦,清明節后祝星子去儲蓄所還款的時候,聽說商社出了個新政策,就是民間商行可以注冊公司了。雖然不太明白這“公司”具體有那些條條框框,但一聽,似乎是合伙做生意的東西,注冊了之后可以把名號記在書本上,讓買書的人都看到。
祝星子當時就起了興趣,現在有錢了,當然就該追求一點雅事了,這書上留名,不正是好事嗎?反正每年一貫也不貴。
要是再早一年,他是死活不會出這筆錢的,但現在可不一樣了啊!
于是“勝利建筑公司”就這么成立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資本的本性,剛有錢的時候,祝星子還比較大方,但隨著賬戶數字每月遞增,他反而開始斤斤計較起來。
他讓剛上了高小的女兒幫著一算賬,發現建筑公司每年支出的大頭,除了人工費,就是磚塊和水泥的費用了。他們蓋一間標準的小屋,差不多要一千五百塊磚,建設部給的價格是一文一塊,這就是兩貫出去了。
多大的一筆錢啊!
這磚頭不就是把黃土一捏再燒出來嘛,用得到一文一塊嗎?
不過,他又不能跟建設部去講價,畢竟地位不對等,愛買不買。所以,他跟劉三旺、趙大力商議了一番之后,就想著自己開個窯燒磚,好節省成本。
趙大力更是提出,要建一個新式的八門輪窯,俗稱“八卦窯”的,更省燃料,產量也更大。等窯建成,不但可以節省一筆買磚的費用,甚至還可以省掉不少木料的購買成本,因為磚便宜了,那就干脆墻就全用磚砌起來,不用木板了!
這不,他們說干就干,開始尋找建窯的地點了。不過,祝星子多了個心眼,先去建設部打聽了一下,看這事犯不犯忌諱。建設部對此倒是不置可否,現在建材一直是緊俏物資,不在乎這么小個競爭者,他們自己建個小窯,能滿足部分市場需求,從整體上看也是好事嘛。所以不但同意,還賣了他一份圖紙。
那么,建窯這事就算辦成了!
祝星子和趙大力兩人又商議了一會兒,劃定了建窯的地點,讓小子們先將地平整一番。
“那個,”祝星子看了看周圍的小子們,然后把趙大力拉到一邊,小聲地說道:“大力,老劉他之前跟俺說了件事,俺覺得頂有道理,等下次咱仨開會就定下來,俺先給你透透風。”
趙大力有些迷糊:“什么事啊?”
祝星子咳嗽了一聲,說道:“那個,以后咱仨,在分紅之前,先各拿一份工資。老劉管種地,他的工資就該隨著收成來。你管燒磚,俺管蓋房,咱倆的工資就跟干的活掛鉤,干得越多,拿的越多。”
趙大力摸摸腦袋:“也行……可之前干得好好的,怎么要改了?”
祝星子道:“老劉提的,是為長遠計的。你先記著,等聚起來再商議。”
趙大力懵懂地點了點頭,又笑了出來:“還議什么,就這樣唄。星子哥你一向有主意,該怎么辦就怎么辦行了呀。”
祝星子搖頭道:“這哪行,真這么搞,沒幾年,咱這公司就自己倒了。”
祝星子最近,除了琢磨降成本的事,就是在研究他們這個公司的可持續性。
前幾天,劉三旺找上了他,居然主動要求把自己的分紅降低一些。祝星子大驚,忙問了原因。原來,劉三旺最近收到不少分紅,竟有些心虛,因為今年以來蓋房的活基本都是祝星子和趙大力兩人干的,他只在地里干活,也照樣分享三分之一的收益,覺得心里過不去,于是就有了主動降分成的想法。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深明大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目光長遠。老話說得好啊,可以共患難,不能同享福。當初三人一起拼搏,大家都在盡力,所以年末平分紅利,誰也都覺得應當的。但是當事業做大了之后,有的人照樣拼搏,有的人卻坐享其成,這怎么能讓人心服呢?
劉三旺這是看透了,他如果再接著拿同樣的紅利,那么早晚會讓另外兩人心生不滿。這生意要是散伙了,他倆照樣能賺這份錢,他可就不一定了。所以,還不如在這時候就先退一步,雖然少賺一點,但是另兩人看在情面上,也會一直帶著他做這個生意,長遠的錢才是大錢嘛!
祝星子聽了之后,一面深受感動,一面卻覺得這也不是長久之法,于是這幾天就一直在思考更好的辦法。但是他前半輩子就是個普通的農民,就沒經過商,也就是進了商社這幾年才長了些眼界,哪里知道這些道道?于是沒辦法,還是去了儲蓄所,請教那里的王秀才――當初給他辦貸款的就是這個王秀才,后來每月去還款都要見一面,逐漸也就熟悉了。
最后王秀才給他出了個辦法,就是“投資、工資、分紅分離”,也就是把賺的錢分三份,一份繼續投出去賺錢,一份按照實際的工作成績分發,第三份才按比例分紅。祝星子一想,這辦法好啊,既能把生意越做越大,又能多做多拿,即使不做也有一小份分紅保底,不正適合他們現在這情況嗎?
所以,他就決定,等下次聚會的時候,就正式在他們這個“勝利建設公司”實行這樣的制度。
跟趙大力透完口風,他便騎上馬回了公社,還有一大堆事要處理呢。
公司買了兩輛車,其中一輛是貪便宜在集市上買的私造車,便宜歸便宜,但老是壞。這不,昨天出門的時候車樞又斷了,還好不是在半路上斷的,等明天得推去孫木匠那里修一下。
這個月又有兩個小子辭了職去南邊打工了,唉,又得去多招幾個,這留住人怎么這么難呢?為什么沒人老老實實來給我打白工呢?
自家閨女現在上了高小,眼看著讀得還不錯,將來是大有前途的,不能叫她回來。不過老婆子帶過來的那個兒子今年眼看就要讀完初小了,成績也不咋地,要不要叫回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