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了二十三萬人的血、食了二十三萬人的尸,紫血荊棘的靈智略開,變得異常興奮,它的根長在西岐的土里,它的枝莖伸高到了重天之上,圍著那些仙人轉,看著哪一個仙人比較可口。
莫說闡教仙人,就是商營的仙人,見到這條兇邪之物都覺遍體生寒,不敢直視。
青落見此,淡笑一聲,隔空一指,荊棘王沖天直起,飛至五重天,再次纏住了懼留孫!
懼留孫的千銀佛塵,揮動三千銀絲卷,如千針,如千刺,扎向荊棘王。
荊棘王絲毫沒有懼怕,只是身體上站立起無數荊棘之刺,紫血靈花盛開,四十九朵靈花如四十九張口,吞吃這飛卷而來的銀絲,雖銀絲堅韌,但花口吞噬不停,竟然直接扯斷了千根銀絲!
懼留孫大怒,揮手放出捆仙繩,一條一條又一條!
八條捆仙繩,分踞八卦之位,一頭纏住了荊棘,一頭連進了一座八卦法陣之中。
荊棘被困,血性大發,分出無數條杈枝,卷刺向四面八方!
天上生成了一片荊棘從,一條荊棘就是一片荊棘從!陰毒如蛇,蔓延攀爬,困住了懼留孫,把他留著了荊棘從里。
正當這時,東方突然傳來一聲大笑!豪爽的大笑!
笑中有得是自信,有得是通暢!
東方那里,出現了幾道人影!
為首的大笑之人,正是截教首徒多寶道人!
其身后,站著四道人影。
火龍島焰中仙,羅宣!
九龍島聲名山,呂岳!
蓬萊島一氣仙余元弟子,余化!
多寶弟子截教三代,火靈圣母!
同時,朝歌正西,西南、西北二關之上,俱落下一道道人影!
朝歌正西距西岐最近的汜水關上,龜靈圣母、涵芝仙、彩云仙,飛身落下。
朝歌西南的佳夢關上,通天教主隨侍七仙踏空而下。
朝歌西北的青龍關上,無當圣母、金靈圣母架祥云而落。
截教通天圣人坐下,四大弟子,隨侍七仙盡皆走出金鱉島上碧游宮,踏入量劫之中凡俗間!
截教來了十五位二代弟子!
正對應著闡教十二金仙、云中子、燃燈,人教玄都。
隨行的還有兩位三代弟子中的姣姣者。
截教,或者說截教萬仙,對于闡教有的只是三清一體,三教一家的尊重。
但也僅僅是尊重罷了!在實力之上,截教之人根本沒有把闡教弟子放在眼里!
在闡教眾仙屢屢殘殺截教弟子時,這種尊重已經消失了!有的只是對闡教的厭惡!
因為,他們看到了闡教厭惡他們的嘴臉,他們從元始天尊對三霄中看到了對他們的蔑視。
蔑視也就蔑視罷!圣人之尊有那個資格!但,即便是圣人,也不可侮辱他們的求道之心!
濕生卵化之物就不配生存?就不配求道?就不配擁有追逐大道的權利嗎?那天地為何還要生出億億萬的濕生卵化之輩?
他們的求道之心,并不比闡教差,并不比闡教少。他們截教確實是有品行不端,道行淺薄之人,但一以概之就全都是品行不端,德行不配,道行淺薄,跟腳極低?
阻道之仇,不共戴天!辱道之人,不可姑
因為,他們追道是一生信仰,是萬萬年不變的信仰,崇高之極境,問道之極盛!
當通天掛在紫芝崖上的揭語阻止出山時,他們心里便是積怒生恨!而恨與怒越積越多,越積越讓人失去理智!
現在,通天允了他們出山,自然是順了這口惡氣,怒之不深,恨之不極,理智尚存,心性尤在!
他們便來會會這張口閉口就是濕生卵化之輩的“高人”,到底有多高!
他們闡教齊出,在截教眼里也不過堪堪而已。
截教號稱萬仙來朝,教內弟子有四大準圣,三十六大羅,三百六十五位太乙,三千金仙,金仙之下者,更是近萬之眾!截教傳承,已經出了五代弟子,教派遍布整個洪荒東南西北四方皆立,洪荒第一大派,這便是他們的自信,他們的底氣!
闡教弟子區區不過半百之數,如何能與闡教比之?
這便是最開始女媧偏向元始的原因。因為,闡截兩教之間的差距,怎是一個“大”字了得!只有助弱抗強,才能打得更激烈!
通天圣人有教無類,福澤億萬生靈,洪荒生靈,何人不知,何人不曉?通天之名,在大羅金仙之下的修士群體中,遠遠蓋過元始天尊與老子的威名。
昆侖玉虛和金鱉碧游,兩處圣人圣境,隔著億萬里山河湖海,卻也阻不了兩教恩怨紛爭!
元始天尊抬起頭,看向東海之極。東海圣人,也抬起頭,淡然一笑,隔空道:“闡教眾門人皆是品行高尚,跟腳極高之輩。
我這四大弟子,隨侍七仙,不過濕生卵化之輩,若你門下有能,便送了他們上封神榜又如何?”
元始天尊只沉默不語,他轉了頭,撇過通天,看向老子。
老子在首陽山上也靜靜的看了他一眼。那一眼中包含著無能為力。
元始天尊又看向女媧的媧皇宮,女媧只閉目養神,不理不動。
元始天尊無奈,只能看了眼西方,又收回了目光。他還是不愿再讓西方之人插手。
可求助這種事,有了第一次打破限制,那么就會有第二次。
求援,憑借他人的力量,不損自己,反而可創利己之勢,這是會上癮的!
它,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但,讓元始天尊失算的是,西方婉拒。
準提圣人,端坐八寶功德池旁,淡笑不語。
這位圣人,沒人見過他不在笑的時候。
他笑盡蒼生,笑盡洪荒。
笑完了三千紅塵,笑鬼神。
笑完了億萬眾生,笑天地!
準提圣人的笑里,有著無窮盡的意蘊。師傅笑而修行,弟子自然效仿。彌勒也就成了笑彌勒!
準圣圣人,昔年游遍洪荒大地,笑盡渡完一時因果,笑著領悟一遍眾生千世。他才悟得了無上之咒,無上之法!
咒為準提咒,法為佛家法!
他只愿渡盡眾生出疾苦,渡苦厄,而不渡紅塵!
在他看來,闡教二教之掙,量劫之起,皆是紅塵迷離。他有些看不清,所以他不敢出手。
他怕渡錯了人,釀成了苦果,只能自食,他人食,自己苦,別人苦。待紅塵有苦厄,他才會出山,踏出極樂世界。
他準提是渡苦厄,而不是造苦厄!
請瀏覽思路客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