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萬歷皇帝當初犯錯的年紀其實也不小,畢竟那是婚后的事。
只是當初萬歷皇帝尚未掌權,頭上有三座大山壓著。
以致于馮保那座大山竟敢偷偷地向李太后告密。
而李太后這座大山則敢直闖乾清宮抓萬歷皇帝一個現行。
張居正這座大山則直接代萬歷皇帝擬并詔告天下。
可以說當初這三座大山都沒有將萬歷皇帝放在眼里,只是各自以他們自己堅持的那一套原則處事。
結果,這件事兒讓萬歷皇帝一直耿耿于懷嫉恨在心。
對張居正與馮保就不用說了。
對李太后也頗有怨言,自那以后萬歷皇帝便認為李太后偏愛朱翊镠,心中一直留有一個結。
可現在三座大山已逐一削平,還有誰敢那樣對待萬歷皇帝?哪怕他犯了大錯,也沒有人敢站出來。
而站在李太后的角度,除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她還要考慮到維護自己兒子的威權,不能折損自己兒子。
所以,當李太后說到“錯”時,感覺遠非這一個字兒能形容得了的。
總之一句話,萬歷皇帝已經今非昔比,說什么都不好使了。
趙靈素當然明白李太后口中所說的萬歷皇帝當初犯錯指的是什么,可不明白李太后為什么說一半就不說了,所以眨巴著眼睛喊了一聲:
“娘娘。”
李太后語重心長地說道:“素素,我這個做娘的,自然也知道镠兒在許多方面都勝過鈞兒,可不能因為這樣便廢了鈞兒。從前鈞兒尚未掌權,咱可以嚇唬說廢了他,可現在誰敢?”
“可局勢發展到眼下這般情境,娘娘必須要面對做出選擇的呀。”
“……”李太后只是搖了搖頭,什么都沒說,一副為難而糾結的神情。
要知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大明祖宗留下來的規矩。
朱翊鈞為哥,朱翊镠為弟,所以朱翊鈞當初被立為皇太子,后來順理成章登基為帝——這是規矩。
不能說因為朱翊鈞沒有朱翊镠優秀便選擇擁立他為皇帝。
在繼承大統這件事兒上,必須按規矩來,不是能者居之。
這時候朱翊镠倘若想取而代之,毫無疑問那就是造反了——死罪。
且不說現在李太后根本無法左右萬歷皇帝,即便像當初代為秉政時的那樣強勢,她也不能這么做呀!
有時候她真想不聞不顧聽之任之。
實在想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可正如趙靈素所說,李太后自己當然也清楚,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終究需要面對的。
見李太后沉吟不語,趙靈素小心翼翼地說道:“娘娘是否覺得有必要見張先生一面呢?”
“見張先生一面?”李太后喃喃地問道,但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張居正偉岸的形象立即在她腦海中浮現。
她立即收攝心神,反問道:“張先生他人在江陵,如何見?”
“只要娘娘想見,自然有辦法。”
“見張先生一面又能如何?”
“也許他能告訴娘娘怎么做呢?”
李太后付之淡淡的一笑,不以為然地緩緩言道:“雖然張先生有魄力、有手腕,可不是我夸獎镠兒,張先生不見得比镠兒強,镠兒都不能告訴我到底要該怎么做,張先生又能如何?最多像素素說的那樣讓我支持镠兒。”
“哎——”說到這兒,李太后深深嘆了口氣,感慨萬千地道,“從前總想多生幾個兒子,可現在多想只有一個兒子,這樣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苦惱了。”
見李太后一副痛心疾首的樣,趙靈素忽然感覺自己是不是不該告訴李太后這些,似乎只能增添她的煩惱。
一念及此。
趙靈素帶著幾分悔意問道:“娘娘得知實情,心里頭是不是更亂?”
“哎——”李太后又是一聲長嘆。
“奴婢該死!”
“這不關你的事。”李太后撫慰道,“我知道你不遠千里偷偷進京,一是為了镠兒,一是為了我。以目前的形勢看,你不說我遲早也會知道實情。只是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張先生居然選擇詐死……與镠兒合謀演了這樣一出戲。”
“娘娘……”趙靈素溜到嘴邊的話又活生生地咽回去了。
她本想說怪只怪萬歷皇帝如此嫉恨張居正。倘若沒有被朱翊镠看出來,那張居正就不會選擇詐死。
倘若沒有清算張居正,也不推翻張居正的改革主張,那朱翊镠也就不會萌生“取而代之”的心思。
所以,說來說去,不都是萬歷皇帝自己“作”出來的嗎?
然而,這樣的話趙靈素也只是心里想想,不敢當著李太后的面說出來。
李太后為什么如此糾結,不正是因為她將兩個兒子看得一樣重嗎?
說了大半天,她也沒有表明立場到底要站在哪個兒子一邊。
好在李太后也沒有追問下去,而是問道:“江陵城那邊情況如何?”
“娘娘指哪方面?”
“那邊的官員知道張先生仍活在世上的消息嗎?是都向著镠兒與張先生嗎?”
“這個奴婢也不知道。”趙靈素搖頭回答。她確實不知道。
李太后之所以這樣一問,是因為想著如果朱翊镠與張居正真的要造反取而代之,那肯定得有一個根據地為他們所用,江陵城就是最大可能。
那有沒有什么大的動靜?
可是,趙靈素雙目失明,后來雖然康復了,但也是最近的事兒,壓根沒有出去過張大學士府。
所以江陵城到底有何動靜,她真不知道,只知道江陵城的人,包括衙門里的官員,都敬重感恩朱翊镠,將朱翊镠當作神仙一般看待。
“你與镠兒長期在一起,覺得镠兒想取而代之有幾成希望?”
李太后又沉吟問道。
趙靈素如是般回道:“大哥好像是說過,五五對開。”
“五五?”
“嗯,娘娘覺得是高還是低?”
“以镠兒的處境,盡管有張先生暗中相助,五五對開也是很高的。”
趙靈素點點頭,她本想說五五對開或許是朱翊镠的保守估計。
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說出來李太后怕是更加著急。
正說著,聽見外頭一名內侍稟道:“娘娘,萬歲爺有旨。”
李太后和趙靈素都不由得一怔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