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非人之物(1)
奧維奇停在一個洞穴前,而洞穴前站著就是馬穆魯本人。整個草地上只有他們二人,馬穆魯拔出彎刀對準奧維奇。
“你就這么想殺死我嗎?”
奧維奇手中的劍發著淡淡的白光,那是圣潔之光,“我曾經不是那么想,可看到你的樣子,我不敢想象讓活下去會發生什么事情。你我今天必有一個人要在此死去,在廝殺之前我想知道有關于我父親的事情。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被你害死的嗎?”
他臉上露出陰森的笑容,“是為父親報仇嗎?那我告訴你是我殺的……”他看到奧維奇的目光變得兇狠起來,繼續說,“或許又不是我殺的。當人的位置高到一定程度時,都會被卷入政治的漩渦之中。如果你真的能夠殺死我,我就告訴你,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他擺出架勢,這是一種來自沙平刀法的起手式。這種起手式已經不常見了,刀身上的黑霧更在警告奧維奇,散發著不祥之氣。可奧維奇除了一戰外別無選擇,他朝馬穆魯沖去揮劍下砸,馬穆魯架住劍,彎刀突然發力彈開長劍,直取奧維奇的腹部。奧維奇及時撤步后退,才免受血光之災,只是自己的衣服被劃出一道口子,露出腹部。這便是沙平刀法的恐怖之處,不同于其他技巧,沙平刀法講究迅猛,而它配合彎刀的特性讓這種迅猛的打法更加犀利。
在這一次交鋒后,奧維奇已經知道如何對付馬穆魯了。
他擺出自己常用的防御姿態,踱步逼近馬穆魯,雖然是防御姿態,但先出招的是奧維奇。長劍與彎刀相撞,長劍沒有給彎刀反擊的機會,而是像蛇一樣隨著奧維奇的手腕圍繞彎刀旋轉,一邊旋轉一邊卸下彎刀的力量,好讓長劍更加靠近馬穆魯,在足夠近的時候給馬穆魯致命一擊。馬穆魯也不是一般人,奧維奇的思想他自然是知道,他跟著奧維奇的力量轉動彎刀,在足夠近時猛然揮出一拳。奧維奇歪頭避開拳擊,而后抽劍下劈,鋒利的劍尖從他的左肩膀進入他的身體,而后從右腹部劃出,造出一個恐怖的傷口。
“結束了……”
奧維奇等待勝利的血液噴出,可卻沒有任何回應,他抬頭看向馬穆魯。馬穆魯完好無損地站在距離他不到十步的間距前,露出囂張的笑容。
“你……”奧維奇后腿一步,用手指著馬穆魯,冷汗直流。
馬穆魯收回彎刀,高舉雙手,向奧維奇展示自己的肉體,“你看到了,這幾乎可以稱得上為奇跡的肉體。無論我受到什么傷害,都會自動修復,這不是法術也不是神跡,而是我憑借我自己得到。奧維奇,你想要像我一樣得到永生嗎,我很看好你,我會給予你和你的女人得到永生。你可以拿著這股力量回到南部聯合王國,向你的政敵復仇,只要你點點頭,你將會像我一樣強大。”
“那么,代價是什么哪?”
他露出比老虎都尖銳的犬齒,“那就是你不再是人類了。”
“既然這樣……”奧維奇自信的仰起頭,“我拒絕!”
他朝馬穆魯沖去,向馬穆魯發出比之前更快的斬擊,輕而請的斬擊朝馬穆魯襲來。馬穆魯克也用同樣的速度朝奧維奇回擊,刀劍的撞擊聲連續不斷,雙方都想用速度壓制對面,可每一方有人略占上風后另一方就會用更快速度壓制回去。但奧維奇終究是普通人,不久他便感受到肌肉酸痛,速度略微放慢。這一放慢,彎刀就擦到他的手臂。傷口流出的鮮血沒有打濕衣服,而是憑空消失了。
奧維奇瞬間意識到了什么,他徐晃一劍與馬穆魯拉開距離,用手點了點自己的傷口。疼痛證明這個傷口是真的,那么為什么會沒有血液,他將目光放在馬穆魯的刀上,看到那團黑霧好像明白了什么。他用劍碰了碰自己的傷口,讓血液沾在上面,而后再一次向馬穆魯發動攻擊。
在奧維奇揮出一劍碰到彎刀后急忙看眼長劍,長劍上的血跡果然消失不見,這就說明那把刀是有著吸收血液的功能。馬穆魯所謂無限的生命不是不老不死,而是靠著那把刀吸食他人的生命來補充自己,這就是為什么尸鬼身上沒有太多水分的原因。
真是骯臟。奧維奇在心里咒罵一句,這種覺得惡心的心情可能體現到了臉上,讓馬穆魯發現了。
“哦,看來你發現了我的秘密。”
“是啊,你現在在我眼里就像一個老水蛭一樣惡心。靠著吸食才能活下去,你不可能是人類,你的內心已經腐朽成了一只野獸,一只知道活下去的野獸。”奧維奇擺出架勢,“你必須死在這里,下一擊,我就要你的命。”
奧維奇高舉劍朝馬穆魯沖鋒,馬穆魯揮刀揮擊。兵器相撞摩擦出火星,劍上的圣潔之光與刀上的黑霧都因撞擊像是爆炸一樣分裂而開。奧維奇沒有給馬穆魯喘息,手腕上挑讓劍離開刀,利用手臂的肌肉與身體的重量讓接下來的攻擊更加具有威力。利劍直接讓彎刀無力抗住攻擊,直接退回到馬穆魯的胸前,也只能依靠身體來抵御。奧維奇沒有繼續壓下去,而是挑劍發動圣潔之光。強大的光芒刺激馬穆魯的雙眼,讓他短暫性失明,而奧維奇看準時機一腳踹中馬穆魯的下盤,讓他單膝跪地。奧維奇知道如果自己心慈手軟那么就會失去天賜良機,他扭動身體讓自己側過來,轉身一劍削下馬穆魯的腦袋。
失去腦袋的脖子沒有噴出一道血線,而是冒出一股黑氣,身體與腦袋像是泄了氣的皮球開始干癟起來。一聲悶雷炸斷旁邊的老樹,震出一堆老鼠,奧維奇迅速避開尸體。鼠群眼睛冒著紅光撕咬著尸體,被咬破的尸體釋放黑霧把鼠群籠罩起來。
吱吱吱的叫聲逐漸變得凄慘起來,奧維奇咽下口水,看著面前的難以名狀之物。
本書作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