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縣
這里比朱樉半年前來時已經擴大了一倍有余。
因為貿易的穩定,西北戶籍制度形同虛設,人口自然大量增加。原來的神木縣,已經無法承受人口壓力。
離著兩三里路的距離,看著起到高達三丈的樣板,大部分還沒有完工的城墻。朱樉問身邊的諸葛正雄。
“神木的擴建工程可有通報布政使司?”
諸葛正雄點頭,這么大的工程肯定匯報了。您不是明知故問嗎?
這件事在建設以前,就已經在西安經歷過熱烈討論。
畢竟神木的位置,雖然是邊疆。但是他所處的第一道防御地位,并不適合大規模建設。
至于最后能夠通過,還是因為趙敏在最后拍板決定的。
至于原因,那就是河西。
趙敏當時雖然沒有直接說明。但是以趙敏那般含沙射影的述說,所有官員都肯定了一個事實,河西在將來一定會歸屬西北。
有了河西,那么神木的位置就會后移。就會成為一個戰略要地。擴大建設,也能儲備更多物資。
“軍師,本王認為沒必要修建如此大墻。”
朱樉指著一段,還只有一米多高的城墻對諸葛正雄說道。雖然通過了布政使司,可朱樉覺得真沒必要。
接著朱樉自信起來,繼續:“很快,戰爭的方式將會改變。再高大的城墻,也抵擋不住鋼鐵的怒吼。”
“大王說的是火器?”
朱樉點頭,諸葛正雄也不否認。他雖然沒有朱樉那樣堅定認為未來是火器主宰,但是,在見識過朱樉的步槍威力之后,諸葛正雄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是的,南京方面已經研究出了火炮。像這樣的城墻,根本承受不住大炮的激烈打擊。”
朱樉這話純屬胡扯。當然,諸葛正雄是無力反駁。
火炮諸葛正雄沒見過,聽朱樉的形容他也能猜測大概。畢竟腦子靈醒的人,善于思考問題。
不過對于城墻一事,諸葛正雄還是支持修建。
“大王,就算真如大王所說。可是城墻以臣看來,還是必不可少?”
“原因?”
朱樉問道。他很想聽聽諸葛正雄的高談。自己應該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他也相信諸葛正雄明白了。
“其實從秦開始,別說城墻。就是長城也擋不住北方的鐵蹄。可數千年來,為什么每朝每代還要堅持修建?”
“是啊!他們到底為了什么?明知無用還要堅持,真是執著。”
朱樉的感嘆,讓諸葛正雄斜眼鄙視。不過他的動作很快,沒有被朱樉看見。
“因為大王口中的無用之物,代表了一種精神和信仰。”
“精神信仰?”
“不錯。”
諸葛正雄提高音量,大聲吼道。
“它代表著漢人堅韌不屈精神和一定能戰勝的信仰。”
朱樉不知道諸葛正雄為什么如此激動。
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無用之物,盡然被上升到這種高度?
朱樉什么也不說了,也說不了什么。在他看來,與其說是精神信仰。不如說是給人一種安全感。
是的,至少在朱樉看來。城墻擋不住異族的侵略,擋不住內斗的戰火。可它,卻讓生活在高墻之內的人們,感到踏實,感到安心。
沒有共同語言的朱樉和諸葛正雄,都沒有選擇繼續談話。
沉默中同行的兩人,都決定需要用事實告訴對方。你錯了。
“大王千歲。”
在朱樉的旗幟被認出以后,正在修建城墻的民夫。全部放下手中的活計,對朱樉跪拜。
原本朱樉還在想怎么停下修墻的工程。他想的不是神木一個縣,而是天下。必然需要事實說話。
突然聽到連綿起伏的大王聲。朱樉這才夢中清醒。
“都免禮,你們繼續。”
“多謝大王。”
隨著朱樉說完,大家又和沒事人一樣各自忙碌起來。這讓朱樉很是欣慰。
習慣成就自然。久而久之,漢人的脊梁將永不會彎。
改變有了成效,朱樉開始打算如何增加漢人的血性。
最后朱樉認為,崇武是個不錯的選擇。
人人習武,不求力戰千軍。至少自保有余。
將自己的想法說過諸葛正雄聽。諸葛正雄搖頭,說道。
“大王,這不可能辦到。老話就說了,窮文富武。練武所需要的費用,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受的。”
朱樉不懂練武要什么要求,聽諸葛正雄這樣一說。似乎很花錢,但是花錢他不怕。他老婆有錢。
“培養武人很花錢?”
諸葛正雄繼續搖頭:“不止是錢財,還需要從小堅持。而且有很大可能,所有的錢財和堅持都會白費。”
朱樉沒想到培養武人的代價會如此大。可他更加疑惑,只為那些江湖中人。
“軍師可知江湖?”
諸葛正雄一聽朱樉問起,便知道他要說什么。感嘆:“大王,江湖中人也不是人人高手。以八大門派為列,他們也是萬里挑一。真正煉成武藝的,也就掌門幾人而已。”
從諸葛正雄的感嘆聲中,朱樉聽出來了遺憾。
“軍師這話言不由衷吧!”
諸葛正雄搖頭否定。他從不小看面前這個似乎沒睡醒的家伙。
但是內心里,諸葛正雄的確言不由衷。
如果他與朱樉早出生十年,朱樉想培養武者的想法能基本實現。可是隨著劉伯溫大殺四方,使龍脈斷絕后,一切皆成泡影。
“本王不需要高手,只需要百姓強身壯體有個好身板。難道都不行?”
諸葛正雄點頭:“這個可以。讓百姓從小修煉段體術,強身健體自不在話下。”
朱樉一聽果然有戲,崇武的精神才能爭強好勝,才會有血性……
還沒等朱樉幻想完,諸葛正雄的打擊聲接踵而至。
“可是大王,練武就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
朱樉聽后一拍馬腿,依著記憶向縣令府的方向而去。朱樉雖然沒有轉頭,他的聲音依然傳到諸葛正雄的耳朵里。
“本王最煩,話不一次說完的人。”
諸葛正雄苦笑搖頭,自言自語。
“誰讓您有太多美好,不切實際的想法?只怪現實太殘忍,不怪臣下不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