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趕回西安的朱樉,站在城門口目送,聽說是最后一批的入吐蕃部隊遠去。
“大王您回來了!”
都指揮使同知李信,在城門口親自主持安排,并送走了第一批負責后勤糧草的民夫。
見到朱樉甩開后面的大軍,先行回來后如雕像一般久久不動。
朱樉一個人遠望的時間實在是太長,沒有人知道他現在想的什么?
李信作為同知,他自信自己懂朱樉的心情。
畢竟入吐蕃充滿著很多未知。
吐蕃的現狀,大明朝廷清楚。靠近吐蕃的文臣武將也清楚。
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清楚,唯一朱樉不清楚。
“李將軍,你對吐蕃一事怎么看?”
回過神來,朱樉揮退身邊的所有人。
李信先是一愣,他看向朱樉眼神的方向。想了想,決定按照自己心中的判斷對朱樉明言。
“大王,臣以為吐蕃應該會讓我陜西深陷其中。”
“李將軍的意思是?”
“吐蕃現在的部落,應該會排斥我們的入主,甚至可能反抗。”
朱樉點頭,示意李信接著說。
“這兩年來,不管是蒙古占據的吐蕃,還是我大明占據的部分吐蕃地區來看,他們始終想擺脫。也一直想,像我大明一樣重現吐蕃統一。”
“本王明白了。”
經過李信這樣一說,朱樉這才明白,自己一直忽視了吐蕃人同樣是為了民族獨立,在進行流血抗爭。
至于蒙古人將吐蕃割讓給自己的最大原因,恐怕還是他們在吐蕃的日子不好過。
也是。民族獨立解放這個問題,基本無解。蒙古帝國的倒下,如同后世的日不落帝國,是必然。
唯一能做到長久統治,恐怕只有將其他民族從地球上抹去。
因為就是大殺特殺,也無法改變各民族獨立的愿望。
這事,在蒙古帝國和日不落帝國中,已經得到論證。
可面對這樣的問題,朱樉有辦法。那就是他一直對趙敏提起的華夏民族。
隨之朱樉便將自己的華夏民族理論,對李信說了出來。
“無論漢人,蒙古人或是吐蕃人。只要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人種,總得來說,我們都是華夏人……”
李信驟然一聽,給他的感覺是?朱樉說的還真是那么一回事兒!
不可否認,朱樉這個理論。最大的支撐點,就是黃色人種。
這一點,就足以應對大部分質疑。也正是這一點,說服了趙敏。
李信如今聽后,同樣和趙敏一樣。隨著陜西與草原的貿易持續,白種人和黑種人,再次出現在大明的土地上后。這也讓朱樉的理論從側面得到應證。
“可是說服也是需要時間的!”
朱樉又在李信面前否認,轉而流露出人性丑惡的一面。
為了自己的利益,朱樉說道。
“不流血是無法讓大多數人清醒過來的。李將軍,傳令前方將士吧。反抗者死。”
李信聽后嚇了一跳。他可是聽明白了朱樉要表達的意思。
“大王,這會不會有傷天和?”
朱樉搖頭嘆氣道:“本王如何不知!可是本王的時間不多了。只能讓自己變得鐵血,才能讓吐蕃短時間安穩下來,本王也才有將來。”
朱樉說完,也不理陷入沉思的李信。而是向著城內的王府而去。
等朱樉走遠,李信才抬頭看向朱樉的背影。皺著眉投,喃喃自語。
“為什么大王的時間不多了?”
莫非大王認為南京會忍不住動手?快速穩定吐蕃來作為大后方?
也好。
李信既然跟定了朱樉,他就必須全力以赴的為朱樉著想。
想到大后方,李信又想到河西。如今河西的蒙古人大都北撤或者西遷。陜西在河西的駐軍只有一個衛所,不到一萬兵力。
原本就因為陜西兵力不足,無法抽調軍隊入河西。如今卻因為吐蕃一事,幾乎抽調一空。兵力的問題已經是陜西現在最大的問題。
快速追上朱樉,李信對朱樉建議道。
“大王,如今大王封地有數省之大。兵力卻只有二十萬出頭。這要是放在中原我漢人地區,是綽綽有余。可是如今有河西和吐蕃,恐怕會因為兵力不足造成地方混亂。”
對李信的建議,朱樉不置可否。朱樉也明白這個問題,可是他的管轄區人口就600多萬。養二十萬大軍他覺得已經是極限。
再行征兵沒有問題。可是這會造成勞動力喪失,影響到根本的農業問題。
“不行啊!現在本就沒有多少人口。再次征兵是絕對不可行的。”
朱樉頭搖的厲害。聽想過將吐蕃交給朝廷來處理。可是他又覺得,這是自己嘗試民族理論的實驗地。矛盾重重下,朱樉才下定決心。先以殺字開頭,后來進行安撫。
“大王,臣建議可以從中原和四川招募士兵。這些地區的人口,比我陜西要多不少。”
李信不等朱樉反對,繼續說道。
“大王不用擔心士兵的忠誠問題。自古以來,選擇當兵就是選擇吃斷頭飯。當誰的兵吃誰的飯,也為誰賣命。”
李信這話直白而大膽。他已經是赤裸裸的將朱樉與朝廷,與朱元璋分開來說。
當然,李信的話不無道理。歷來都是當兵吃皇糧。
以明朝的衛所制度而言,士兵還真不算是吃皇糧。而是自己養活自己。
“本王明白。可是李將軍,你確定本王在其他地區能招募將士?”
朱樉對李信的話充滿質疑。自己在陜西這邊陲之地鬧騰,以朱元璋現在的態度來看,還能忍受,能縱容。
可自己現在還沒有挑戰皇權的實力時,將手伸向中原等地。會不會被朱元璋一刀把手剁了,朱樉可不敢去賭一把。
“當然能。”
李信肯定的回答,讓朱樉來了興趣。
“請李將軍教我。”
朱樉拍打幾下身上的塵土,非常正式的向李信彎腰行禮。
他這樣謙卑的態度,讓李信大為受用的同時。心中也惶恐不已。
李信連忙對朱樉下跪。
“大王萬萬不可。”
朱樉扶起李信,說道。
“子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本王請教李將軍,李將軍擋受一拜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