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英回京的好心情在短短兩三天里就消失殆盡了。
被內閣兩位閣老問詢,但是表現出來的遲鈍和瞻前顧后,都讓他大失所望。
雖然他也知道這才該是這個時代官僚們的常態,但是前線的將士們卻等不起啊。
每多等一天,糧秣消耗和將士們的士氣都會受到影響,朝廷的威信同樣也會受到削弱。
已經正式接任了兵部尚書的張景秋那里倒是談了許久。
這位新任兵部尚書問得很多,馮紫英也回答得很仔細很認真,甚至也提及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張景秋很認可,但是卻沒有拿出多少具體的措施出來。
他感覺到這位新任兵部尚書雖然頗得皇上的信任,但一來自身資歷淺了一些,二來皇帝在軍務方面的想法還要考慮到其他具體因素,所以永隆帝寧肯藏拙。
對于柴恪和楊鶴提出的收復失地決勝于域外的構想張景秋一度也是十分激動,但是很快就平靜了下來,開始斤斤計較于糧草補給和所需的軍費,這才是進入了兵部尚書狀態的角色,但這卻也是前線將士最痛恨的。
兩三天里,見了葉向高和方從哲,見了張景秋,見了自己的本職上司黃汝良,把該匯報的都匯報到了,但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東西。
之所以沒有提前去見齊永泰和喬應甲,也是考慮到先公后私,哪怕這份私,其實更多地還是公務。
練國事、楊嗣昌、許獬、方有度、王應熊等同學都紛紛來拜會,免不了都要傾聽一番這一趟西征平叛的驚險歷程,適當的藝術加工可以讓這一幫同學們更清晰的牢記自己在這一場平叛戰役中的卓越表現。
到目前,還沒有接到來自宮中的召喚,覲見皇上,或者是被皇上召見,都還沒有消息。
“總算是把你給堵住了。”看見守在家門口一身白衫的柳湘蓮手持折扇正來回轉悠不停,一瞧見自己便猛地把折扇一收,疾步過來。
“子琦他們幾個都說這幾日里看不見你人影兒,不是在文淵閣,就是去了翰林院,要不就是在兵部公廨,都不敢來打擾,我們都知道你現在是大忙人兒,但這自家屋里的營生,你總該還是關心一些才是吧”
馮紫英從車上下來,知道柳湘蓮說的什么事兒,搖搖頭:“我可沒那工夫去關心這些事兒,這幾日里我都忙得暈頭轉向,這才從黃大人那里過來,走得我口干舌燥的,先回去歇息一番再說。”
“好兄弟,這可等不得了。”柳湘蓮趕緊攀住馮紫英的胳膊,“今日定要去一趟,子琦、若蘭他們幾個都要睡不安枕了,這么大一樁生意,眼見得就要差不多了,你不去瞧一眼,給個說法,我們如何能安心?便是那薛文龍人家都知道成日里去園子里守著,說再不濟事,起碼他也能守守園子,防止走火失竊之事,……”
這一幫人已經隱隱將馮紫英當著了主心骨。
眼前這一位論武藝論戲臺工夫論唱功那都是一等一的,便是為人行事也能說上一二來,但這戲園子搞起來,可不是光靠這些本事便能行的。
前前后后花了十來萬兩銀子,對哪一家來說都不是小數目,都須得要認真對待。
便是那薛家雖然說得大氣,但是內里亦是謹慎得緊,那薛蟠也一反往常的這一年里經常往園子里跑,雖說起不了多少作用,但是好歹也是大家子弟,往那里一站,只管看卻不說話,那園子里做活計的匠人們也總要忌憚幾分。
對柳湘蓮來說,這更是自家愛好和營生相結合的心愿所在,如何能容忍失敗?
見馮紫英不肯答應,只顧著往角門里走,柳湘蓮也不敢拉扯,只能隨著對方往角門里進去。
這一年多里,他是眼見著這位賢弟的魚龍變化,從舉人到進士,從進士到庶吉士,然后又倏地去了西疆建功立業。
據說是這平叛中,單槍匹馬出草原入甘州,憑著一身本事折服了草原韃靼人的首領,在甘州混亂之際力挽狂瀾打退了叛軍進攻甘州,最后又說服了叛軍一個首領反正,使得讓整個大周上下惶惶不安的邊疆叛亂在半年間就這么平息了下來。
便是這京師城坊間也是傳聞甚廣,簡直要把這馮紫英吹噓成神人一般。
這里邊固然有些夸大其詞的成分,但是柳湘蓮也知道肯定有著許多故事,便是做成一折戲目怕也是好題材。
他都在琢磨著等到園子開張,便要琢磨人請人寫一折,名字都取好了,就叫《陽關三疊》,以示這三番定乾坤的曲折經歷。
馮紫英的確不想去多管這等事情了。
這半年里的西疆之行,委實讓他的心氣和眼界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眼睜睜的看著這兩鎮就因為石光玨之流的貪墨無能引發叛亂而淪陷,這一來一去損失何止千萬?自己面對這一切卻有心無力。
這幾日里他腦子里都是裝的如何能盡快讓開海舉債之策能盡快推動起來。
但是無論是葉向高還是張景秋,都對這等新事物充滿了恐懼和擔心,甚至是黃汝良這等關系自家利益的士人也都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
要說態度倒還算是積極,但是一說到具體方略上,就總是下意識的想要再斟酌斟酌,再看一看,這也讓馮紫英既無奈也心酸。
這等時代要想改革,委實要有經天緯地之能,想象王安石變法會有多么大阻力,人家還是宰相,甚至還有新黨和皇帝的支持,一樣最終折戟沉沙。
自己現在不就是一個因緣際會能攀上各方勢力的小角色,就想要推動大周偌大一架馬車的行進,改變歷史,委實艱難了一些。
可問題是這世界歷史的變化發展卻不會給自己太多時間,不抓緊機遇做起來,日后內因外緣,只怕就會讓整個局面更加艱險了。
回來之前他已經想過了自己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但是現在才發現真正最大的障礙就是朝里朝外官員民眾的保守心態和觀念意識,潛意識中就不愿意接受變化,就懼怕變化帶來的各種“動蕩”和新生事物。
在馮紫英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退化帶來的靜止心態,害怕自己無力應對自己原來從未見識經歷過的東西。
這等時候他連還有幾日就是自己十六歲生日,逗弄家中俏婢丫鬟的心思都沒有多少,柳湘蓮卻還要來讓自己去關心那戲園子?
柳湘蓮不敢強攔著馮紫英,只能隨著馮紫英進府然后去了他的院子里。
“紫英,看你這情形怕是公務不順?”柳湘蓮在外闖蕩幾年,觀風辨色的本事還是有的,知道馮紫英怕是心情不太好,不過他也不懼。
“唔,比想象的有些落差。”馮紫英隨口一句。
“紫英,你要這么想,你已經很出類拔萃,同齡人都已經望塵莫及了,還要怎樣?”柳湘蓮以為是馮紫英對朝廷此次的獎賞覺得不滿意,才會有落差,所以也忍不住勸對方:“京師城里上上下下都在念叨你的事兒呢,說你單槍匹馬獨闖草原,殺出一條血路,讓韃靼人最終屈服,連咱們院子里的匠人們都在說,……”
馮紫英終于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么夸張,我要有那么本事,不成了怒目金剛,刀槍不入了?”
“紫英,我說的是真的,你別不信,要以我說啊,你若是事事順心,樣樣如意,只怕未必是好事,你才十六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有時候不那么如意順心,還是好事。”
柳湘蓮的話讓馮紫英也微微意動。
自己還是小覷了這個時代人的心態,總愿意用原來那個世界中的人們心思來揣摩,覺得只要是好的,有利可圖的,大家就應該認可支持才對,但這個時代的人則未必。
對于未知和不確定的恐懼和擔憂心態在這些官員們心中根深蒂固,他們寧肯按部就班,寧肯保持原狀,若是可以,他們希望這個世界最好靜止不動,大家就這么循規蹈矩的過下去。
只可惜外部和內部都不會如此,沒有誰可以避免和阻止這一切,都不得不面對這個日新月異變化的時代。
但柳湘蓮的話還是讓馮紫英的心情好了許多。
人家說得沒錯,自己還想怎樣,自己才十六歲,也許等幾日翰林院編修官職就要授下來了,這已經是千萬大周讀書人的頂峰了。
走上這個位置,以自己的年齡,那入閣拜相真的不是夢想了。
不急,慢慢來,欲速則不達,馮紫英告誡自己,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對自己更多地還是善意,自己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太過緊繃,要學會心理調適,我們還有時間。
他的心情也隨之愉悅起來,接過金釧兒遞送上來的一盅新茶,抿了一口,感受了一下生活的甜蜜幸福,點點頭:“柳大哥,你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那我們就先喝一盅茶,容我喘息一下,再去園子里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