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太多,森林太多,這是在炫富還是要人?幾個商人都是面面相覷,心中既是興奮激動,也有些忐忑。
這里邊王紹全作為山陜商人代表,最早是一直和建州女真有貿易往來的,對遼東的情況也大略了解一些。
只是后來從馮唐入主遼東之后,馮紫英影響力逐漸滲透到了山陜商人中,負責對遼東和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貿易的商人們才開始逐步接受馮紫英的號令,不得將禁運物資輸往建州女真,對蒙古地區的貿易也一樣要受控制,接受朝廷的政策指導。
“大人,您說是要恢復前明奴兒干都司的地界?”王紹全忍不住插嘴問一句,“那可太大了,現在的遼東恐怕連奴兒干都司地盤的一成都沒有吧?”
其他幾個商人對前明奴兒干都司的管轄范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印象,但是對現在的遼東地盤還是有個大概了解的,和山東差不多大小,如果說奴兒干都司有十個遼東那么大,那就太駭人了,這怎么管得過來?
而且如王紹全在路上就提到過的,遼東就是森林和土地太多,而且土地肥沃,毛皮、人參、金沙、鹿茸這些都是特產,唯一就是人口少,要賺錢,那就得要有足夠的人去。
“嗯,估計還不到一成,奴兒干都司管轄的地盤大概得相當于半個大周吧。”馮紫英也顯得很平靜,“邊墻外的范圍還很大,建州女真原來控制的地盤大概就得要相當于一個遼東還有多,東海女真控制的地盤大概能相當于四五個遼東,而且往東往北一直到大海,還有相當廣闊的土地森林無人問津,因為天氣酷寒,每年大概只有半年時間能通航和勞作,所以這一區域實際上是無主之地,現在我要做的就是要把這一區域納入我們的管轄。”
眾人心中都在嘀咕這一位招他們來究竟要做什么,恐怕還不單單只是要招攬人口來墾荒,如果這是這個事兒,用不著這般興師動眾,劉克定這幫安福商人就能干這事兒,這是他們擅長的活兒,東番已經成為典范了。
“大人,您是打算把所有人女真人的領地都納入遼東管轄,恢復前明的控制范圍,但是聽您的口吻不想采取原來的羈縻方略,而是要設立官府直接管理?”翁啟明要問明白,這中間差距可大了去,而且花費的精力也要大得多。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我也知道這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循序漸進,所以我也說大概要十到二十年看看能不能成。”
馮紫英也知曉他們的擔心,別弄成了一個無底洞,無休止地投入,產出跟不上投入,那就要商人們的命了。
“那大人準備如何來一個循序漸進之法呢?”翁啟明再問,也是代替其他幾位問,這涉及到后續一系列的投入和安排。
“原來大周轄地不必說,赫圖阿拉和寬甸六堡一直往東是和朝鮮接壤之地,土地肥沃,森林廣布,而且伐木可以沿著鴨綠江一直漂流到九連城,遼東的大木你們是知道的,價廉物美,所以我想的第一步就是在解決建州女真只有,先把這一片原本屬于建州衛的土地納入進來,朝廷既然授權我全權處置,那么土地、山林,也包括這片土地上一切東西都歸我來定板,所以只要有足夠人口來,我想這都不是問題,授田、分地,甚至劃分森林,都可以,具體方略咱們可以再議,關鍵是要先把人給我弄來。”
“我和朝廷那邊也說了,山陜、河北河南與山東,北地這五省,不僅僅是流民災民了,凡是愿意來的,都可以來,甚至海通銀莊可以為這些人貸款讓他們有足夠的路費,也能迅速在遼東站穩腳跟生存下來,至于利息可以壓到最低,……,我打算先在赫圖阿拉一直到朝鮮邊境這一片設立建州府,不再保留建州衛,……”
馮紫英滔滔不絕地向幾位商人介紹自己的規劃,舉手投足間就把白山黑水間數萬平方公里的大致架構定了下來。
眾人聽得也很認真,各自也大概明確自己要在里邊做的一些事情。
比如安福商人就要考慮準備現在北直、山東兩地開始招募人手了,另外還得要在這幾處準備開拓出來的地方修建一些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比如道路,只有道路通了,這些后續的遷民效率才能大大提升,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安撫人心。
還比如江南商人就要負責商道和相關商業設施的組建,只有源源不斷的物資能運送到這里,才能讓人能來,來了留得住。
九連城應該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海船可以從江南、山東這些地方直抵這里,同時還能跨過鴨綠江與朝鮮發展貿易,甚至還能吸引一些朝鮮無地農民過來,直接將其轉化為大周子民。
山陜商人就要負責開發這些地區的資源,興辦工業,比如石炭開采,水泥制造,以及冶鐵、造船這些產業,都要考慮進來。
何廷發作為鹽商代表,供應鹽路不必說,更重要的是提供資金上的支持,比如在工業發展上的資金支持。
吸引人口來原本是一個最為棘手的事情,哪怕是在東番要遷民也是一大難題,涉及到就是授田問題,只要解決授田問題,人口可以說要多少有多少。
別說山陜和河南,就是相對富裕的山東、北直,無立錐之地的窮苦農民也是多如牛毛,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和中富農手中,貧雇農體量很大。
只要說人均二十畝地,要從這些地方招募三五百萬人口過來真不是問題。
關鍵在于如何讓這些人到遼東,而且還能生活下去,這個時間段里這些人都要吃穿用度,蓋屋打井,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馮紫英也拿不出這筆錢銀物資出來,讓這些本身就窮得一無所有才外奔的農戶拿也不可能,就只能是借貸方式來解決,這就需要海通銀莊,以及馮紫英建議在座眾人可以考慮再在遼東開辦一家地方性銀莊,比如海東銀莊。
要推進這樣一個龐大的計劃可謂相當繁復且工作量極大,涉及到方方面面,原來的遼東是一個軍鎮,純粹是以軍事為主,但現在要招募上百萬人口過來,哪怕是分成十年來推動,每年也的要幾萬甚至十萬人口的遷徙,這民政管理的工作量可以想象得到。
這同樣對安福商人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哪怕他們之前有在東番的遷民經驗,但是那規模要和整個馮紫英設計的遼東遷民規模比也是小巫見大巫,差得太遠,規模和工作量都是增長好幾倍。
不過馮紫英也給劉克定建議可以循序漸進,第一二年可以試點,三五千人或者一兩萬人的試點,只要成功了,便可以照此復制,逐步擴大規模,而且有了好的示范效應,后期來的移民也更有積極性,經驗豐富了,無論是安福商人還是地方上的官員衙役在處理上也要簡單許多。
這一場探討下來一直到掌燈時分,幾個時辰下來都讓大家饑腸轆轆,但是卻都是興致高昂。
對于商人們來說,這是第一次他們以主事者的身份參與到偌大一個地方的全面規劃和建設發展過程中來,馮紫英禮賢下士的態度也讓他們分外有成就感,尤其是涉及到每一個地方的設想規劃來,他們都可以參與建議,馮紫英也從諫如流,更是讓他們十分滿足。
馮紫英也設宴招待一行人,席間觥籌交錯,大家也是把酒言歡。
“大人,我等商賈之輩,能得大人看重,倍感榮幸。”何廷發不無感慨,“要說我們這些人也算是見過一些官員,雖然不少人對我們表面上都十分客氣,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他們只是表面而已,內心對我們商人是十分鄙薄的,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很多人更多的是把我們當成可茲利用的肥羊,若是不能為己所用或者用過之后,便是兩個態度,更多的人更是把握等商賈視為于國無用于民無益的寄生之流,可他們何曾想過我們在其中賴以謀生的辛苦種種,若是這萬民沒有了我等商賈之輩,那又會是怎樣?為何從古至今士農工商中我們商人能占有一席之地,難道這期間沒有道理么?”
何廷發的一席話也引起了其他幾人的共鳴。
作為各大商幫中的頂尖商人,他們周圍少不了也會有不少官員,其中不乏也是二三品的地方大員中樞重臣,但是他們都能感覺得到,那些人都是沖著他們的銀子或者說可茲利用之處而來,鮮有能給他們提供支持,幫助他們謀劃未來產業發展的情形,但馮紫英卻不一樣。
馮紫英的平等態度并非做作,而是發自內心,特別是對商人們的作用并非只是利用,而更多的時候是相互合作,甚至在商人們心目中馮紫英給他們的幫助支持更大于他們的付出,很多時候大家都能有很多的共同語言和思想,這才是他們最愿意和馮紫英合作的緣故。
(本章完)